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硝煙中的記者

時間:2016-11-04 07:48來源:大西北網(wǎng)-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大西北網(wǎng)訊  1937年11月8日,誕生于烽火硝煙中的中國青年記者協(xié)會(中國記協(xié)的前身),在范長江的領導下,大批的左翼新聞工作者紛紛奔赴抗戰(zhàn)前線,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共地下黨員,國民革命軍第60軍184師政訓處干事張?zhí)焯撛谂_兒莊抗日前線,創(chuàng)辦了全國第一份由軍人編輯油印的報紙《抗日軍人》。張?zhí)焯摷仁擒娙?又是記者;既拿槍上陣殺敵,又提筆撰寫報道。在以后的歲月里,他又跟隨60軍馳騁抗日戰(zhàn)場,撰寫了大量的戰(zhàn)地通訊。

  護送聶耳骨灰回國

  張?zhí)焯撛麖堹Q,字友松,又叫劍平,曾用名天虛、鶴、虹子、天山等。1911年12月8日出生在云南省呈貢縣龍街。張?zhí)焯撟杂茁敺f,愛好讀書,尤其喜愛文學,14歲時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學。張?zhí)焯撛谑×⒁恢邢矚g文學寫作和編演話劇。省立一中組織晚會,常常邀請省立師范學校聶耳的小樂隊參加。經過多次接觸,志同道合的兩人,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

  聶耳于1912年2月14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甬道街73號。聶耳自幼酷愛音樂,在省立師范學校讀書時,就組織了自己的小樂隊經常在昆明的各個中學表演。同時,他又喜歡演話劇,扮演女主角瑪麗亞,一時瑪麗亞成了聶耳的代名詞。張?zhí)焯摵吐櫠煌莩?、聊天、游玩。聶耳的家住在昆明市?張?zhí)焯摻洺5铰櫦?他那謙和大方、樸實坦率、活潑奔放的性格,給聶家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1929年7月11日,昆明發(fā)生了一起由于軍閥爭權奪利而引發(fā)的“7·11”火藥爆炸慘案,造成320余人死亡,重傷致殘者579人,直接受害者320多戶,1200余人。慘案發(fā)生后,中共云南地下黨立即通過黨的秘密外圍組織“濟難會”,號召青年學生組織服務團深入災區(qū),搶險救災。張?zhí)焯摵吐櫠紖⒓恿?ldquo;濟難會”,積極參加救災活動和演出,動員社會各界人士捐錢捐物,救助災民,護理受傷災民,組織災民子女入學,并以“青年服務團”和災民的名義,在文廟街召開救災大會,強烈要求國民黨當局查清真相,懲辦禍首,揭露反動當局企圖把這件事的罪名轉嫁給共產黨的陰謀。反動當局對此惱羞成怒,大肆抓捕迫害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鑒于昆明政治形勢惡化,張?zhí)焯?、聶耳?930年夏、秋分別離滇前往上海。

  張?zhí)焯摰缴虾:?加入了地下黨領導的“左翼作家聯(lián)盟”,在“飛行示威”中曾任過“左聯(lián)”的領隊。除參加左聯(lián)組織的活動外,還用論文、散文、新詩、小說等各種形式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1933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期間,他曾到北平學“政治經濟”,利用假期兩次到浙江普陀旅游,并為《鐵輪》創(chuàng)作采擷素材,回上海后,帶病寫出了47萬字的《鐵輪》巨著,郭沫若為其作序。新中國成立后,茅盾在《在香港編》一文中回憶道:“天虛是個青年作家,我認識他是由于他把他的處女作,長篇小說《鐵輪》給我看,那是1936年初,他剛從日本回國。我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朝氣蓬勃,很有才華的青年,就一直與他通信。”

