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鏡頭演繹蘭州版“清明上河圖”
記者 馬朋藝
倪克湖制作《印象蘭州》
倪克湖展示從民間收集的“捻子”
* 蘭州水煙、 小腳老太、街頭剃頭匠、蘭州的風土人情、市井民俗,他用鏡頭全景式地展現(xiàn),他花費數(shù)年功夫創(chuàng)作的54米長的《印象蘭州》,被譽為現(xiàn)代蘭州版的《清明上河圖》。
* 許多即將消失的民俗,他用鏡頭進行了挖掘、整理。
* 為拍攝素材,幾年間,蘭州的大街小巷,周邊的農(nóng)村、山寨成了他常去的地方,幾乎耗費了他所有節(jié)假日。
* 為了拍攝背景素材,他步行從雁鹽大橋到安寧黃河橋,對黃河兩岸逐張拍攝,如果將這些照片接起來本身就是一張全景風情線。
一個偶然引發(fā)一段暢想
倪克湖是地道的蘭州人,上大學之前生活在農(nóng)村,上大學、工作后生活在城市。在大學時,他也想培養(yǎng)自己的愛好,可是能做什么呢?學音樂,五音不全;學繪畫,沒錢從師。但這一切并未使他放棄對藝術的追求。他開始閱讀一些藝術類書籍,素描欣賞、雕塑欣賞、國畫欣賞、油畫欣賞、美術史、人體藝術論、青年藝術欣賞、音樂欣賞,文藝復興藝術巨匠達芬奇、拉菲爾、米開朗基羅傳記,羅丹藝術論,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圣經(jīng)故事,等等,還參加學校的音樂欣賞課。他的藝術欣賞水平不斷提高。后來,學校組織興趣小組,他參加了攝影興趣小組,與同學們一起白天拍照片,晚上在暗房沖洗。奠定了他扎實的攝影基礎。
工作后,單位有一臺當時較好的相機,但領導指定專人使用,他只能望機興嘆。上世紀90年代初,倪克湖終于買了一部相機,算是真正開始了攝影學習。再后來,隨著經(jīng)濟條件的改善和其對作品要求的提高,他的相機也不斷升級。對于攝影,他愛的如此癡迷,多年來,高燒不退,而且越燒越嚴重。為了學好攝影,他系統(tǒng)閱讀了照相機構造、攝影教材等許多攝影書籍,學習使用電腦處理圖片。
一晃20多年過去了,倪克湖的作品越來越多,當然也不乏好作品,獲獎證書也頻頻收到。但是倪克湖還是不踏實,總覺得自己的攝影沒有形成特色,與同行沒有什么差別。
作為一個蘭州人,可能都遇到過或將遇到一個人們常問的問題——“蘭州是什么樣的?”。老人們曾說過,舊中國人們形象地刻畫蘭州為:羊皮筏子賽軍艦、砂鍋里煮的洋芋蛋、門口站的紅二團,炕上躺的是尕老漢。60年過去了,蘭州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今天,當人們再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也許我們會回答:五泉山、皋蘭山、白塔山、黃河;也可能回答是水車、羊皮筏子、黃河第一橋;還可能回答是牛肉面、白蘭瓜、大板瓜子、百合,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回答都對,但都不全面,正如盲人摸象。多年來,倪克湖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如何能將蘭州全景式地展示給外人,也展示給我們自己?他找來《蘭州史話》,仔細研讀;他參觀學習展示蘭州今昔的攝影、繪畫作品展尋找答案。但在倪克湖看來,這些攝影、繪畫作品都沒有展示蘭州的全貌。那么如何才能全面展現(xiàn)呢!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漸漸地他的腦海里出現(xiàn)了一個輪廓,只有通過一系列的人物、故事才能做到——用攝影表現(xiàn)這一主題,全景式展現(xiàn)蘭州。
一次有益的嘗試
