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是甘肅省特有的少數(shù)民族,他們世世代代扎根在絲路,奔騰在馬背,歌唱在草原,1萬多的人口就蘊含著刺繡、編織、說唱等豐富多彩的民俗藝術(shù)形式。本期《新華訪談》將和從裕固族草原走出去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瑪爾健的大家庭聊聊他們的非遺情懷。
精彩觀點
沒有文字,靠什么傳承?
裕固族文化傳承的這一塊,是我們的老人、前輩對我們的口傳特別重視,特別是我們這個家族是一個比較古老的傳統(tǒng)家族,它很重視民俗的、傳統(tǒng)的、好的優(yōu)質(zhì)的語言和做法、生活的經(jīng)驗,這方面我們是聽老人傳承下來的。我們沒有文字,在傳承方面還是比較困難,全是死記硬背口傳。這些東西再不傳承的話,可能就真的成為歷史了。
裕固族姑娘唱美聲,行得通嗎?
我從2001年考上大學,后來工作,然后又考上研究生,一直到現(xiàn)在主要教的還是聲樂專業(yè),其實一直在學習。在我學習的過程中,很困難也很苦惱,作為一個裕固族的女兒,我更希望把我們裕固族的歌唱給更多的人,就想在這個基礎(chǔ)上去學習、去提高,但是行不通。我的老師告訴我,把美聲唱好一樣可以唱這些民族的作品。特別有意思的就是我去塔吉克斯坦出訪的時候,要求我唱一首塔吉克斯坦的民歌,然后唱一首我們家鄉(xiāng)的民歌。塔吉克斯坦語言當時我們團里面當時沒有人能學下來,這個重任就交給我了。一個星期,沒有文字資料,只有一個錄音,我就很快把它學了下來,而且對著他們?nèi)珖挠^眾直播,當我唱完以后引起他們很大的共鳴,說你怎么可能唱得像我們自己國家的人在唱一樣,他們都不敢相信。其實當時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后來經(jīng)過學習了解以后才知道,我們語言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些詞根或是語氣比較相近。所以這些東西也就無形之中更加地讓我覺得我有這個使命,要把它做好。
繪畫中的非遺元素
繪畫中的非遺元素
我從他們的民族中吸取了好多的元素,比如他們的服飾、他們的穿戴和他們的生活方式。在我的作品里有大紅大綠,實際上這里面細細的去觀察,還有中間色。中間色就是他們服裝上面有紅色、綠色、藍色,還有一點點黃色。這個民族不光是對我繪畫產(chǎn)生了影響,實際上他們的家鄉(xiāng)在甘肅,在“一帶一路”上也是一個重要地段,他們生活在河西走廊一帶生活,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元素。
老傳承遇到新問題
老傳承遇到新問題
當然我們現(xiàn)在的年輕人要接受新的東西,要有改良,只是這個改良一定要建立在尊重文化的、歷史的基礎(chǔ)上。如果你亂改了,那還叫裕固族嗎?我們還有什么驕傲的資本給別人說我們的歷史怎么樣,我們的文化怎么樣。因為我們沒有文字記載,很多口傳心授的東西如果都不準確的話,怎么讓外面的人、更多的人去了解我們。我們不光要接過這個接力棒,我們要去發(fā)揚、去傳承,要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改良。很多東西需要我們年輕一代,這些傳承者不斷地去深入了解。我相信裕固族的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會越來越好,通過一些影像和視頻,把優(yōu)秀文化保留下來?,F(xiàn)在條件好了,它的生存力也強了,有錄音就可以跟它學,它的宣傳力度就高了。
裕固族的老百姓對于自己民族文化的保護有些什么獨特的地方?政府又做了哪些具體的保護措施?
因為裕固族文化具有唯一性,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所以無論是縣委縣政府,還是老百姓,大家都對裕固族文化的傳承保護高度重視,民間的保護的積極性也特別高,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gòu),加強對文化人才的培養(yǎng)、加大對文藝精品的創(chuàng)作、加強與外界的溝通交流等等這些方式來積極地推進裕固族文化的傳承保護。目前的裕固族的民歌、服飾、婚俗,都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列入省級“非遺”保護名錄有10項,裕固族的文化也多次走出甘肅,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在保護“非遺”中如何讓老百姓增收
在保護“非遺”中如何讓老百姓增收
我們明花鄉(xiāng)是平川地區(qū),而且也是裕固族的聚居地,裕固族占全鄉(xiāng)人口的62%,比例也比較高,這個特點也有利于裕固族文化更好的傳承。我們每年5-10月份每月都舉辦一次群眾性文化活動,而且都是完全由群眾參與的。通過這種措施,一方面是把裕固族文化很好的傳承,另一方面,通過文化交流把經(jīng)濟也能帶動起來。下一步,我們是更好的把我們鄉(xiāng)的“七彩”要打出去,第二個呢是把歌舞之鄉(xiāng)的品牌一定要打好,能歌善舞,就要讓老百姓在更好的經(jīng)濟平臺里面發(fā)揮他們的作用,最終使老百姓增收。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