  聶耳到上海后先是當?shù)陠T,1931年考入“明月歌舞劇社”,任小提琴手,不久加入“反帝大同盟”和“上海左翼戲劇聯(lián)盟”,1933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來進入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和百代公司工作,進行進步電影歌曲的作曲創(chuàng)作,寫出了《義勇軍進行曲》《大路歌》《畢業(yè)歌》《碼頭工人》等三十多首不朽的愛國主義歌曲。

  張?zhí)焯摵吐櫠歉锩乃噾?zhàn)士,又是云南同鄉(xiāng),飄零在十里洋場的上海,自然是時常來往,關系非同一般,特別親密。張?zhí)焯撛凇稇浡櫠芬晃闹姓f,1931年的一天,聶耳和鄭一齋到平安旅店看訪張?zhí)焯?張?zhí)焯摪崖櫠?ldquo;抱摔在床上,極度的歡快壓倒我們,除了瘋狂的笑,什么話也不想說。”

  由于張?zhí)焯撛谏虾5幕顒邮艿教貏盏亩⑸?為了逃避軍閥當局的追捕,1935年3月,他被迫離開上海,到日本東京一所學校讀大學社會系。張?zhí)焯摵吐櫠m然天涯海角,相隔萬里,但兩人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信件往來從未間斷過。1935年4月,聶耳也抵達東京。聶耳一下火車,就乘汽車直奔張?zhí)焯摰淖∷?老友異國相見,更是激動無比,他們住在一起,暢敘別情,交談了對祖國革命事業(yè)美好前景的看法,一同游覽了東京的名勝古跡。

  在東京,張?zhí)焯摵吐櫠謩e加入了“左聯(lián)”東京支盟所屬的“小說之家”和“戲劇之家”。在張?zhí)焯摰囊]下,聶耳應邀參加了杜宣主持的中國留日學生“藝術聚餐會”,并在會上做了題為《最近中國音樂界的總檢討》的演講,嚴肅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上流行的靡靡之音,演唱了他自己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碼頭工人》《大路歌》等歌曲。根據(jù)果戈理的小說《欽差大臣》改編的話劇《視察專員》,張?zhí)焯撛趧≈邪缪萼]政局長。張?zhí)焯撨€寫過一些歌詞,如《統(tǒng)一戰(zhàn)線》《救國后備軍》等,請聶耳譜曲,在會上演奏。

  聶耳應日本友人之邀參加“新協(xié)劇團”赴京都、大阪、橫濱等地演出。張?zhí)焯摻o聶耳送行,兩人約定演出結束后再聚??墒菦]想到的是這次分開竟成了他們的訣別。1935年7月17日,年僅23歲的聶耳不幸在藤澤市海濱游泳時遇難。張?zhí)焯撀動嵑?迅速趕赴現(xiàn)場料理后事。不料中國領事館說聶耳沒辦過登記手續(xù),不算中國留學生,拒絕認領尸體。張?zhí)焯撚只貣|京與中國大使館留日學生管理處交涉,該處的官員也不承認聶耳是留學生。張?zhí)焯摎鈶嵰褬O,和留學生們商量,準備到大使館請愿。大使許世英怕事態(tài)擴大,影響他的烏紗帽,才通知有關人員出面認領并火化了聶耳遺體。

  張?zhí)焯搸е腔一氐綎|京。東京“左聯(lián)”支盟為擴大左翼文化影響,化悲痛為力量,發(fā)起組織了聶耳追悼會,在東京的中國文藝界人士紛紛撰寫了挽聯(lián)、詩歌、悼詞。會上,由張?zhí)焯搱蟾媪寺櫠纳?、革命業(yè)績和所作出的貢獻。1936年初,張?zhí)焯摵袜嵶悠桨崖櫠墓腔液?、提琴、日記、衣服等遺物護送回國,存放在鄭雨笙處。1937年8月由聶耳的哥哥聶敘倫帶回昆明,骨灰在昆明西山安葬。張?zhí)焯撛凇堵櫠摗分袑懙?“新興樂壇是由他一手來奠定了初基。音樂、電影、戲劇合流巨浪的掀起,無疑地他是最得力之一人”,“獨當一面的一代藝人,聶耳是當之無愧!”

