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年決戰(zhàn)奔小康】好日子就在前面等著咱
本報記者洪文泉通訊員王文霞
外出務(wù)工就照顧不了老人和孩子,待在家里就沒有收入來源。多年來,這個矛盾一直困擾著積石山縣大河家鎮(zhèn)周家村村民馬哈飛索。
現(xiàn)在好了。今年9月,葉之漫服飾廠在大河家鎮(zhèn)工業(yè)園區(qū)建成,村子里辦起了“扶貧車間”,馬哈飛索和村里的80多名家庭婦女一起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
“一出家門就進廠門,賺錢顧家兩不誤。”這樣的日子,馬哈飛索以前想都不敢想。
周家村人均耕地不足半畝。馬哈飛索家里僅有的3畝多地,全都種了玉米,即使在豐收的年份,一家人全年也只有3000多元的收入。馬哈飛索家里70多歲的公婆體弱多病需要照顧,她只能一次次放棄外出務(wù)工的機會,在家照顧老人、做做農(nóng)活,靠領(lǐng)低保維持一家人的日常開銷。
馬哈飛索家里的難題,也是當?shù)睾芏嘭毨Ъ彝サ碾y題。這時刻牽動著每一位幫扶干部的心。
9月初的一天,在家干活的馬哈飛索聽到一個好消息。縣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徐玉潔和她未婚夫朱春翔來到她家,告訴馬哈飛索村里開辦了“扶貧車間”,主要生產(chǎn)工服,希望她來應(yīng)聘。
“工人沒干過,但裁縫活兒我在行啊。”聽到這些,馬哈飛索立刻打起了精神。
說起村里的“扶貧車間”,負責人朱春翔還有一個自己的小故事。原來,朱春翔之前在河南、蘭州等地辦廠,生意做得還不錯。有一次陪未婚妻徐玉潔來周家村的時候,被這里群眾的善良和淳樸感動。原本是想招聘一些村民到河南、蘭州打工,沒想到這里場地租金更低,還有這么多富余勞動力,就果斷決定在周家村就地建車間。
“我的未婚妻是村里的幫扶干部,在這里辦車間,讓更多的貧困婦女實現(xiàn)家門口就業(yè),既能幫助她做好幫扶工作,也算是我的社會責任吧。”從審批、建廠、招募工人再到投入生產(chǎn),一個月的時間里,這個90后小伙子用滿腔熱情為村里留守在家的婦女和老人們撐開一把脫貧致富傘。
“我來這里已經(jīng)40多天了,第一月領(lǐng)了2200元的工資,這個月干完,應(yīng)該能拿到3000多元了。”馬哈飛索一邊嫻熟地做著衣服,一邊坦言“扶貧車間”讓自己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
馬哈飛索的話引起工友馬尕櫻桃、馬賽麥的共鳴。她們都是周邊各村的貧困戶,家中的收入僅靠丈夫外出打工,她們因為照顧老人和孩子而不能出門,日子過得都很難。如今家門口就能賺到錢,“每年向別人借錢的日子終于一去不返了”。
據(jù)朱春翔介紹,目前車間里共有80臺機器,聘用了周家村及附近村民389人,其中110人屬于貧困人口。為了方便工人的生活,他們還在廠區(qū)院子里開了一家葉之漫牛肉面店和飲品店。
“因為訂單很穩(wěn)定,公司正在建設(shè)二廠,過幾天就能投入運行,預(yù)計到時候還可以提供400多個就業(yè)崗位。”說起未來的計劃,朱春翔充滿信心地說,“只要大家肯干活,好日子一定就在前面等著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