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要說古了,但我可不敢在您面前賣三字經(jīng)。作為下九流之一的剃頭行,二三百年來就流傳著這樣的故事。
“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老憨王(旗下人對努爾哈赤的尊稱,也是愛稱。有時叫‘我們的老憨王’,更顯得親切)建國初始,為了和漢民區(qū)別開,把建州人(當(dāng)?shù)厝耍┖蜌w順的人都剃成半個月牙式的頭,做成明顯的標(biāo)志。一來免去歸順的人三心二意,往來流竄;二來明朝的人,見到剃頭的人就殺,這樣更鞏固了老憨王手下的人民團結(jié)一條心,誓死抵抗明朝人。漢民自古以來是蓄滿發(fā)的,對頭發(fā)看得非常重要,一根頭發(fā)也認(rèn)為是父母給的,說是父精母血,動了他們的頭發(fā),就像殺了他們的父母一樣。滿洲人進了關(guān)以后,就以剃頭不剃頭,作為歸順不歸順的界限。如果剃了頭,就表明你投降了,當(dāng)作順民來看待;如果不剃頭,表示不投降,當(dāng)作暴民來看待,那就格殺不論。所以當(dāng)時就有這樣的命令:‘留頭弗留發(fā),留發(fā)弗留頭。’如果想留腦袋那就必須剃發(fā),如果不剃發(fā)那就要砍腦袋,不投降就殺頭。這個命令是十分嚴(yán)厲的。
“因此,隨龍入關(guān)的剃頭匠人(當(dāng)時剃頭匠都是隨營的兵),自然是狐假虎威,趾高氣揚的了。別的先不談,就以剃頭的挑子作例吧,那簡直就可以說是個殺人的刑場!
“現(xiàn)在剃頭挑子很難看到了。挑子分前后兩頭。前頭的是以一個圓圓的木桶做成,大約有一般水桶粗細,木桶里有個小火爐,用木炭生著火,火爐上邊有一鐵制的架,一個銅盔式的臉盆放在火上,溫好了水,用來洗頭洗臉,做好剃頭前的準(zhǔn)備。俗話說,‘剃頭挑子一頭熱’,就因為它的一頭有個炭盆。挑子的另一頭,主要的是挑著個坐凳,因為被剃頭的人必須坐著。并不是四條腿的凳子,根本沒腿兒,是幾塊木板拼成的,簡直像切肉的墩子,北京管這樣的東西叫兀頭。墩子中間空的,有一個匣子,盛刀子攏子之類。
“看起來這挑子平淡無奇,可當(dāng)初清兵進關(guān)的時候,人們看見它就會毛骨悚然。
“第一,那塊鋼刀布(鋼,在這里念杠,動詞,把刀子來回在布上蹭,使刀刃鋒利)是一尺來長的水龍布,背面寫著10個大字,就是‘留頭弗留發(fā),留發(fā)弗留頭’。據(jù)說這是當(dāng)時皇帝給下的詔書,讓所有的剃頭挑子都掛上,剃頭匠有權(quán)強迫漢民剃頭,如果不剃,殺頭問罪。剃頭匠的權(quán)力就這樣大,可以說剃頭匠掌握生殺大權(quán)。
“第二是剃頭挑子上的鉤子,比平常的鉤子大而硬,幾乎像帳蓬上的一樣大,當(dāng)然這是用來搭汗巾的,洗完臉洗完頭以后,把手巾搭在這里是順理成章的事。但原來另有用處,鉤子大而且硬,是殺人之后把人頭掛起來示眾的。
“第三是前邊溫水的木桶,木桶下腰的顏色固定是紅色,一來表示桶里可能還裝有人頭,二來表示鉤子上掛的人頭往下滴的血跡。
“還有件奇特的東西,就是剃頭人坐著的凳子,也是鮮艷的紅色,為什么不用輕便的四條腿的凳子而用沉重的木墩子呢?關(guān)鍵就在這里。墩子有墩子的作用,它既可以坐人又可以宰人,有誰敢抗拒不剃頭,馬上拉過來,按在墩子上剁腦袋。后來的剃頭挑子革新了,保持了墩子的原形,用幾塊木板拼成,中間是空心,做成一個抽匣,盛些剃頭用具了。
“一副剃頭挑子,就充分表示出征服者對被征服者殘酷殺戮的痕跡。我絮絮叨叨地說這些話,目的是說清朝自入關(guān)以后,對于剃頭匠一向是很看重的,在宮里這行人也比別的太監(jiān)地位高,除去師傅對徒弟打罵呵斥以外,很少受到別人的折磨。這些話我是聽老劉講的,他說老一輩的師傅傳說,是有這個譜兒。這些話當(dāng)時只能在家里偷偷地說,在宮里是不能說的。 (責(zé)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