  毛澤東贈送鋼筆留念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全國人民的抗日浪潮風起云涌,延安成了當時最進步的政治中心,國統(tǒng)區(qū)的進步青年紛紛前往延安。這一年的春天,張?zhí)焯摫几把影?參加了丁玲任主任的第十八集團軍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任通訊股長。

  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是個綜合性的文藝宣傳團體,毛澤東曾先后幾次找丁玲談話。毛澤東說:“這個工作很重要,對你也很好,到前方去可以接近部隊,接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擴大黨的影響。你們在宣傳上要做到群眾喜聞樂見,要大眾化,不管是新瓶新酒也好,舊瓶新酒也好,應該短小精悍,適合戰(zhàn)爭環(huán)境,為老百姓所喜歡,要向友軍宣傳我黨的抗日主張,擴大我們黨和軍隊的政治影響。”對于毛澤東這些重要而具體的指示,丁玲都向團員們一一作了傳達。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發(fā)布了行動綱領、成立宣言、通電等。

  1937年8月15日晚,延安各界在大禮堂舉行歡送西戰(zhàn)團出發(fā)抗日前線的晚會。毛澤東出席了這一晚會,并且首先作了熱情洋溢的致辭,鼓勵大家用自己的筆、自己的口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作戰(zhàn),努力擴大黨的影響,宣傳黨的抗日救國的主張,爭取抗戰(zhàn)的勝利。丁玲在答詞中說:“我們戰(zhàn)地服務團的組織雖小,但是他好像小河流一樣慢慢流入大河,聚匯著若干河的水,變成了一個洪流,我們誓死要打退日寇,如不達到此目的,決不回來與諸位見面。”丁玲代表西戰(zhàn)團全體人員表達了共同的決心。歡送會之后,西戰(zhàn)團根據(jù)毛澤東的指示,在延安做了40天的準備工作。在這40天內,他們積極排練了十幾個獨幕劇,此外還編排了秧歌舞、大鼓、歌曲、相聲、繪畫等。為了提煉宣傳內容,他們還在延安街頭演出,征求各界的意見,再根據(jù)群眾反映,不斷改進、提高。張?zhí)焯摑撔膭?chuàng)作作品,突擊編寫了一些話劇。

  在開往抗日前線的前夕,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在延安舉行匯報演出。張?zhí)焯搫?chuàng)作了一個宣傳全民抗戰(zhàn)思想的獨幕話劇《王老爺》,主題是號召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全民參加抗戰(zhàn)。丁玲在劇中扮演一個八路軍政工人員,她平時的裝扮就是八路軍的服裝,所以不需要特別化裝,稍施粉墨就勇敢地上臺了。在演出過程中,毛澤東不請自到,由于來晚了,為了不影響演出,他就站在后臺一側觀看,等這出戲閉幕時再到前臺去。毛澤東看到丁玲盡心盡力的演出,一直為其鼓掌。丁玲表演完了,下臺時看見毛澤東正站在戲臺側幕旁邊,更覺得不好意思了。毛澤東卻笑著對她說:“啊,丁玲也上臺演戲了,好呀!節(jié)目可以,就這樣搞下去。”當毛澤東得知編劇是張?zhí)焯摃r,從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支鋼筆贈送給張?zhí)焯?以示獎勵。

