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寫不出《尋路中國》

時間:2012-02-16 05:32來源:鳳凰網(wǎng)讀書 作者:梁文道 點擊: 載入中...


 


鳳凰衛(wèi)視2月15日《開卷八分鐘》,以下為文字實錄:

  梁文道:很多書名噪一時,書評都說它好看,書市上也非常暢銷,但你看了之后,就會覺得盛名之下,不副其實。但是我要告訴大家,《尋路中國》這么有名,這么備受好評的一本書,你看完之后,你只會覺得好像坊間很多對它的贊譽還不足夠說出它獨特的、真正的價值。

  我們今天繼續(xù)跟大家介紹美國作家Peter Hessler何偉,他的這部《尋路中國》。這本書的的確確比起之前的《江城》、《甲骨文》達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我真的覺得這是一本我們絕大部分,甚至是所有現(xiàn)代中國作家都寫不出來的一本書。并不是因為這個作者是美國人,或者像前幾天我跟大家講的,采取了一個外國人的角度來看中國,這種角度我們不可能具備,不只是這么簡單。

  當然這個元素很重要,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我們大部分中國人如果像他這本書一樣,深入的在中國民間待上一段時間,再去描寫。我們跟他是有不一樣的背景的,我們有包袱。我指的是什么呢?比如先講講《尋路中國》。比起《甲骨文》這本書其實沒有那么鮮明的主題,簡單講就分三大塊,三篇非常長的文章構成了這本書。

  這三篇中,第一篇就是沿著中國的長城,在華北、西北一帶開車漫游的一個經(jīng)歷。第二篇,就是他在北京近郊渤海鎮(zhèn)的三岔村里面居住了幾年,跟農(nóng)村村民們打成一片的經(jīng)歷。最后,就是跑到浙江麗水看著它從平地,應該說是從山地變成一個新開發(fā)工業(yè)市鎮(zhèn)的整個過程,描寫和記錄了這整個變化。

  這些題目,比如說要談中國的農(nóng)村,要談中國的比較荒涼的西北地區(qū),要談中國的工業(yè)城鎮(zhèn)發(fā)展,我們都有許多作家、記者、評論者會做這些事情,有很多學者會做這樣的研究,但是我們跟何偉不一樣的地方在哪里呢?就是換成我們這種人去寫這些東西,我剛剛說的包袱的意思,就是由于我們是中國人,我們在中國生長,我們熟悉這里的文化、背景,這里的歷史、生活習慣、社會運作的原理,因此我們都已經(jīng)有了很多自己的判斷。

  這些判斷,有時候如果當我們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希望自己具有批判性,這個判斷甚至會變成很強烈的一種意見。我們再用這樣的意見去看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總會希望把我們看到的種種經(jīng)歷用來佐證我們早就有的一個意見和判斷。就算我們再客觀,我們好像很難擺脫,總是在寫作之間想要得出某種價值上的推斷跟結論這樣的一種傾向和沖動,但是何偉不一樣。

  因為他是外國人的緣故,因此他描寫他看到的,感到的經(jīng)歷的東西的時候,他比較不那么急躁的下判斷。他不是沒有判斷,他有判斷,只不過那些判斷對他來講,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跟我們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不是那么關心中國應該怎么樣,中國的問題在哪里,中國該往何處去?他不必像其他的中國作家或知識分子一樣,那么的憂國憂民,這不是他的國,不是他的民。但是,不是說他沒有感情,恰恰相反,他非常有感情。

  我讀完這本書,我覺得何偉真的能夠說的上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這是我們常常說的一句話,有時候說成像笑話,說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但你看了這個書,你會承認他的確是。為什么呢?因為他能夠尊重他筆下的這些中國人,他跟他們生活在一起,他跟他們交朋友,甚至成為非常好的朋友,他對這里面寫到的人物都有一種同情。

  于是他在下判斷的時候,這個判斷是夾雜在他對中國人,在種種限制和困難的局面以下,面對的選擇那么有限,而能夠努力迎上去的那種勇氣、尊嚴、毅力。他尊敬這些東西,他被這些素質感動。所以,他有一種比我們更包容的一種態(tài)度來寫我們的同胞。

  我們來看看,我就隨便舉一個例子。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這本書里面,他一直提到他在北京自己跑去租車,然后要到處開車去旅游。這個租車,我們知道當時他在北京租車的時候,那個租車公司講的很清楚,這個車是不能夠離開北京范圍的。尤其他作為一個美國人在這邊租車,面對的限制又特別大,他就找到這么一個租車公司,這個公司又是首都公司。

  這家公司好玩的地方就是他喜歡這個公司,不喜歡幫襯那些現(xiàn)在很洋派的國際集團,那些看來很現(xiàn)代化、很規(guī)矩的租車公司。但是這家公司是國營企業(yè),帶有某種很老式的國營企業(yè)做事的方法跟派頭,還有氣氛,讓他覺得很自在,很舒服。比如說,這里面他說到,他非常不明白,他問這里面辦事處的一個負責人叫王先生,他說,很奇怪,為什么我每次還車的時候都要求汽車的油缸必須是四分一缸,或者是半滿,甚至是八分之三,而不要求我還回來的時候是全滿呢?那難道做不到嗎?

  他說,然后他就建議,其實你們應該在把車租出去前加滿油,然后要求顧客還車的時候油缸也是滿的,美國的租車公司就是這么做的,這樣會簡單很多。然后這個王先生說,在這里是行不通的。這可能在美國行得通,但在這里行不通。中國人還車的時候油箱總是空的,你們就收一大筆加油費,把他變成一種規(guī)范,讓不守規(guī)矩的人多交錢,他們就會學會遵守規(guī)定,然后這個王先生說,中國人不會的,你不了解中國人,他就很幽默的說,他們能在還車的時候加到正好八分之三缸油,但要加滿一缸油,顯然超越了文化上的可能性范疇。

  再寫下去,我們就會了解這個王先生的可愛,無論他怎么樣破壞規(guī)矩,我們的何偉,他開車開出了什么樣的意外,怎么樣犯規(guī),那個王先生總是笑咪咪的夸獎他,然后點根煙,告訴他用什么方法可以解決,一切都沒事,都沒問題,這是種我們非常熟悉的中國人處事的方法,讓這一切問題都被擺平的那么自在,沒事,沒關系。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 專訪薛憶溈:作家需從整個人類文明里吸收營養(yǎng)
  • 譚盾:中國音樂是有機體系
  • 【大家談】分享中國紅利,也要尊重中國節(jié)奏
  • 【走進新時代文化新傳承】2017年中國動畫的理性回歸
  • 低俗嘻哈不配擁有舞臺
  • 網(wǎng)絡文學:“生意作品”不能沒有“深意”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