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老人上車 馬上扭頭“睡覺”
鑫報訊 最近,家住九州的市民李女士在乘坐公交車時,遇見了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不少年輕人在老年人上車后,剛才還精神百倍,馬上把脖子一扭、腦袋一低,就“睡著”了……其實,像李女士講述的這樣的“劇情”幾乎每天每趟公交車上都曾經(jīng)“上演”過,人們把這些人稱之為“假寐族”,而對于“公交車上的假寐”,蘭州市民也是眾說紛紜,各持一詞,有人認(rèn)為實屬不該,有人則認(rèn)為情非得已。
“今天早上,我乘144路車上班,車上人特別多,我就站在靠近后門的一個座位旁邊,坐著一個年輕的女孩正在玩手機(jī)。車開了沒幾站,就上來了幾位老年人,由于車上人多,根本看不到前門的狀況,但可以聽到有人刷了老年卡,我身邊的年輕女孩應(yīng)該也是聽到了,于是她馬上收起了手機(jī),脖子一扭、腦袋一低,裝出一副熟睡的樣子。”昨天李女士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在公交車上遇到“假寐族”的事。李女士說:“其實,我也能理解,大清早的,車上人又那么擠,不想讓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盡管我可以理解,但我并不贊同她的做法。以前我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景,盡管自己心里有再大的不樂意,但是看見老人、孕婦、抱孩子的這類人上來,還是會給他們讓座,裝睡實在太不應(yīng)該了。”
其實,像李女士講述的這樣的“劇情”幾乎每天每趟公交車上都曾經(jīng)“上演”過,對于“公交車上的假寐”,蘭州市民也是眾說紛紜,各持一詞,有人認(rèn)為實屬不該,有人則認(rèn)為情非得已。市民小蘇認(rèn)為,社會公德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礎(chǔ)上有效引導(dǎo)形成的。“假寐族”某種程度上還照顧了大眾的心理感受,雖不提倡但也無法辯駁?,F(xiàn)在的公交車上也經(jīng)常會看到有些人讓了座卻連句“謝謝”也沒得到的情況,盡管我們讓座并不是為了一句謝謝,但這樣的態(tài)度確實也很影響施惠者的心情,當(dāng)然,你也不能說人們心胸狹隘,人必竟是情緒動物!另外社會形成對特定群體的優(yōu)待政策,特定群體是否也要相應(yīng)照顧普羅大眾情緒。比如上下班高峰,某些老年人只是為了買菜的一兩站地,擠公交致使牛行,急于上班和歸家的人們當(dāng)然不爽。
市民張先生則持和李女士一樣的態(tài)度,他認(rèn)為,面對老人、孕婦和懷抱嬰兒的乘客,“假寐”要不得,讓座是品德,是修養(yǎng),是向善向上的“正能量”。“我能理解一些真正疲憊和身體不舒服的上班族,但對于那些玩著游戲看到老人上車就馬上閉眼的人表示鄙視。”他說。
此外,也有人認(rèn)為,讓座是美德,但不是義務(wù),“假寐”背后原因可能是他真的需要坐,每個人都有要坐的理由,有些或許冠冕堂皇,有些也合情合理。畢竟每個買票的人都有坐的權(quán)利。而假寐其實是不好意思的心態(tài),不然他大可以視而不見,連裝都不用裝。
(責(zé)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