  1937年9月22日,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40多人,打著紅旗,唱著抗日歌曲,用7頭小毛驢馱著行李和演出用品,浩浩蕩蕩、意氣風發(fā)地開赴山西抗日前線。他們徒步從延安出發(fā),經延長縣,東渡黃河,進入閻錫山統(tǒng)治的山西。途經山西的臨汾、太原等地。一路上,他們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去發(fā)動群眾、宣傳抗日。這支精干的隊伍,頂著烈日,冒著嚴寒,爬行高山,趟過大河,克服各種困難,活躍在抗日前線。白天行軍宣傳,晚上演出節(jié)目,有時則日夜兼程,他們冒著槍林彈雨,表現(xiàn)出了高度的革命熱情。他們利用山西村村都有的戲臺作為宣傳講壇,運用大鼓、快板、雙簧、相聲、活報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抗日救國的大道理深入淺出地宣傳給群眾。每次演出結束后,觀眾們都是遲遲不肯散去。在繁忙的工作間隙,張?zhí)焯撋钊肷轿骺谷涨熬€采訪,寫下了《軍訓日記》、《西線生活》、《征途上》等報告文學和戰(zhàn)地通訊,為抗戰(zhàn)史留下珍貴的文獻資料。

  臺兒莊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地記者”

  1938年4月,60軍奉命參加臺兒莊戰(zhàn)役。184師師長張沖與政訓處部主任張永和(中共地下黨員)來到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多次與周恩來、葉劍英、羅炳輝秘密會晤。張沖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請求中共方面選派工作人員到184師工作,而且要云南籍人,以加強該師政治、軍事力量。

  經過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與延安聯(lián)系后,抽調張?zhí)焯?、周時英、薛子正、蔣南生、張子齋、尹冰等赴184師。在延安臨行前,朱德教他們如何工作,如何團結抗日力量,并和他們合影留念,朱德還送給張?zhí)焯撘徊苛袈暀C,好讓他開展工作。

  在184師駐地雞公山,張?zhí)焯撘怨伯a黨員的身份與張沖見面。初到之時,就做了些“交朋友”的活動,團結了一些進步抗日青年。他們教士兵唱抗戰(zhàn)歌曲,豐富活躍部隊的文化生活。張沖師長決定在184師成立糾察隊,由張致中任隊長,張?zhí)焯?、蔣南生、張子齋任干事。不久部隊開往臺兒莊前線,建立了中共地下黨支部,周時英任書記,張?zhí)焯撠撠熜麄鹘M織工作,招收了一批進步青年組成政工隊,掌握了該師的思想與宣傳工作。

  184師負責駐守臺兒莊城寨,并在禹王山一線設立陣地,阻擊向徐州進犯的日軍。張?zhí)焯摵蛻?zhàn)士們一起在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做好宣傳發(fā)動工作。他才思敏捷,下筆成章,經常深入前沿陣地采訪。184師師長張沖很喜歡張?zhí)焯?兩人經常在師部促膝長談。184師政訓處創(chuàng)辦了當時中國軍隊唯一的由軍人辦的油印報紙《抗日軍人》,張?zhí)焯撠撠熃M稿、撰寫、編輯工作,宣傳中共的抗戰(zhàn)主張和戰(zhàn)地情況,很受官兵歡迎。他一手拿槍,一手拿筆,奔波于前線,采訪、編報、刻印、寫標語、畫宣傳畫等,還常常冒著生命危險,將書報送到前沿陣地,鼓舞士氣。晚上則參與輪流值勤、巡邏,以防敵特的潛入破壞。

  張?zhí)焯摲浅G趭^和勇敢,經常冒著槍林彈雨深入戰(zhàn)壕采訪戰(zhàn)士,收集資料。張沖曾說:“天虛雖是捏筆桿子的,但打起仗來比我還英勇膽大”。張永和也說:“天虛無論行軍還是駐防,抑或戰(zhàn)斗間隙都堅持記筆記。禹王山戰(zhàn)斗中,他是最勇敢的。”在一次戰(zhàn)斗中,戰(zhàn)士們面對日軍的坦克,毫不畏懼,抱起集束手榴彈,高喊著“活捉鐵烏龜”,前仆后繼向鬼子坦克沖去。張?zhí)焯摫粦?zhàn)士奮不顧身的英雄壯舉所感動,在戰(zhàn)壕里寫下了戰(zhàn)地報道《活捉鐵烏龜》,發(fā)表在《抗日軍人》上,使士兵們深受鼓舞。在禹王山爭奪戰(zhàn)中,184師的勇士們不怕犧牲,奮勇向前,與日軍展開肉搏戰(zhàn),終于奪回禹王山,英雄的鮮血染紅了禹王山腳下的運河水。張?zhí)焯摀?jù)此寫下了報告文學《運河血流》。在禹王山阻擊戰(zhàn)期間,張?zhí)焯搶懴铝舜罅康膽?zhàn)地通訊,如《臺兒莊通信》、《記張沖師長》、《血肉筑成的長城》、《指揮所里》等,除發(fā)表在《抗日軍人》上外,還分別發(fā)表在《云南日報》和茅盾主編的《文藝陣地》上。他還寫下一些歌詞,讓婦女戰(zhàn)地服務團的女戰(zhàn)士到前沿陣地演唱,鼓舞士氣。歌中唱道:“運河河水清又清,千里平原好風光……運河河水紅又紅,千里平原起狼煙……麥子青青藏英豪,專打東洋兵。”

