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搭臺群眾演 自主烹飪“精神餐”——環(huán)縣創(chuàng)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紀實

時間:2018-10-10 22:19來源:大西北網-甘肅日報 作者:記者 安志鵬 點擊: 載入中...
    8月的一個晚上,一陣小雨過后,環(huán)縣縣城二十里環(huán)江民俗文化風情線上的文化大戲又開演了。道情聲聲、秦腔陣陣、嗩吶高亢、紅歌嘹亮,傳統(tǒng)唯美的皮影戲、自編自演的小品、節(jié)奏明快的舞蹈,文化之宴點亮了這方質樸、淳厚的土地。
 
    烹飪這些文化大餐的,并非專業(yè)團隊、職業(yè)藝人,而是地地道道的普通群眾。他們在政府引導下,自選項目、自發(fā)組隊,自編自演、自彈自唱,成為這一系列文化大戲的主演。
 
    讓生活“帶勁”
 
    環(huán)縣位于陜甘寧三省區(qū)交匯處,歷史底蘊深厚,各種文化碰撞交融。在勞作之中、閑暇之時,唱一段道情、吼一嗓子秦腔、看一折皮影戲,成了環(huán)縣群眾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樂趣。
 
    為了讓群眾有舞臺、藝術有陣地,2014年,環(huán)縣依托環(huán)江民俗文化風情線率先建起百姓大舞臺,發(fā)出了“百姓大舞臺有夢你就來”的倡議,定期不定期在全縣范圍內組織開展各種文藝活動。
 
    2015年5月,環(huán)縣又沿環(huán)江民俗文化風情線布設了秦腔戲苑、道情自樂班、民歌大家唱三個固定場所,由專業(yè)團隊“領唱”,逐步帶動有意愿、有愛好、有能力的群眾上臺參演。3個月后,群眾的熱情一路高漲,替代了專業(yè)團隊,成為舞臺的主角。
 
    隨著參與群眾的持續(xù)增多,環(huán)縣又根據現有陣地,對各個項目進行了輪流排班,緊接著又陸續(xù)增設皮影戲苑、嗩吶自樂班、農民城自樂班等三個固定場所,并返聘3名縣劇團退休職工作為各個點的專業(yè)導演,指導群眾演員搞好文化活動。
 
    環(huán)縣文化館館長王生亮是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者之一。自1992年調入文化館之后,他潛心研究、積極銜接,始終為群眾文化活動而努力。“縣里每年投入經費100萬元,組織開展縣城群眾文化活動900多場次,參與業(yè)余演員1000多人,觀眾達52萬多人次。”王生亮說。
 
    韓貴蘭和曹粉娥都已年過六旬,2015年后半年,兩個人學唱學演時一見如故,共同組建起了道情自樂班,收納群眾學員120多人。韓貴蘭根據母親的生活軌跡,自編道情《開心老太婆》,對比新舊社會變化,頗受好評。
 
 
    久病纏身的曹粉娥學會道情、打拳后,一度壓抑的她實現了病情、心情的“雙好轉”。
 
    彭天河退休之后,組織成立了中老年體育協(xié)會,現有會員500多人。中老年體育協(xié)會每年在百姓大舞臺開展專項演出4至6場,觀眾最多的時候超過了3000人。
 
    不只是城里人,環(huán)縣各個農村的群眾也開始走上縣城的百姓大舞臺。從今年7月下旬開始,環(huán)縣組織全縣21個鄉(xiāng)鎮(zhèn)的自樂班進城演出,并根據表演情況,由政府給予優(yōu)秀團隊相應資金獎勵,由贊助企業(yè)以物品形式獎勵優(yōu)秀個人。這些群眾自編自演的節(jié)目,每晚觀看人數至少千人。
 
    讓風尚高雅
 
    這些看似平常的文化活動,不僅僅是一種自娛自樂、精神放松,還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情趣和價值追求。
 
    張艷蓮曾以打麻將為樂。偶然一次,她在環(huán)江民俗文化風情線散步時,看到各個點上文化活動精彩紛呈、熱鬧非凡,于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加入了道情自樂班。這一試,就再也沒有離開過。
 
    徐粉霞在縣城幫兒子帶孩子。孫子上小學之后,她開始跟著各個自樂班學習。如今,不識字的徐粉霞不僅能唱七八段道情、十幾首紅歌,還學會了不少字。去年,她還報考了環(huán)縣老年大學聲樂班和道情班,開啟了全新生活。
 
    在環(huán)江民俗文化風情線活躍的“藝人”遍布各個領域和年齡段。
 
    30歲出頭的鄧龍龍在縣城修車,每天早上8時至10時、晚上7時至10時是他在環(huán)江民俗文化風情線“學藝”的時間。鄧龍龍說,平時修車乏累時,吼一嗓子道情,拉一曲二胡,很解乏。
 
    “自從集中組織了各個項目的群眾文化活動,游手好閑的、打麻將的少了,吹拉彈唱搞藝術的多了,整個縣城的風氣也變得更好了。”環(huán)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正鋒說,縣里還依托獨具環(huán)縣特色的傳統(tǒng)皮影戲,以移風易俗為主題,打造了《養(yǎng)老》《看病》《相親》“三部曲”,目前正在編排之中。
 
    讓藝術接力
 
    “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冬臘月喲盼春風,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8月1日晚9時許,一個5歲小女孩的《映山紅》吸引了環(huán)江民俗文化風情線上所有人的目光。
 
    這個小女孩名叫李雨彤。她現在會唱十多首民歌、一段道情,還會表演幾段舞蹈,鋼琴演奏還獲得第十四屆“青春中國”甘肅青少年才藝大賽甘肅總決賽一等獎。
 
    由于受環(huán)江民俗文化風情線上曲目的吸引,李雨彤經常要求媽媽帶她來這里,并主動請纓上臺表演。幾年前,李雨彤的爸爸不幸去世,她將歌曲《媽媽不要離開我》改編成《爸爸不要離開我》,感動了很多觀眾。
 
    “像李雨彤一樣,走上環(huán)江民俗文化風情線各個舞臺的小孩子、年輕人還有很多,這也是我們大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一個重要目的,希望傳統(tǒng)民俗文化得到傳承、經典藝術有人接力。”作為環(huán)縣群眾文化活動的開拓者,王生亮想得更加長遠。
 
    為了使傳統(tǒng)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播、傳承,環(huán)縣在道情、皮影、嗩吶等場所加掛了“傳習所”的牌子,并與時俱進為抖音、快手直播設立了平臺,全縣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直播的達到500多人。
 
    郭建義是直播團隊中的佼佼者。他來自環(huán)縣小南溝鄉(xiāng),平日里在縣城開三輪車跑零活,陪女兒讀書。去年,他利用干活間隙重新拾起了兒時的愛好——嗩吶,并教授女兒學習。今年2月,他以女兒的名義在快手上注冊成立了“郭鑫父女正能量直播間”。
 
    “孩子彈琴,我吹嗩吶,配合演出的《滿堂紅》《慢擔水》等曲目得到網友和觀眾的廣泛好評,很多人都向我咨詢嗩吶的事情。”郭建義說,直播平臺建立后,每逢周末,他就帶女兒去環(huán)江民俗文化風情線的嗩吶傳習所表演、切磋、直播,目前他們的粉絲已近6萬人。(記者 安志鵬)
 
(責任編輯:張云文)
>相關新聞
  • 政府搭臺助力甘肅(蘭州)國際陸港銀企對接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