2006年新年伊始,街頭不時飄著雪花,天氣十分寒冷,而新年春節(jié)又是拍攝蘭州民俗的好時機,倪克湖開始游走于蘭州的大街小巷、農(nóng)村山區(qū)。幾個月過去,當照片拍回來后他發(fā)現(xiàn),不但無法全面展示真實的蘭州,也沒有在方式上突破別人的模式。于是,他又陷入了深思中。究竟什么代表蘭州的全貌,如何展示蘭州的全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他發(fā)現(xiàn),要想通過幾幅作品、通過單純的攝影,還是無法全面反映出蘭州的精髓,只有通過一系列的人物、一系列的作品,而且是整合過的作品,才能做到。就像中國文化不可能通過一個教授就能全面展現(xiàn)一樣,必須從最普通的老百姓中挖掘。另一方面,蘭州作為一個新興城市,能代表城市形象的建筑似乎并不多,五泉山、白塔山等,盡管具有地標意義,但在照片中,仍是支離破碎。怎么辦?這時他想到了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他找到清明上河圖,仔細琢磨,從人物到故事、從構圖到布局,細心研究。他終于決定,借鑒《清明上河圖》的摸式,用攝影畫形式全景式展示蘭州全貌。
2006年下半年開始,倪克湖按照新思路開始搜集資料,并于2007年上半年用長幅形式做出了15CM寬、6M長的作品,命名為《本色蘭州》。在單位畫展上首次與公眾見面,就被評委、時任甘肅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的王杰先生等攝影界前輩看到了,他們很感興趣,對此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和建議。受到攝影家的肯定,倪克湖十分欣喜,也很受鼓舞和啟發(fā),于是開始對《本色蘭州》的再創(chuàng)作。
一段艱辛的歷程
倪克湖認為從某種意義講,《印象蘭州》是對蘭州一些文化、民俗的搶救性發(fā)掘和展示。蘭州的風貌和文化就體現(xiàn)蘊藏在平民百姓中,體現(xiàn)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就這樣,他將《印象蘭州》定位在兩個層面:城市和農(nóng)村。
《印象蘭州》的拍攝和制作,工作量極其浩泛,作品中出現(xiàn)的許多元素或已經(jīng)、或正在、或即將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其本身的難度之大是可想而之的。裹足是封建制度的產(chǎn)物,是對婦女身心的摧殘。這一習俗一直沿襲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而現(xiàn)在不要說城市,即使在農(nóng)村要找三寸金蓮——小腳老太太,也越來越困難了。農(nóng)村老人中目前仍裹腳的人也已達到80歲左右。而《印象蘭州》中不能沒有“三寸金蓮”。倪克湖尋訪了皋蘭、榆中的許多小山村,才找到了幾個,遺憾的是代表性都不強或不生動,直到2008年初,他才在馬坡的一個很偏的山村找到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三寸金蓮。老人很健康,走路也較穩(wěn)健。說明了來意,老人家高興地拿出自家的布籃子,一邊做針線一邊讓他拍照。離開時,老人家將自己使用多年的繞線車送給了他。
剃光頭曾經(jīng)是那樣的普遍。剃頭匠挑著挑子,走銜串巷,邊走吆喝。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剃頭匠這一行當,不要說在城里,即使在農(nóng)村也難得見了。為了拍剃頭的場景,他在蘭州尋找了一年多,也沒有找到;又到農(nóng)村,發(fā)現(xiàn)農(nóng)村人現(xiàn)在理發(fā)也多在小理發(fā)館,請人剃頭的也少至又少了。無奈,他只能在農(nóng)村一個小理發(fā)館與小老板商量,由他請客剃頭,找到兩個老人,使用理發(fā)館的工具,讓其中一個老人為另一個剃。才拍到了這張照片。
農(nóng)業(yè)機械化催生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具更新?lián)Q代,過去的一些老農(nóng)具,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播種用的簍、兒時記憶中的老風車、紡車、織布機已很難找到了。為了拍到它,倪克湖驅車四處尋找,最后找到了榆中青城古鎮(zhèn)的農(nóng)具博物館,他請到了一位老農(nóng)民給示范,才得以實現(xiàn)。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孩子們的玩具如滾鐵環(huán)、拾石子、丟杏胡等,現(xiàn)在已很少見到,甚至現(xiàn)在的小孩都不會玩了。為了在鏡頭下尋找到這些東西,倪克湖費了不少心思,這些鏡頭,不僅活躍了《印象蘭州》的畫面,而且使50后、60年后看到了曾經(jīng)熟悉的兒時游戲。
