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詡“濃縮就是精華”的潘長江,自出道以來,就經(jīng)常被人拿來和武大郎比身材。加上在小品舞臺上,他也多次以武大郎的形象挑著燒餅攤出現(xiàn)。
而今,他終于“一圓觀眾的夙愿”,在由長城影視集團(tuán)出品的浙版《武松》中出演武大郎。
昨天,記者去諸暨片場探班,就邂逅了這位“武大郎”。
要演“史上最高武大郎”
作為家喻戶曉的笑星,潘長江的矮個子和寸頭早已成為演藝界一道標(biāo)志性的風(fēng)景。所以,浙版《水滸》開拍時,就有網(wǎng)友提議請潘長江出演武大郎,“一圓觀眾的夙愿”。
“這聽著有點諷刺,如果我演了,似乎有點貶低自己的形象。”潘長江告訴記者,曾經(jīng)相當(dāng)排斥別人拿他和武大郎聯(lián)系起來。
而如今,敢于拋開這些顧忌,并認(rèn)為《武松》讓他“圓了演一回武大郎的夢”,看來,這個曾經(jīng)唱著“男人四十一枝花”的男人是真的跟歲月握手言和了。
“因為自己到了這個年齡。”心里障礙一除,潘長江就不難搞定了,甚至放言,“這個角色非我莫屬”,“這部電視劇把武松單獨從水滸108將里面拎出來,那他就不是一個隨隨便便的人,武大郎作為他的哥哥,角色戲份也很重。”
當(dāng)然,更重要的理由是,潘長江想為武大郎正名。“以前在《水滸》中,武大郎的形象一直比較猥瑣、窩囊,但是據(jù)歷史考究,他原名叫武植,是一個縣里的知縣,身材高大,有1.8米以上。”潘長江說。
所以,對這次的顛覆性的“武大郎”,潘長江對自己定下的基調(diào)是“史上最高武大郎、史上最帥武大郎、史上最有名的演員飾演、史上最男人的武大郎、史上最喜劇的武大郎、史上最值得人期待的武大郎”。
對于劇中喜劇元素,潘長江表示,“我來的目的就是這個,但是喜劇的部分不會很重,基本還是按人物去演。”
一百多斤的燒餅攤連挑8天
“大夏天的拍冬天的戲,凍死我了”、“快點送暖寶寶來,太冷了。”潘長江的微博上,總有苦中作樂的狀態(tài),他甚至把頭像都換成了“武大郎”。
問及拍戲的辛苦,這個大男人連呼“吃不消”,“10天拍了220場戲,像個機器人一樣摸爬滾打,真是很辛苦!”
武大郎最典型形象就是挑著燒餅攤賣燒餅:“以往道具都是二三十斤,這回確實是真貨。一百多斤的燒餅攤連挑8天。”不過,喜劇演員天生的樂觀還是能讓他苦中作樂。中秋節(jié)那天,潘長江在微博上發(fā)了張跟“仇人”的合影,他的身邊挨個是“王婆”、“西門慶”、“潘金蓮”,“一個是踹死我的,一個是毒死我的,一個是捂死我的。唉!苦命的俺。”
《賽德克·巴萊》里的青年莫那魯?shù)涝趧≈酗椦菸渌?,給潘長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個新人,沒有很多的表演經(jīng)驗,但特別單純,很用功。我最欣賞認(rèn)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