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提出“文明沖突論”,認為世界范圍內(nèi)并存的主要文明之間的沖突很可能成為世界政治的主要矛盾。這一觀點成為西方國際政治界觀察后冷戰(zhàn)時代世界主要矛盾最具影響力的論斷之一。
然而,當今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已成為時代主題。“文明沖突論”也逐漸顯露出其局限性。
在中國外交部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前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看來,“文明沖突論”在看待文明時過分傾向于“你強我弱,此優(yōu)彼劣”的二元對立角度。
中國外交部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前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
盡管9·11事件后,西方國家的反恐行動逐步指向極端伊斯蘭主義,但在某種程度上也異化為西方文明與伊斯蘭文明之間的博弈,這被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亨廷頓的觀點。然而,伊拉克戰(zhàn)爭之后中東亂局接踵而至,國際金融危機、經(jīng)濟衰退禍不單行,全球恐情愈演愈烈,敘利亞危機、歐洲難民問題至今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吳思科指出,恐怖主義是人類公認的共同敵人。但是把恐怖主義同特定的宗教、特定的民族聯(lián)系在一起,顯然有失偏頗。面對這種局勢,中國已經(jīng)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反對將恐怖主義同特定民族、特定宗教聯(lián)系在一起。
“文明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有的只是不同文明的獨特性和不同特色。我們講的是和而不同,是各種文明之間應該相互交融,相互借鑒。”吳思科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豐富和完善了新時期中國國際戰(zhàn)略思想,形成以“合作共贏-和平發(fā)展道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的一整套思想、理論、理念、倡議,呈現(xiàn)出完全不同于西方“文明沖突論”的中國主張和中國方案。
吳思科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正是我們基于中國方案向世界交出的一份答卷。五年來,從倡議的提出,到理念落地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果,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
他表示,中國與上述地區(qū)各國能夠保持長期友好關系,秘訣有各種各樣的因素,但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相互尊重,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應該是中方著力堅持的原則立場。
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fā)表重要演講。新華社記者姚大偉攝
這一切,正如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巴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所說: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xiàn)文明和諧。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