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wǎng)訊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安化中學的特崗教師高進儒,因為一部電影改變了人生。
《一個都不能少》讓當時讀大學的高進儒淚流滿面。2007年從天水師范學院畢業(yè)后,他主動選擇到甘肅最偏遠的隴南山區(qū)服務,成為一名普通的鄉(xiāng)村語文教師。
被分配到安化中學任教后,高進儒發(fā)現(xiàn),“學校里沒有教師宿舍,沒有圍墻,沒有正規(guī)的大門。更讓我沒想到的是,農(nóng)村學校一個班居然有七八十個學生,而讓我?guī)У陌嗉壋煽兪悄昙壍箶?shù)第一”。
冬天的安化鎮(zhèn),寒風像刺刀,鉆心刺骨,加上經(jīng)濟拮據(jù),高進儒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甚至在一節(jié)班會課上,他告訴學生:“我想走!”
然而,學生與鄉(xiāng)親們的淳樸打動了高進儒,他堅持了下來。
2007年12月22日,高進儒無意中聽到所帶班級班長的一句話——“我們給高老師湊錢吧!”這讓他納悶,學生們想干什么?三天后,學生們出現(xiàn)在他的宿舍外,一雙雙凍僵的小手捧著方便面、瓜子、土豆等食物。孩子們爭著說:“老師,明天去我家吃飯吧。”“高老師,一定得去,我明天給你做洋芋攪團。”高進儒流淚了。
2008年5月12日下午,高進儒正準備上課,突然聽到一聲巨響,黑板上的墻體一下子裂開了幾條大口子,地震了。那一刻,看著驚慌的孩子們,高進儒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大聲喊道:“不要怕,有老師在,一個一個走。”他拼命拉扯著,讓學生有秩序地跑出教室,跑向空地。當教學樓垮掉的剎那,他清楚地聽到一個聲音:“我們抬高老師出去!”最后跑出教室的兩個學生一把拽住他的胳膊,跑向了空地。
“這兩件事讓我重新定義了自己的工作,也讓我下定決心堅守鄉(xiāng)村。”
很快,高進儒進入了角色。他開始在課堂教學上動腦筋。他創(chuàng)造了學校歷史上的多個“第一次”——第一次將多媒體設備引入課堂,第一次將鄉(xiāng)土文化融入語文教學……現(xiàn)在,高進儒走到哪個班,哪個班的語文成績就是全年級第一,甚至比城區(qū)學校的成績還要好。他也因此多次獲得省、市級語文講課、說課的獎項。
有了成績,高進儒的內(nèi)心卻依然不踏實。他覺得自己力量有限,要想讓農(nóng)村教育大發(fā)展,需要更多的人扎下根來。因此,從2009年開始,他每年都會給新來的特崗教師做崗前培訓,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去感染更多人。
崗前培訓,也為高進儒帶來了意外之喜。2009年,他結識了剛到隴南的特崗教師李守霞。在李守霞看來,高進儒是一個有責任心和愛心的人。“他經(jīng)常給我講他和孩子們的故事,以親身經(jīng)歷鼓勵我,面對困境要堅強,要勇于挑戰(zhàn)。”
2011年7月,高進儒和李守霞攜手走入婚姻的殿堂,建立了“特崗家庭”。2012年,他們迎來了自己的“特崗寶寶”。
“不是沒想過離開。特崗服務期滿后,家里人都希望我回老家工作。”思前想后,李守霞最終選擇了留下。“我和丈夫的想法一樣——和農(nóng)村孩子在一起,盡可能地去幫助他們,不放棄每一個孩子。”
“有了妻子,有了孩子,我們這個‘特崗家庭’更要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就是要把家安在這兒。”高進儒說。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