一個美國記者,對于中國的山寨建筑現(xiàn)象,提出以下疑問并試圖解答:
□為什么中國在自己的城市里,建造的不是政治領袖的雕塑,也不是后現(xiàn)代的雕塑,而是一個遙遠國度的地標,甚至是大洋之外的小村子?
□為什么在一個擁有悠久建筑傳統(tǒng)的國家,人們會花好幾億搞出山寨版的“凡爾賽宮”或者“意大利小樓”?
□中國仿造了紐約的曼哈頓,仿造了英國的倫敦,但是為什么沒有仿造一個波蘭的城市呢?
在頗具歐洲中世紀風格的街巷,盡頭矗立哥特式教堂,路旁擺著四四方方的紅色電話亭,上面用英文寫著標示“Telephone(電話)”。一個穿著紅色英國皇家衛(wèi)隊制服的男人在街邊走來走去。
如果不是他回頭打哈欠那一刻露出的黃皮膚、黑眼睛,美國人碧昂卡·博斯克還真以為自己正在倫敦街頭溜達。事實上,那個打扮得像模像樣的“衛(wèi)兵”是這個名叫“泰晤士小鎮(zhèn)”的房地產(chǎn)項目的保安。2009年,當博斯克坐上出租車從上海市中心一路開往此地,這個美國姑娘驚訝得差點大叫起來:“才一個小時的路程,好像已經(jīng)不在中國境內(nèi)一樣!”
這位來中國留學的美國人后來發(fā)現(xiàn),并不只有上海才有這樣的異域景象。杭州立起了大約矮了三分之二的“埃菲爾鐵塔”,蘇州搭起了一座多了兩座塔樓的“英國倫敦橋”,還有美國白宮,從安徽小城阜陽到沿海特區(qū)深圳,不少地方都可以看到這座本該出現(xiàn)在大洋彼岸的白色建筑。
這些山寨建筑引起了博斯克的關(guān)注。這位美國《赫芬頓郵報》的記者,在普林斯頓大學讀書時的專業(yè)是當代中國研究。她希望能夠就這種經(jīng)常被當做笑談的做法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于是,她跑去跟開發(fā)商聊天,和相關(guān)政府官員座談,還登門拜訪住在其中的居民。今年年初,她有關(guān)中國山寨建筑的英文著作在美國出版,名叫《原本復制——當代中國的山寨建筑》。
“為什么中國在自己的城市里,建造的不是政治領袖的雕塑,也不是后現(xiàn)代的雕塑,而是一個遙遠國度的地標,甚至是大洋之外的小村子?”博斯克對中國青年報記者拋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在一個擁有悠久建筑傳統(tǒng)的國家,人們會花好幾億搞出山寨版的‘凡爾賽宮’或者‘意大利小樓’?”
好房子的標準是,“跟好萊塢電影里看著一樣”!
在位于上海郊區(qū)的“泰晤士小鎮(zhèn)”,售樓處打出了“在泰晤士,美夢成真”這樣的廣告語。在售樓中心,博斯克看到售樓代表拿著激光筆指著沙盤上展示的英式住宅模型,對看房的顧客介紹這個被宣傳冊譽為“夢想之地”的樓盤。
“你去過英國嗎?”售樓代表頗為得意地介紹,“在這兒,我們有教堂,有泰晤士河,空氣清新,就跟英國一個樣兒!”
雖然博斯克后來發(fā)現(xiàn),這個只差說一口標準倫敦音的售樓代表并沒有去過英國。事實上,這個來自安徽的打工妹去過最遠的地方是上海。
這并不妨礙人們對她手中的房子進行搶購。博斯克發(fā)現(xiàn)這樣一組對比數(shù)據(jù),2009年,當中國全國住宅銷售均價是每平方米4518元人民幣時,上海一些標榜“英倫風情”或“意大利小鎮(zhèn)”的樓盤單價已經(jīng)賣到了每平方米3萬元。那時候,在北京郊區(qū)買一套西式別墅得花3千多萬元,但越來越多的人還是選擇掏錢住進了一個又一個“羅馬花園”、“西班牙莊園”或“東方威尼斯”。
正如那位售樓代表所說,這些樓盤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跟國外一個樣兒”。不少中國山寨小鎮(zhèn)模仿得絲毫不差,讓博斯克在電話那頭不停地感嘆“沒有一個細節(jié)是被忽視的”——杭州的“威尼斯水上小鎮(zhèn)”不僅房子跟歐洲的那個原版一模一樣,連在石橋下擺渡的船夫都站在差不多的位置。
吃驚的不止是這個美國記者。廣東惠州“按原尺寸復制”了奧地利小鎮(zhèn)哈施塔特。哈施塔特鎮(zhèn)鎮(zhèn)長亞歷山大·斯約茨看到開發(fā)商的設計圖后,據(jù)說也“嚇了一跳”,因為“不止有照片,還有關(guān)于這座城市最詳盡的數(shù)據(jù)文件,房子的格局、陽臺的樣子、窗戶的大小”,甚至連有400年歷史的老旅館都被一一重建。為了收集關(guān)于這個小鎮(zhèn)的所有數(shù)據(jù),負責這個項目的團隊在哈施塔特考察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一想到有一群人在這兒呆了好幾年,每天量距離、拍照片,還要研究我們,我就覺得不太舒服。”博斯克引用當?shù)厝说脑捳f,“我寧愿他們直接來跟我說話,不然有‘老大哥正在看著你’的感覺。”
不過,讓這些老外不太明白的是,盡管對方進行了一手調(diào)研,開發(fā)商最終確定的方案看上去卻像是“從觀光明信片、好萊塢電影或者是雜志上抄下來的”。
“諸如杭州的威尼斯這樣的‘移植城市景觀’是為了在中國的土地上重塑中國人心中的外國景色,而不是展現(xiàn)這些地方今時今日的準確狀況。”博斯克分析。來這里參觀的游客向她贊嘆眼前的異國建筑時,最高評價就是,“跟電視上看著的一樣”!
