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打著疼痛標簽的止痛藥

時間:2011-12-29 00:33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觀音山》里被毀滅的東西很多:愛情、健康、青春的陽光與夢想、幻想中的浪漫;重建的則除了地震中倒塌的觀音廟,還有信仰和期望。

  南風他們?nèi)齻€人的信仰是走出青春的陰霾,常月琴的信仰是走出失去兒子的陰影,不要無休止地延長寂寞。影片中的灰色色調(diào)讓人想起一些日韓電影,始終在搖晃的鏡頭表示幾個人物忐忑不安的內(nèi)心。處于青春期的三個年輕人迷茫、絕望,卻沒有放棄對自由、陽光和激情的追求。常月琴失去的兒子,也可看成是她失去的青春。去酒吧high的那次,常月琴終于找回了青春的姿態(tài),些許體會到了快樂,但那樣的姿態(tài)是短暫的,不能滲透到青春的內(nèi)里。

  導演李玉想要詮釋的青春是非單面的,是陽光與陰霾交織的復雜體,這與她是一位拍攝紀錄片的導演不無關系。紀錄片真實性的基礎加上電影的藝術手法構(gòu)成了這部疑似“文藝片”的電影。國內(nèi)耗費巨資,粗制濫造的大片沖刺票房大關時,《觀音山》成了另類,它的成功在于它融合多個主題于一身。雖然是單線性故事描述,想要表達的內(nèi)涵卻非常復雜,猶如一首詩。這個沒有情節(jié)聚焦的故事看似懶懶散散,導演試圖用多個角度展示兩個截然相反的主題:毀滅與構(gòu)建。為了這一主題,導演李玉甚至在影片中加入了“5·12大地震”的真實資料。搖晃不定的畫面中人們求生的欲望超過了對死亡的恐懼。這一點上,不得不佩服這位女導演的細心與用心。同樣是歷史再現(xiàn),與《非誠勿擾》前面的那段講述“分歧終端”鏡頭的效果不在一個層面上,比一比就不難看出李玉的用心。

  鐵軌和火車成了《觀音山》里標志性的場景。它們在電影中展示遠方和死亡,激情和陽光。穿梭于燦爛陽光和黑暗隧道中的火車儼然成了光陰的本身。時光不等人,所以在他們抵達目的地想要返回時火車沒有為他們停下來。“離開”和“相聚”也是電影中表達的大主題:南風的傷心離開和最終的相聚,兒子的離開和常月琴與兒子在另一個世界的“團聚”都是這一主題下的經(jīng)典故事。有些人走了,有些人來了,但生活依然繼續(xù),青春依然繼續(xù)。

  《觀音山》是一部披著文藝片外表的商業(yè)片,打著疼痛標簽的止痛藥??催^了太多隔靴搔癢或不疼不癢的電影,再看看這么一部電影,它刺破了你欲表達的痛楚,很過癮!雖然我也看不懂藝術電影,但它至少滿足了我的藝術虛榮心。因為影片中關于毀滅和重建的這一主題夠含蓄,夠藝術。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 余秀華詩歌疼痛感明晰
  • 別打著“女德”幌子糟蹋傳統(tǒng)文化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