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60年代初,在“工業(yè)學大慶”“農(nóng)業(yè)學大寨”運動風起云涌之時,全國各地掀起了興修梯田的熱潮,女性作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也組織加入到這支勞動大軍中,與男人們一起參與了重體力勞動。莊浪縣也由此誕生了很多“鐵姑娘”突擊隊,韓店鎮(zhèn)東門村的“鐵姑娘”突擊隊就是其中的一支。
2021年7月13日,莊浪縣韓店鎮(zhèn)東門村的“鐵姑娘”們再次聚集到一起,暢聊往事,回憶起那段青春歲月。
1975年,韓店鎮(zhèn)東門村成立了女子尖兵班,十幾歲的小姑娘們都響應“興修梯田”的號召,加入了“鐵姑娘”尖兵班,跟隨隊長高俊蘭,和隊友們一同掀起了戰(zhàn)天斗地、興修梯田的熱潮。
當年韓店鎮(zhèn)東門村的“鐵姑娘”尖兵班隊伍,平均年齡只有18歲,在那片貧瘠的土地上,她們留下了許多青春印記,為莊浪梯田建設奉獻出了巾幗力量。
“現(xiàn)在看起來都老了,那時候都長得比較年輕帥氣一點,干活餓了就唱一會兒,非常高興,我們那時候的口號是:‘大雪封門堅持干,地凍三尺不收兵’。那時候干活決心強,想著一年吃不飽,地陡得很,種不成糧食,我們要把地做平。你看現(xiàn)在種蘋果,地都是我們推平的,把我們的青春奉獻到了梯田建設上了。夏天曬、冬天凍,手都凍腫了,腳上長的皸口,那時候沒有膠鞋,都穿的是(自己)做的鞋,把罪受了,現(xiàn)在梯田平了,糧食都成了,現(xiàn)在好了,咱們莊浪縣也脫貧了。”韓店鎮(zhèn)東門村鐵姑娘尖兵隊隊長高俊蘭感慨的說。
六七十年代的莊浪,生活條件差、缺乏機械設備,所有活兒都只能靠雙手來完成,餓肚子、邊吃邊干、人員傷亡都司空見慣,回憶起往昔,韓店鎮(zhèn)東門村的老支書馬芳君記憶猶新。
“中午休息的時候,看到那個罐罐兒和我們當時用的一模一樣,感覺就是吃在地里,干在地里,中午休息的時候,想著第二天還要訓練一會兒。”莊浪縣韓店鎮(zhèn)東門村黨支部書記馬芳君說。
隨著梯田建設的持續(xù)推進,“鐵姑娘”們也紛紛離開“崗位”,組建家庭,過起了各自的生活,但“鐵姑娘”尖兵隊的戰(zhàn)斗歲月是不可磨滅的記憶。
“爬在下面掏的非常深,我們兩邊再掏下來,上面鐵鍬一翹,土一下子就下來了,把村里一個女人壓到土里了,就外面露出一只腳,丈夫急的抱住哭,大家圍過去用手掏,那時候沒有什么措施,那時候我們吃的很多苦,現(xiàn)在感覺真的是偉大的。”韓店鎮(zhèn)東門村鐵姑娘尖兵隊隊長高俊蘭說。
每當說起感人之處,不少鐵姑娘隊員觸景生情、潸然淚下,“鐵姑娘”這段歷史,對于現(xiàn)在的年輕人來說雖然很陌生,但這是屬于那一代人的芳華,是一段激勵人心的光輝歲月,是值得我們當代年輕人敬畏并學習的時代精神。
“一九七七年正月初七,老支書給我發(fā)了一只一只半自動槍,一個子彈袋,背到身上感覺很自豪,連饃饃都沒吃,拿著幾個過正月十五的燈盞,到王家崖梯田現(xiàn)場去了,給干活的人送了幾個燈盞,讓人給我教槍怎么卸怎么擦,高興的一天都沒感覺餓。”鐵姑娘尖兵隊隊員韓金錘說。
在歷史的長河中,艱苦奮斗和無私奉獻始終是照亮人們前進的精神力量,也是引領人們砥礪前行的價值取向,而在今天,傳承和發(fā)揚“莊浪精神”,讓實事求是、崇尚科學、自強不息、艱苦創(chuàng)業(yè)成為新時代的強音,正是當今年輕一代莊浪兒女的共同使命。
“以前對梯田建設的印象就是把地修平,也沒有多想,今天聽了各位老人家的故事,真的很感動,我感覺我們年輕人應該學習傳承‘莊浪精神’。”韓金錘遠房親戚王潤生聽老人講述梯田故事,動情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