  5月18日,60軍奉命撤離禹王山,掩護主力部隊轉移。在徐州附近整編時,184師整編為3個團,其他兩個師各整編為1個團。60軍的三個師中,184師傷亡是最輕的,中共地下組織在突圍轉移和頻繁的戰(zhàn)斗中,張?zhí)焯撊酝业貏?chuàng)作著,寫下了許多血與火的篇章。如發(fā)表在茅盾主編的《文藝陣地》上的戰(zhàn)地通訊《火網(wǎng)里》、發(fā)表在老舍主編的《抗戰(zhàn)文藝》上的報告文學《殺過單城集》等。張?zhí)焯搶懙?“相信中華民族是會在艱難困苦和錯誤當中掙扎進步和健全起來。爭取最后的勝利,我們有充分的把握。”后來匯集為報告文學集《運河的血流》和《火網(wǎng)里》兩個集子,1939年6月由讀書生活出版社出版。

  突圍后,張?zhí)焯摳S60軍轉戰(zhàn)在安徽、河南、湖北,參加了武漢保衛(wèi)戰(zhàn)。武漢失守后,有人告發(fā)已升任第三軍軍長的張沖“通共”,張沖被解除兵權,回昆明“述職”。張?zhí)焯撘脖黄入x開184師回到昆明。

  1939年,受中共南方局派遣,張?zhí)焯撚值骄挼檠龉鈪⒓赢數(shù)厝A僑報紙《中國新報》的編輯工作,大力宣傳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郭沫若曾評價這一時期的張?zhí)焯撜f:“力疾服務,勤勞有加,盡力啟發(fā)僑胞,打擊敵偽,蓋早已置生死于度外矣。不幸疾轉劇,咯血過猛,曾亙月昏睡,失去意識,乃不得不回鄉(xiāng)療養(yǎng)。”1941年1月因病回國, 8月10日,張?zhí)焯撘蚍渭矏夯?不幸在昆明去世。他在不足30歲的生命旅程中,創(chuàng)作了300多萬字的作品。其遺體在馬仲明、蔣南生、寧堅等同志的努力和張沖的過問下,得以安葬在昆明西山的聶耳墓旁。兩位戰(zhàn)友加兄弟的革命志士,死后又相聚。

  張?zhí)焯搶ΜF(xiàn)代中國文學的貢獻是卓越的,影響是深遠的,文學界對他的評價很高。戰(zhàn)友張子齋曾在張?zhí)焯撊ナ篮髮懺姷磕?“三寸毛銀萬里行,刀槍林立氣難平。人間丑態(tài)從頭寫,曾使文壇老將驚”。1943年3月,郭沫若為張?zhí)焯搶懥艘黄L達五百多字的“墓志銘”,鐫刻在張?zhí)焯搱A柱形墓碑上。銘末附詩云:“西南二未來戰(zhàn)士,聶耳天虛;金碧生輝,滇海不孤?!读x軍》有曲,《鐵輪》有書,弦歌百代,永示壯圖。”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