成功生活的標準是,“吃中國菜,開美國車,住英國房”
不過,相比于山寨建筑本身,博斯克更為關(guān)心的是,為什么人們要這么做?她主動去敲住在這些山寨住宅里的中國人家大門,最常問的也是這個問題,“你為什么想要住在這樣的房子里?”
雖然答案各不相同,但都指向一個相似的方向——住在這里就是實現(xiàn)了一個夢想。
這個夢想就像這些房子的宣傳冊上寫的一樣清晰明白:住在這里,你的鄰居有可能是一對英國夫婦,推著嬰兒車在公園里散步,你也會偶遇金發(fā)碧眼的美國教授,坐在咖啡館里跟你一起喝咖啡。
“這里是上海,也是另一個世界。” 上海一個仿造英國古鎮(zhèn)斯特拉福德鎮(zhèn)的樓盤廣告這么寫道。
博斯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她曾遇到一個中國商人,仿造白宮的樣子,給自己蓋了棟房子,取名也叫“白宮”。“我記得他在走出房子時轉(zhuǎn)過身說,太美了,簡直太美了。他一直都有一種自豪感。如果可能,他會為這棟房子寫詩。”博斯克說。
“這里讓我們擁有上層人的社會認同感。當我跟人說住在這里,人們會注意到我,對我印象深刻。這種感覺對我老公來說是件大事,他是個中年人了,需要一些標簽展示他的社會地位。”住在深圳星河丹堤的張曉紅(音譯)對博斯克說,“中國這么多人,你想要出人頭地,必須得拿出東西來展示,要么是你的房子,或者是你的車子。”
博斯克聽過許多次這種“成功生活的標準”——吃中國菜,開美國車,住英國房。
不過,這種住在“洋房”里的生活并不是十全十美。一個住在西式社區(qū)里的中國男人告訴博斯克,他覺得在這里住著什么都好,又保值又有面子,就是門廳朝向不對,“風水不好”。
博斯克曾拜訪過北京的“維也納花園”。一家主人細心地裝飾了房間的每個細節(jié)——希臘的臺燈、西班牙吊燈、羅馬式的裝潢,就連墻上掛的畫像都是他的妻子在跳弗洛明戈。一切都像是在歐洲宮殿里面一樣,直到她瞥見了屋子里的“中國茶室”,里面還供著一尊觀音像。
經(jīng)典的東西,只要中國想要,隨時都可以擁有在采訪的過程中,博斯克很快發(fā)現(xiàn),選什么樣的城市去仿造,也是“有原則的”。
“在中國,人們仿造的都是一些歷史上富饒的城市,我們看到中國仿造了紐約的曼哈頓,仿造了英國的倫敦,但是為什么從來沒有看到仿造一個波蘭的城市?”博斯克說,“我很好奇,中國人都會選擇什么樣子的城市去仿造?為什么選這些城市?”
她發(fā)現(xiàn),很多西方媒體在評價中國的山寨建筑時,往往只是“表面化地譏諷”,使用“愚蠢”、“毫無新意”等貶義詞,并沒有認真地探討背后的原因。他們最常見的答案是,中國喜歡模仿歐洲和美國城市,這是對于“強大經(jīng)濟體的仰慕和向往”,人們希望通過模仿強者,以期過上強者的生活,擁有同樣富有的生活。
可是,在采訪上海官員的時候,博斯克提問:“日本的經(jīng)濟也很發(fā)達,你們想過仿造個日本城市嗎?”
對方像是被針扎到一樣,迅速大聲反駁她,“當然不能,想都別想”!
這位官員給博斯克的答案是,之所以要仿造其他國家的建筑,是因為“我們已經(jīng)進入了21世紀,必須從國外汲取經(jīng)驗,高質(zhì)、高效、高水平地進行城市規(guī)劃”。
據(jù)此,博斯克分析說:“中國之所以要造這些房子,并不是仰慕財富,而是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這是要向世界說明,‘別人有的,我們也可以有’”!
她打比方說,這就好像巴黎有盧浮宮,美國有曼哈頓,世界上有許多經(jīng)典的好東西,只要中國想要,隨時都可以擁有。
她在書中還提出了“中國的復制文化”的說法。她指出,在西方,人們認為復制是禁忌,是缺乏想象力的標志。而在中國,復制沒有這些污名。你復制的東西可以代表著一種技術(shù)成就或是文化成就,復制者并不低人一等。
“美國歷史上也有一段時間不斷復制其他國家的建筑,有時候連一條街都直接搬回來。中國也有借鑒其他國家建筑風格的歷史,唐代的長安城就受到外來建筑的影響。”博斯克認為中國的山寨建筑現(xiàn)象,是經(jīng)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現(xiàn)象。
博斯克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她有時候會想,如果導致這些山寨建筑拔地而起的一大原因,是中國為了展示和西方平起平坐的能力,那么如果有一天,中國超越其他國家,會不會重新重視自己的傳統(tǒng)?而到那一天,這些中國土地上的山寨建筑又會怎么樣?
不過,在那一天到來之前,像博斯克新書封面照片那樣的場景,或許始終會出現(xiàn):仿造的埃菲爾鐵塔,和不遠處拔地而起的高層商品房遙相呼應,馬路上一個穿著粉色拖鞋的中國女人一手抱著大紅棉被包裹的孩子,一邊開著電動小摩托車,朝著高樓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