《印象蘭州》的背景畫面都是實景拍攝,為制作城市版的背景,倪克湖從雁灘大橋到安寧黃河大橋步行往返一個來回,對黃河兩岸逐張進行了全景拍攝。
為了使每一主題的主體一致,必須趕上時間的步伐,而一旦過了季節(jié),就得等來年,如水蜜桃、白蘭瓜等。而往往只有在制作時,才能知道缺少什么,于是就存在補拍的問題。由于城市版中大部分內容是2007年冬拍的,所以當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不足時,只得等到2008年冬才進行了補拍。
倪克湖認為,在某種意義上講,《印象蘭州》對蘭州文化進行的搶救性發(fā)掘與展示,是再過30年還是值得拿出來看一看的東西。還有許多許多,如果不將這些東西拍下來,再過10年,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
《印象蘭州》的元素是一張張原始攝影素材,為了突出主題,要采取技術手段將單張照片中有用的素材摳出來,按照設計要求和故事構圖,還要為作品中所有的人做上影子。由于是長幅作品,其中的每一個內容,都是一件一件加進去的,而且盡可能對其他的人物進行了小故事和大主題組合。這樣,作為內容才能既渾然一體,又各具特色。其工作量可想而知。
春來暑往,幾年過去,他的階段性成果《印象蘭州》終于定稿了。2009年,《印象蘭州》第二版做成,尺幅達到了15CM寬、25米長。作品出來后,他又請幾位攝影前輩提意見和建議,又用一年時間進行補充完善,終于形成了54米長的《印象蘭州》第三版。
一次大膽的創(chuàng)意成就了一副攝影畫
攝影畫,是一門邊緣學科。說其是攝影,是因為它的基礎元素是攝影,是以攝影為基本藝術形式;說它是畫,是因為這種藝術形式是運用計算機軟件,將攝影作品進一步加工,使其具有了繪畫的形式,如將攝影作品做成素描、水粉畫、油畫等。
《印象蘭州》制作的技術難度也很大。作品的元素是一張張照片,要把許多元素放在一個畫面中,需要進行設計構思和制作。這就需要一定美學知識和平面設計能力,整個作品中1000多人、數(shù)十只動物及農(nóng)具、物具,都要一一從照片中摳出來,做上影子,從而保證作品中各元素在畫面中視角效果。所以摳圖是工作很大的一項工作,尤其是背景復雜的人像中的頭發(fā)、鳥籠、自行車輻條等。
拍攝的情感難度也是很大的。作品中涉及顯性人物1000多個,其中95%是抓拍的,是在被拍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拍的。有時他拍前或拍后都要向被拍都說明其的意圖,并表示感謝。這些人中的絕大多數(shù)都表示理解并予以配合,但也有一些人在被拍時表示拒絕,甚至對他進行謾罵。當然,在作品中基本沒有出現(xiàn)拒絕者。還有一些人,很支持他攝影,主動予以配合,甚至那些沒有被拍的人提出給他們也拍一張,希望能進入《印象蘭州》。作為一名攝影人,倪克湖說他理解拒絕者,更感謝支持者。
《印象蘭州》 一個永恒的主題
采訪結束時倪克湖告訴我:《印象蘭州》還有遺憾。由于受電腦軟、硬件、打印紙的制約,目前54米畫幅渾然一體洗印出來還有難度,只能分解洗印,手工拼接;故事內容還可進一步開發(fā)。生活是多姿多彩千變萬化的,和其他一切藝術形式一樣,《印象蘭州》只能選擇一些典型人物和事件作為內容;尚有許多典型素材沒有發(fā)掘出來。他打算將《印象蘭州》繼續(xù)做下去,繼續(xù)發(fā)掘這類素材,更全面、更深度地反映蘭州?!队∠筇m州》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無終點的旅程?,F(xiàn)在的這個定稿也只是階段性的成果,還可以將它無限地做下去——生活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