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jié)】糯米除了可做元宵還有這些妙用!

時間:2016-02-22 07:44來源:大西北網-新華網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大西北網訊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是全家團聚,圍坐一堂食用元宵、湯圓的日子。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這種傳統(tǒng)美食在中國北方被稱為元宵,南方稱湯圓。原材料都是糯米粉和餡料,叫法和做法則不盡相同。

    事實上,糯米除了被制成湯圓外,還有很多其他的使用方法。

---------- 食用 ----------

 

 

    糯米制成的各色食品,常帶有甜糯的口感,受到各地群眾喜愛。包括粽子及各式甜品在內,糯米一直是人們餐桌上的“???rdquo;。

    醪糟

    醪糟經糯米發(fā)酵而成,主要原料是糯米,釀制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極少,深受人們喜愛。

    不僅可以作為飲料直接食用,也可作為調料制成醪糟湯圓、醪糟雞蛋等。

 

    糯米籺

    在廣東茂名,糯米籺是最具有地方年味特色的代表,可以說“無籺不是年”。也只有在粵西你才能嘗到“籺”的味道。“籺”是用糯米碾碎成粉末,搗糊搟平,包入各種餡料然后蒸煮而成。

 

 

 

    糯米粑

    也稱糍粑,有白糍粑、豆糍粑等幾種。制作糯米粑,是先把糯米淘洗好,浸泡一夜,撈出來濾干,用甑子蒸熟,用粑槽或石碓槌搗至完全沒有顆粒,把它捏成拳頭大小的圓個兒放在竹篩上壓扁即成。有的人家還在糯米粑上印制各種紅紅綠綠的圖文,如“新春快樂”、“吉祥如意”以及花草圖案等,頗具文化藝術色彩。

 

 

 

 

    越南Banh Chung

    Banh Chung(方粽)是由綠葉包裹糯米、豆子、豬肉等蒸12小時以上制成的越南傳統(tǒng)小吃。據說常在春節(jié)或雄王節(jié)(陰歷3月10日。雄王節(jié)的意義相當于中國人祭拜黃帝,越南人視雄王為其祖先)制作,以祭拜祖先,表示孝順之心,以及飲水思源的傳統(tǒng)。

 

 

 

    日本最中

    最中是糯米制成的薄皮中夾有豆沙餡的一種和果子。它出現在江戶時代,最初是圓形,象征十五的滿月,當時叫做“最中月”。后來隨著時代變遷,這種點心的外形不再局限于圓形,名稱也簡化成“最中”。

 

 

    日本大福

    最初的大福個頭大,餡料是小豆+鹽。大福外形圓滾,與鵪鶉相似,當時也被稱為“鵪鶉餅”,又因鵪鶉腹部胖,也叫“腹太餅”。

    現在,大福的餡料越來越多樣,除了傳統(tǒng)的紅豆餡,草莓大福、奶油大福、布丁大福等早已為人熟知,而糯米則仍是最常見的外殼原料。

 

 

 

    【糯米甜品食用宜忌】

    糯米的缺點是難消化。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脾胃病科丁洋醫(yī)生提供了兩種改善消化的方法。

    其一,麥芽。麥芽一般是指發(fā)芽的大麥,因其含大量淀粉酶而具有助消化的作用,特別適合于消化淀粉類食物。因此,食用糯米時喝些麥芽水,有助消化。

    其二,山楂。山楂不僅酸甜味美,還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增進食欲、幫助消化,是專于消肉食積滯的上品。

    此外,糖尿病患者、胃腸道病患者、心血管病患者以及老人和兒童不宜吃糯米食品。

    對于普通人來說,吃糯米食品也不能隨心所欲,尤其忌諱在吃完糯米后進食冰鎮(zhèn)啤酒、冰飲料、冰激凌等冰冷食物,否則很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如惡心、嘔吐、急性胃腸炎等。

 

 

 

