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的吳秀真老人總是一個人坐在陽臺的椅子上,有時候坐著坐著就睡著了。也許在夢里,時間又倒回到了七十年前。那時候,丈夫還在身邊,他們還是年輕的模樣。
1950年,年僅25歲的馮世杰帶著一腔熱血奔赴了抗美援朝的戰(zhàn)場,留下了妻子吳秀真一個人照顧他的母親和當時不到四歲的女兒。而這一去就再也沒有消息。
低估了戰(zhàn)爭的殘酷的吳秀真,在一年多毫無音信的時間里,覺得丈夫一定是有了別的想法,不要這個家了。
一氣之下,她把丈夫離開前,一家三口照的最后一張照片,剪去了一半。
丈夫犧牲的消息傳回來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一年以后了。然而,也只是一個犧牲的消息,和一張烈屬證。沒有遺骸,甚至也沒有準確的安葬地。
從那以后,整整68年,吳秀真一個人撫養(yǎng)女兒長大,還要照顧因為思念兒子而哭瞎了雙眼的婆婆。整整68年,她沒有一刻停止尋找丈夫的安葬地,希望能讓丈夫魂歸故里。整整68年,她早已白發(fā)蒼蒼。
直到今年春節(jié),家人再次去往韓國尋找線索,無意中遇到了幫助烈士尋親的志愿者,將烈士的情況說明之后,志愿者在朝鮮的志愿軍公墓上找到了馮世杰的名字。家人也決定在清明節(jié),出發(fā)去朝鮮掃墓。
得知丈夫消息的那天,吳秀真哭了一個下午。95歲高齡的她已經(jīng)不能親自去到朝鮮,去看一看她等待了一生的丈夫。她只能不斷地叮囑家人,多帶去些衣物,替她問問那里冷不冷。
在準備行李時,家人拿出了老照片準備帶去朝鮮。老人就一直看著那張殘缺的全家福。然后小心翼翼地問,這張照片不能重照么?
她的女兒說,這幾十年里,她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問過這個問題。她希望能把丈夫的那半拼回來,她想告訴丈夫,她一直在等他回來。
也許,愛從未說出口,他也再也聽不到??墒牵@份深情,早已深埋在七十年的歲月里。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