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wǎng)9月15日訊,據(jù)新華社報道,“一千多萬名公民的個人信息被犯罪嫌疑人掌握,這是多么可怕的概念?”今年8月,河北省張家口市公安局歷經大半年時間,偵破一起特大公民個人信息泄露案件,從犯罪嫌疑人手中查獲一千余萬條公民個人信息,繳獲500余張銀行卡,近百臺電腦。
誰需要這些公民個人信息?又是誰在泄露?其中隱藏著怎樣的經濟利益?隨著案件偵查的深入,一條偷窺個人隱私背后的利益鏈條逐漸清晰。
謀求精確營銷個人隱私成詐騙的“導航儀”
“張女士,您好,您最近減肥成果怎么樣???我們這里有一種美國最新研制的減肥藥……”去年年底,河北省張家口市的張慧(化名)突然接到一個推銷電話,對方不僅知道她的名字、家庭住址、工作單位,還知道她最近正在嘗試減肥。“我的個人隱私竟然都被陌生人詳細掌握,讓我很吃驚,也很氣憤。”
吃驚的不止是張女士一人,去年以來,許多張家口的市民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都接到過類似的推銷電話,對方或推銷保健品或推銷降血壓藥等,都恰好契合接電話者的個人狀況。在接到報警后,張家口市警方展開偵查,于今年3月對涉案的張家口市“博藏”公司進行了查封。
據(jù)公司負責人張華(化名)供述,公司主要是通過電話營銷出售一些假冒偽劣的藥品、保健品,剛開始業(yè)績很差,工作人員都是盲目撥電話號碼,打幾百個電話也許能碰上一個買家。去年10月,偶然發(fā)現(xiàn)在網(wǎng)上能買到一些患者電話。“我們花錢買了上萬條個人信息后,電話營銷精確度大大提高,生意好得出奇。6塊錢一盒的藥我們賣到60塊錢,照樣有人買。”
順線追蹤,張家口警方又追查到多名販賣個人信息給“博藏”公司的中間商。一名來自安徽的中間商鄭前介紹,他本人是做山寨版兒童學習用品生意的,為了節(jié)省成本,他最初花了一萬多元買了兩萬多條個人信息,推銷效果很好。后來鄭前購買的個人信息越來越多,他開始兼職做中間商,把自己手頭的個人信息再轉手賣給別人。
被抓獲的一些犯罪嫌疑人交代,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精確營銷對于公司企業(yè)尤其是一些不法企業(yè)來說非常重要,而掌握大量公民個人信息后,就相當于有了“導航儀”,想推銷什么樣的商品就找什么樣的消費者,事半功倍。
販賣信息“利滾利”網(wǎng)上交易像“趕集”
據(jù)在深圳被抓獲的一名中間商、犯罪嫌疑人周強(化名)介紹,他最初在一家保險公司上班,由于老完不成業(yè)務量,就花1400元在網(wǎng)上買了幾萬條與保險業(yè)相關的個人信息,結果工作業(yè)績直線上升。后來跳槽到一家證券公司后,覺得自己以前掌握的個人信息沒用了,就想賣掉。
“我先在網(wǎng)上搜索一些關鍵詞,加入特定的QQ聊天群,發(fā)現(xiàn)里面可熱鬧了,買賣個人信息跟趕集似的,你出個價,我出個價,你有老板信息,我有官員信息。過去花1400元買來的信息,賣了十多次后,凈賺八萬多元。”周強說。
通過中間商再往上挖,警方終于找到了泄露個人信息的多處源頭。其中一名源頭犯罪嫌疑人王剛(化名)是山東某電信公司的網(wǎng)絡維護人員。據(jù)交代,去年3月,一位朋友希望他提供部分撥打某“400”專屬號碼電視購物人群的呼叫記錄,他就把一些個人電話號碼賣掉,一條信息四毛錢。
在警方查獲的個人信息泄露源頭中,有電信公司人員,也有快遞公司、銀行、醫(yī)院、學校、工商局等部門工作人員,都是方便獲得個人信息的部門。辦案民警告訴記者,這些源頭犯罪嫌疑人利用自身崗位的特殊性,無須成本就能獲得個人信息然后售賣,是無本取利。下家購得這些信息后,既可以供自己營銷,還能再多次賣給另外的下家,一本萬利。
由于幾乎沒有門檻,販賣個人信息的從業(yè)者越來越多,產業(yè)鏈也越來越龐大。在此次張家口市公安局抓獲的一名犯罪嫌疑人手中,警方發(fā)現(xiàn)他一個人就擁有300多萬條個人信息,姓名、電話、住址、愛好、家庭成員狀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標注。不僅分為高端客戶、白領名錄、普通百姓等諸多大項,大項里詳細分有各種小項,如高端客戶還分為手機VIP用戶、高爾夫會員、銀行高管等。
信息時代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刻不容緩
目前,這一特大個人信息泄露案件中33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獲。按我國刑法規(guī)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y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guī)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販賣個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獲利巨大,有的甚至嚴重危害社會治安,比如有人利用泄露的個人信息綁架勒索。但‘情節(jié)嚴重的’,才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一位民警說。如何算“情節(jié)嚴重”,現(xiàn)行法律也沒有明確,此次張家口警方多次與檢法機關磋商,最后定的是販賣公民個人信息3000條以上,交易三次以上,就算情節(jié)嚴重。
河北張金龍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王罡認為,“有的公司做正當生意,買來個人信息進行正常的營銷行為,沒有造成嚴重后果,這該不該追究責任?”
業(yè)內人士表示,信息時代公民個人信息狀況更顯珍貴,各種個人信息泄露的行為層出不窮,但相關規(guī)定仍顯滯后,完善法律法規(guī)刻不容緩,這樣才能保障警方打擊個人信息犯罪取得良好效果,維護好個人隱私和社會安定。(完)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