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吊詭之處興許會在2017年的歐洲政治舞臺上顯現(xiàn)出來:曾經是歐洲一體化“倡導者、設計者和組織者”的法國,或將成為它的首個致命終結者;而作為歐洲一體化曾經的主要防范和改造對象——德國,眼下則正扮演著“拯救者”的重要角色。讓這一幕成為可能的,是將于明年4、5月間舉行的法國總統(tǒng)選舉。
法國政治風向集體右轉
盡管距離選舉還有近半年時間,但法國政局走向已基本明朗:執(zhí)政的社會黨奧朗德政府5年蹉跎,不僅法國經濟毫無起色、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恐怖襲擊接連發(fā)生,其4%的超低支持率還連累了中左翼聯(lián)盟,導致左翼政黨在選舉前就已基本出局,將明年法國選舉的舞臺拱手讓給了風頭正勁的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和試圖東山再起的中右翼聯(lián)盟。
反歐元、反歐盟是“國民陣線”的鮮明主張和政治標簽,在受到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tǒng)的鼓舞之后,其領導人馬琳·勒龐就再次提出了“一旦選舉獲勝就要發(fā)起公投退出歐盟”的明確訴求。即便是此前支持歐洲一體化的中右翼政黨也采取了跟進極右翼主張的策略,先是在黨內候選人角逐中對歐洲一體化問題諱莫如深,繼而是重量級候選人紛紛將歐盟作為批判對象。
馬琳·勒龐(資料圖)
在中右翼候選人中對歐洲一體化支持態(tài)度最為明確和堅定的法國前外長阿蘭·朱佩出局后,法國各政黨在歐洲一體化問題上就完成了集體向右轉。在此后法國競選有關歐洲一體化的爭論中,如何從歐盟拿回更多的主權而非如何推進歐洲一體化則成了政治主基調。
反歐元勢力與“戴高樂主義”的對決
其實,在法國各政治派別中,對歐洲一體化態(tài)度最為積極的中左翼提前出局,就已經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對歐洲一體化的負面情緒在當今法國社會已漸成主流。在歐元區(qū)債務危機最為嚴重的2012年間,盡管對歐洲一體化的信心已開始動搖,有超過60%的法國民眾“對歐洲一體化以及歐盟的經濟和預算政策持保留態(tài)度”,但多數(shù)民眾仍反對法國退出歐元區(qū)并重新使用法郎,仍將歐洲一體化作為解決國內外問題的方案和希望,認為留在歐盟仍是法國利益所在。
資料圖
時移勢易,最新的民調顯示,已有超過55%的法國民眾認為,應當就“脫歐”舉行公投,而一旦公投就將贊成脫離的民眾超過41%,這在歐盟核心國家中僅次于情況更加糟糕的意大利。在民意翻轉的背后,是法國糟糕的經濟和就業(yè)狀況:徘徊在衰退邊緣的經濟增長、仍高達100%的債務GDP占比以及10%的失業(yè)率,情況都差于歐元區(qū)的平均水平,更別說一枝獨秀的德國了。
在這樣的社會經濟背景下,以“捆住手腳”的歐元和實施“過度管制”的歐盟為代表的歐洲一體化自然成了眾矢之的,在歐盟中維權并從歐盟奪回更多的利益,實際上成了極右翼和中右翼政黨的共同訴求,通過公投來向歐盟施壓,則幾乎成了所有在野政黨和社會團體的普遍共識和一致手段。僅有的一點微小區(qū)別是,勒龐以拿回貨幣主權為主攻方向,提出要“通過談判方式恢復匯率浮動政策,否則就將發(fā)起公投方式脫歐”以脫離歐元區(qū)、“回歸國家貨幣體系”;在中右翼聯(lián)盟中勝出的菲永則是“戴高樂主義”的忠實擁躉,帶有明顯“聯(lián)邦主義”性質的歐洲一體化方向是其主要的反對目標:要拋棄不切實際的“聯(lián)邦歐洲”夢想,歐洲一體化應該以維護其成員國主權而不是更多的主權讓渡為前提,反對“機制性合作”的產物——歐盟委員會而讓體現(xiàn)“政治性合作”的歐洲理事會發(fā)揮更大作用,否則“也要發(fā)起一場要求歐盟修改條約的公投”。
歐洲一體化成也法國,敗也法國
如果法國民眾在明年的大選中選擇了現(xiàn)在看上去贏面較大的中右翼候選人菲永,歐洲一體化還能得以維系,但法國顯然會挑戰(zhàn)自《馬斯特里赫特條約》以來的歐洲一體化方向和路徑。單一貨幣、歐元區(qū)有關財政赤字和債務的標準以及歐盟機構已有的各項權能,都有可能成為法國拿出來與歐盟討價還價的內容和籌碼。
如果“黑天鵝定律”繼續(xù)作祟,勒龐成為愛麗舍宮的新主人,且竭力推進其一往情深的極右政治主張,那么,將法國經濟從單一貨幣中“松綁”,繼而挑戰(zhàn)法國的歐元區(qū)和歐盟成員身份,便將一發(fā)不可收拾。根據(jù)法國憲法,即便勒龐真要脫歐還需要邁過修憲公投、議會支持等法律和政治“坎”,但作為歐盟第二大經濟體和核心創(chuàng)始國,作為誕生過“歐洲聯(lián)合設計師”莫內和舒曼的歐洲一體化思想和動力來源,法國一旦“離經叛道”走上了脫歐之路,即便它最終碰壁,但其示范效應和對歐洲一體化信念的致命一擊,無疑會使“歐洲聯(lián)合”之夢遭遇一次令人無法想象、前所未有的滅頂之災滑鐵盧。
(作者:崔洪建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