---------- 藥用 ----------

    糯米性味甘溫,能補中益氣,補肺氣,養(yǎng)胃津。

    《本草綱目》中記載,“糯米甘溫無毒,暖脾胃,止虛寒泄痢,縮小便,收自汗,發(fā)痘疹”,是臨床上的常用粥藥,臨床常用來治療消渴、多尿、自汗、泄瀉等癥。

    中醫(yī)典籍《神農本草經疏》說,糯米是“補脾胃、益肺氣之谷。脾胃得利,則中(指人體胃部)自溫,力便亦堅實,溫能養(yǎng)氣,氣順則身自多熱,脾肺虛寒者宜之”。

 

 

 

    【糯米食療有良方】

    ●粥療

    粳米、糯米或者把粳米、糯米加上其他食物或中藥煮成半流質,經常食用可以調養(yǎng)身體、防治疾病。這種傳統(tǒng)飲食方法,即為“粥養(yǎng)”或稱“粥療”。

    我國民間流傳的“神仙粥”專治由風寒引起的頭痛、渾身酸懶、乏力、發(fā)熱等癥,特別是患病3天內服用即可收到粥到病除的奇效。

    神仙粥具體做法和用法是將糯米50克沖洗凈,加適量水煮成稀粥,再加入蔥白7根(約30克),生姜7片(約l5克)共煮5分鐘,然后加入米醋50毫升攪勻起鍋,趁熱服下后上床,蓋被,使身體微熱出汗。一般連續(xù)服用3至5次,感冒就會痊愈。

    ●治療皮膚病

    糯米漿外刷治療帶狀皰疹為民間驗方,臨床觀察證實治療帶狀皰疹止痛效果好,皰疹迅速干涸結痂而愈,且未發(fā)現任何毒副作用。《本草綱目》記載:“痘疹用糯米,取其解毒,能釀而發(fā)之”,“纏蛇丹毒,糯米粉和鹽,嚼涂之”。

    ●胃痛

    糯米烏雞姜方可治療虛寒性胃痛。中醫(yī)辨證虛寒性胃痛以胃痛綿綿,得食則減,喜溫喜按為特點。治當溫胃和中、散寒止痛。

    《雷公炮制藥性解》云:“烏骨毛雞,味甘性溫,入五臟諸經,主虛羸折傷癰疽,及心腹惡氣”;生姜辛而甘溫,氣味俱厚,益脾胃,散風寒,生用發(fā)散,熟用和中,治腹痛、冷痢,且三味均為美食之品,合而為溫健中焦之食療方,每日食之,對虛寒胃痛頗有良效。

    ●自汗

    肺氣不足,常常自汗。食用糯米,有收汗功效。根據《本草綱目》:用糯米和小麥麩同炒,研成細末,每次服9克,用米湯送服,治自汗不止。熬制黃芪糯米粥,更有良好的補氣收汗功效。取蜜炙黃芪30克,加水煮沸20分鐘,除去藥渣,放入糯米30克,煮到米爛熟。吃時再加適量白糖。

 

---------- 建筑 ----------

 

    糯米的作用不僅體現在食用價值上,舊時人們還會利用糯米加固城墻和堤壩。

 

這是2015年9月12日拍攝的“糯米大壩”。新華社記者 王廣壯 攝

    河北省景縣安陵鎮(zhèn)華家口村南有一段大運河古建水利工程設施遺存。歷史上,大運河華家口村段多次決口,1911年(清宣統(tǒng)三年),時任景縣知縣的王為仁主持修建這段大壩,用三七灰土加糯米漿逐層夯筑,增加了韌性,一百多年的時間里,大運河華家口再也沒有決堤受災的記錄。當地百姓稱其為“糯米大壩”。因為此段大運河基本沒有改變航道,且壩體所用建筑材質較好,華家口夯土壩基本保留了遺跡原貌。(綜合新華社、南方日報、北京晚報消息)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