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wǎng)消息: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延伸。今年,我們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站在歷史節(jié)點,回望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平凡的發(fā)展歷程,系列報道《七十年 我們的家》,為您講述家國故事。
50多年前,為了筑牢中華民族的戰(zhàn)略大后方,數(shù)以百萬計的優(yōu)秀建設者,打起背包,從四面八方匯集到占全國三分之一以上國土面積的三線地區(qū)。正是由于無數(shù)“三線人”的接力奮斗,新中國實現(xiàn)了中西部地區(qū)從無到有的工業(yè)化布局,為后來的西部大開發(fā)奠定了堅實基礎。攀枝花,就是在三線建設時期拔地而起的鋼鐵工業(yè)基地。帶您走近一個普通的家庭,了解平凡而又偉大的三線故事。
攀鋼軌梁廠職工 沙晉平 30歲:我爺爺今年78歲了。50年前,他帶著全家從遼寧來到攀枝花建設攀鋼。后來,父親接過爺爺?shù)陌?,也進了攀鋼。而我,如今在攀鋼軌梁廠工作,是名副其實的“攀三代”。這就是我們的家。
沙晉平一家人的故事要從1969年開始講起,那時,28歲的鞍鋼業(yè)務骨干沙壽家?guī)е迌狠氜D九天,從遼寧鞍山來到川滇交界的攀枝花。他的任務是和數(shù)十萬全國各地的三線建設者一起,在這個深山峽谷的“不毛之地”上,建起一座新的鋼鐵基地。
攀鋼退休職工 沙壽家 78歲:這個地方原來是個山,周總理說弄一弄就平了嘛,就叫“弄弄坪”。上面都是機械施工,下面就是席棚子,當時我們就是住席棚子。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基于嚴峻的國際形勢,黨中央做出了建設“大三線”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一場規(guī)??涨暗纳a(chǎn)力布局在中西部地區(qū)13個省、自治區(qū)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攀枝花豐富的礦藏儲量,得到中央高度重視,成為三線建設的重中之重。
對于沙壽家來說,攀鋼已經(jīng)是他參建的第五座鋼廠了。
攀鋼退休職工 沙壽家 78歲:我這一生當中,攀枝花最苦。咸鹽、醬油、孩子打個碗都買不到。那水是渾的,是金沙江抽出來就用,我們的口號是“先生產(chǎn),后生活”,生活就是對付。
老沙家一家人只能住在席棚子里,即便這樣,這個家也曾被山洪沖垮。
攀鋼職工 沙壽家的兒子 沙方石 56歲:我們出來的時候有兩對箱子,所有都沒有了,我父母為了安全,就把我和弟弟一人放一個箱子里頭,那個水就漂,我們就哭,母親跟著哭。
即便這樣艱苦,沙壽家一家人還是在金沙江畔扎下根來,一住就是50年。每當想起1970年第一爐鐵水從攀鋼一號高爐噴涌而出的景象,老人家仍然激動萬分。
攀鋼退休職工 沙壽家 78歲:黨的生日,出鐵意義比較大。那時候一出鐵,嗷嗷的,大伙兒都高興?,F(xiàn)在回想起來一看,那時間雖然是艱苦歲月,做攀鋼人來講,也比較自豪。
從小跟著父親在“弄弄坪”長大的沙方石,80年代也成為了攀鋼一員。而在那個年代,三線企業(yè)開始面臨新的變革。從1983年開始,國家對三線企業(yè)實施調整改造,攀鋼在改革開放中浴火重生。九十年代,攀鋼實現(xiàn)了從鋼坯公司到鋼材公司的轉變,結束了我國西部不能生產(chǎn)板材的歷史。那個時候的沙方石每天開著大貨車奔波在公路上,為攀鋼從外面拉來設備,又把產(chǎn)品拉到全國各地。
攀鋼職工 沙壽家的兒子 沙方石 56歲:父輩拋家舍業(yè),把這個鋼城建起來。攀鋼就是我們的家了,我們要以我們的工作成績,把這個家愛護好、保護好。
如今,攀鋼人創(chuàng)新產(chǎn)品產(chǎn)業(yè),大力開展環(huán)保工作,推動戰(zhàn)略轉型升級,最終實現(xiàn)了扭虧為盈。
受到爺爺和父親的影響,沙方石的兒子沙晉平如今也加入了攀鋼。在攀鋼吊車最繁忙的軌梁廠,小沙負責70多臺吊車的維護檢修,被工友們稱為“吊車醫(yī)生”。
攀鋼軌梁廠職工 沙壽家的孫子 沙晉平 30歲:軌梁廠從原料進來,一直到成品出去,都離不開我們吊車。點檢員就相當于是醫(yī)生,維護工人類似于我們的護士。
軌梁廠生產(chǎn)的百米鋼軌是攀鋼的拳頭產(chǎn)品,全國每3公里高鐵鐵路,就有1公里是用攀鋼鋼軌鋪成的。產(chǎn)品還遠銷歐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攀鋼軌梁廠職工 沙壽家的孫子 沙晉平 30歲:我們有句廣告語,在攀鋼鋼軌上飛馳,可以睡得像嬰兒一樣安穩(wěn)。我們生產(chǎn)出來的東西,直接代表國家的形象。
小沙告訴我們,他們祖孫三代都是黨員,黨齡加起來整整70年。胸前那枚黨徽,就像一種家庭的傳承。
攀鋼軌梁廠職工 沙壽家的孫子 沙晉平 30歲:人活一輩子,總得有點信仰。老一代三線建設者,把對國家事業(yè)的那份執(zhí)著,從我爺爺傳遞給了我父親,現(xiàn)在又傳遞給了我。我們要繼承那份初心,也不能忘了那份使命,才能把我們接下來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50多年過去,沙壽家落戶攀枝花時的四口之家,如今已經(jīng)變成了十多口人的大家庭,無數(shù)個像沙壽家這樣的普通家庭匯聚起來,才讓這片曾經(jīng)的“不毛之地”變得枝繁葉茂。如今,攀枝花在由鋼鐵之城向康養(yǎng)勝地轉變,而新時代的攀枝花人正在擔負起融入“一帶一路”發(fā)展的新使命。
攀鋼退休職工 沙壽家 78歲:總書記號召我們說,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我們奮斗得到了現(xiàn)在的幸福,我們的子孫要加倍地去奮斗,才能得到更好的幸福。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