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被譽唐山影像字典

時間:2016-07-28 07:23來源:大西北網-北京晨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常青用鏡頭記錄了唐山重生的整個過程。

  大西北網訊  大震后第二天,攝影師常青按下快門,成就四十年的“唐山影像”

  今年82歲的常青老人是唐山市的一位攝影家。40年前的那場震驚世界的大地震,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常青放棄了做風光攝影家的夢想,地震之后第二天,就開始用相機記錄被巨大災難襲擊的唐山。在他的鏡頭里,唐山從一片廢墟,變成了一群簡易樓,又漸漸轉變成高樓林立的現代化都市。

  40年過去了,常青用自己的相機記錄了唐山重生的整個過程,被媒體譽為“唐山的影像字典”。在常青老人家中,北京晨報記者聽他講述鏡頭里的那些唐山人和唐山事。

  那一剎那亮如白晝

  經歷過抗美援朝戰(zhàn)場洗禮的常青,在大地震發(fā)生的那一刻也嚇蒙了。“剛睡下沒一會兒,整個房間里突然亮如白晝。”常青說,那幾天特別熱,他前半夜在外面乘涼,后半夜困得厲害,回屋躺下就睡著了,但白光出現那一瞬間還是一下子就醒了。“人體在地震發(fā)生前那一剎那,還是有異樣的感覺。”

  常青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后來才知道當時出現的白光是大地震前的地光。“大約持續(xù)了十幾秒鐘,然后又黑下來,接著聽到震耳欲聾的轟隆聲,好像有幾十架飛機同時在身邊起飛。”常青說,其實那就是整座城市在坍塌的聲音。在那種巨大的響聲中,人完全蒙掉了,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但很快感覺到自家的樓板在跳,頭頂的天花板也在跳。“這時才反應過來是地震了。”

  常青說,他當時趕緊拽起還愣在床上的妻子和女兒,連衣服都來不及穿,赤著腳就往外跑。這時房門已經變形,樓道里也落滿了磚頭瓦塊。一家人摸黑,深一腳淺一腳地從三樓逃下來。

  回憶地震時的情景,常青感嘆自己很幸運,他所住的樓房是大地震中為數不多沒有倒塌的樓房。“我們走下樓,外面漆黑一片,一點聲音都沒有。”常青說,起初大家還沒有意識到災難的嚴重,直到天快亮時,有鄰居驚叫,怎么看見鳳凰山了?那是唐山市內一座小山,平時有周圍樓房遮擋,他們在院子里是看不到山的。在那一刻,看到鳳凰山是件恐怖的事情,意味著周圍的樓房已經被夷為平地。

  夢想因大地震改變

  在朝鮮的時候,常青就接觸到了相機,并對攝影產生了興趣。回國轉業(yè)后,常青進入唐山市展覽館,成為一名專職攝影師。常青說,年輕那會兒特別喜歡風光攝影,幾乎走遍了中國的名山大川,想成為一名風光攝影家。然而大地震改變了他的夢想。

  “一座城市一瞬間就沒了,我要用相機給她留下記錄。”常青說,在大地震發(fā)生后第二天,他就回單位報到,開始攝影記錄工作。“第一站我就想去開灤煤礦,那里有很多井下作業(yè)的工人,他們的情況怎么樣呢?”常青回憶,此后幾天時間,他一直在開灤礦上拍攝救援情況,前三天一點東西都沒吃,也沒有感覺到餓。

  在震后第八天,常青拍攝到一張廣為流傳的照片。一個年輕男子躺在擔架上舉手呼喊著什么。常青說,那是一個生命的奇跡,100多名解放軍戰(zhàn)士,徒手扒了9個小時,把埋在開灤醫(yī)院廢墟中的工人王樹斌救了出來。“那人當時已經很虛弱了,可他躺在擔架上還高聲喊著‘毛主席萬歲!’‘解放軍萬歲!’我一下子很受觸動,趕緊按下了快門。”

  常青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在震后很多年里,他一直與王樹斌保持著聯系,并拍下他逐漸恢復的照片。常青說,他拍攝了很多地震時的照片,很多人獲得救援后的照片,但沒有一張遇難者的照片。那一場地震有許多人喪生,尸體遍布在廢墟里,但他不愿將鏡頭對準同胞們的遺體。“在這一點上,我不算個合格的攝影師。因為我總在想,如果是我躺在地上,有人把鏡頭對準了我,那逝者在天有靈會是何感受呢?”

  每天拍攝唐山新貌

  從1976年至今,40年過去了,常青幾乎每天早出晚歸,去拍攝唐山慢慢重生,步入現代化都市的過程。

  在他的鏡頭里,唐山從一片廢墟,很快變成了一片地震棚,接著一群簡易樓建了起來。再之后,越來越多的摩天大樓和現代化設施一一拔地而起。

  常青說,在展覽館工作時,攝影器材還可以得到單位的支持,1995年離休后,完全成為了他的個人行為,一切就要自費解決。“這些年光相機用壞了6部,花了多少錢就算不清了。”

  這幾十年里,常青拍攝的照片,存儲的光盤塞滿了大大小小的柜子。因為這些照片記錄了唐山各個時期的狀況,常青也被媒體譽為“唐山的影像字典”。馮小剛拍攝電影《唐山大地震》之前,還特意找到常青,向他借了幾十張?zhí)粕嚼险掌?,來搭建上世紀70年代的唐山城市布景。

  常青最近一組作品拍攝的是正在舉辦的2016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我覺得從40年前的一片廢墟,到今天的世園會,可以算是一組完整的作品了。大家可以看到唐山是怎么重生的,怎樣開始向世界現代化都市邁進。”

  如今,年過八旬的常青偶爾還會騎車出門,在唐山城里尋找新的變化,然后用相機拍攝下來。“活到老拍到老,這已經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停不下來了。”

  ■廢墟新生

  回遷房可抗8級地震

  常青居住的華巖東里小區(qū)位于唐山市中心,是廢墟上建起的地震回遷房,也是那一個年代的標志。地震發(fā)生8年后,常青和很多市民一起搬進了這樣的回遷樓。雖然外表看只是5層紅磚簡易樓,但常青說,這樓可是按照抗8級地震的標準建起來的,格外堅固。

  常青說,這些回遷樓當年是供大家無償居住的,后來在人們生活逐步恢復到正軌后,才開始收取租金。有的房屋則以極低的價格出售給了居民。在常青拍攝的一張上世紀80年代的照片里,唐山城里幾乎都是這樣的紅磚簡易樓。

  常青即將離開這棟住了32年的老樓,搬到孫女身邊。在離開前,他抱著家里的貓咪,依依不舍地與老樓留下了一張合影。

  ■唐山印象

  1990年11月,唐山市政府因為震后重建工作獲得了聯合國人居獎。

  2004年,被聯合國授予“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huán)境最佳范例獎”,被認為是后工業(yè)生態(tài)恢復的范例。

  2016年4月29日,世園會在鳳凰城盛大開幕,這也恰逢唐山紀念抗震四十周年之際。

  本版撰文 北京晨報記者 王歧豐

  本版攝影 首席攝影記者 蔡代征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