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諸暨璜山鎮(zhèn)村民駱光裕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自己被評為了“浙江好人”。因為他們一家四代為兩位素不相識的抗日戰(zhàn)士守墓76年受到褒揚。
駱光裕今年72歲了,逢年過節(jié),他都會去掃掃墓,拔拔草。2016年11月6日,駱栗君已為兩位抗日戰(zhàn)士在杭州烈士陵園立碑。
一家四代為抗日戰(zhàn)士守墓76年
大西北網訊 2016年12月19日,浙江諸暨璜山鎮(zhèn)村民駱光裕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自己被評為了“浙江好人”。因為他們一家四代為兩位素不相識的抗日戰(zhàn)士守墓76年受到褒揚。
“小時候,每年春節(jié)、清明、冬至這些節(jié)日,我們全家上山除了祭拜自己的祖先,總要多去一處墓穴地祭拜。”后來,駱光裕才從父親那知道,這處墓地里安葬的是兩位陌生的抗日戰(zhàn)士。
1941年,日軍偷襲諸暨,抗日將士頑強抵抗,死傷無數。有一天,駱光裕的祖父駱長水聽見了一陣微弱的敲門聲。他開門一看,嚇了一跳,只見地上躺著一位受傷的戰(zhàn)士,嘴巴已被子彈射穿,身后他爬過的地方全都是血。駱光裕說,當時,祖父連忙喊來父親,把他抬進了家門。
“后來,那名戰(zhàn)士用僅剩的力氣,在紙上顫顫巍巍地寫下自己的情況。戰(zhàn)士名叫孫斌虎(音譯)。他和戰(zhàn)友王埂清(音譯)在執(zhí)行任務時,在冷水灘附近遭日軍襲擊。孫斌虎受傷,王埂清生死未卜。”駱光裕說,聽說外面還有一位受傷的戰(zhàn)士,祖父和父親二人立刻卸下家里的門板,偷偷來到冷水灘尋找王埂清的下落。終于,他們在亂草叢中找到了王埂清,但王埂清身體已僵硬。顧不上傷心,祖父和父親就把王埂清的遺體抬回了家。祖父告訴我,那時候,因受傷而無法動彈的孫斌虎緊盯著戰(zhàn)友的遺體,淚流滿面。第二天,因為傷勢過重,孫斌虎也離開了人世。
“當時,祖父看著眼前犧牲的兩位戰(zhàn)士,內心十分悲痛,就妥善安葬了他們。”駱光裕說,抗戰(zhàn)勝利后,他們一家人每逢過年過節(jié),都會為抗日戰(zhàn)士上香、掃墓。在他們全家人心中,他們是為國捐軀的英雄。
駱光裕今年72歲了,逢年過節(jié),他都會去掃掃墓,拔拔草。算起來,他們一家四代為兩位抗日戰(zhàn)士守墓已76年了。駱光裕最欣慰的是,“這么多年來,我們全家一直守護著墳墓。我現在唯一的心愿是希望能幫助英雄魂歸故里。人啊,講究落葉歸根,他倆在這里沉睡了幾十年了,要是有親人能來認領,帶他們回家,我的心愿就了了。”
這是駱光裕的心愿,也是他祖父和父親的心愿。當年,抗戰(zhàn)勝利之后,為了能找到兩位戰(zhàn)士的家人,他的祖父駱長水曾寫信到湖南湘潭,向兩位戰(zhàn)士的家鄉(xiāng)通報情況。但不知道是信寄丟了,還是地址搞錯了,一直沒有回音。遺憾的是,如今的駱光裕老人只記得這兩位戰(zhàn)士是湖南湘潭人,具體是哪個地方,已記不起來。
2016年5月,駱光裕的女兒駱栗君在微信上發(fā)布了一條消息:激情歲月灑熱血,抗日英魂盼歸鄉(xiāng)。希望能利用網絡的力量,找到這兩位戰(zhàn)士的家屬和親人,讓他們能夠魂歸故里。
讓人驚喜的是,這則微信傳到了湖南湘潭,在當地引起了巨大反響。浙江和湖南關愛抗戰(zhàn)老兵的志愿者很快就組建了一個尋親小組微信群,并在湘潭當地的電視臺和報紙進行了報道,當地1000多名志愿者也自發(fā)為這兩位戰(zhàn)士尋找親屬,但目前尚無具體消息。
2016年11月6日,駱栗君已為兩位抗日戰(zhàn)士在杭州烈士陵園立碑。目前,駱光裕一家人還在等盼著湖南方面的消息,希望可以找到兩位戰(zhàn)士的親人。楊 新 畢竹韻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