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女都穿開襠褲

時間:2013-07-21 10:25來源:科技鑫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傳入中原的滿襠長褲,則來自北方少數(shù)民族。

 

  褲子是腰部以下所穿的主要服飾。現(xiàn)今,人們穿著的褲子由褲腰、褲襠和兩個褲腳三部分組成,但中國古人所穿的褲子與現(xiàn)在的褲子概念是大不相同的。古代的褲子種類極為繁多,也有著極為漫長的演變歷史。


  從出土文物和傳世文獻來看,中國早期的褲子都為開襠褲。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已穿著褲子,它在古代寫作"绔"、"袴".不過那時的褲子可不分男女,而是都只有兩只褲腿,無腰無襠(也可說是無腰開襠),穿時只套在脛上(膝蓋以下的小腿部分)古人又稱之為"脛衣".因其只有兩只褲管,所以,褲的計數(shù)與鞋襪相同,都以"雙"字來計。穿這種褲子,其目的是為了遮護脛部,尤其是在冬季,可起到保暖的作用。當然,穿著這樣的褲子,如果外面不用其他服飾加以遮掩的話,那就有點不文明了。所以,古人在袴的外面,往往著有一條似腰裙的服飾,這就是裳??梢?,那時古人用于遮羞的并不是褲子,而是衣裳。秦漢之際,褲子也從脛衣發(fā)展到可遮裹大腿的長褲了,但褲襠仍不加以縫綴。因為在褲子之外,還有裳裙,所以,開襠既不會不文明,也便于私溺。因而古書上也將這種褲子叫作"溺袴".


  傳入中原的滿襠長褲,則來自北方少數(shù)民族。對于這些長年騎在馬上的游牧民族來說,穿裳騎馬會很不方便。因此,他們很早就開始穿著滿襠的長褲了。直到戰(zhàn)國時期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之后,漢族人才開始穿長褲。但最初僅在部隊中流行。到了漢代,這種滿襠長褲已為漢族百姓所接受。為與開襠的"袴"區(qū)分開來,這種滿襠褲多稱為"裈".顏師古在《急就篇》中說:"合襠謂之裈,最親身者也。"也就是說裈是貼身穿著的。褲子有了蔽羞的合襠之后,應(yīng)該不需要裳了,但當時貴族階層還是習(xí)慣于在外面再穿上裳,只有士兵及地位低賤的奴仆,為活動便捷,才單獨穿褲。


  魏晉南北朝是褲子最為盛行的時期。由于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受異域民族生活方式的影響,這一時期的士庶多以著褲為尚。這一時期褲子的特點就是褲腳管特別肥大,人們稱之為"大口褲",類似于70年代流行的喇叭褲的褲形。與大口褲相配套的則是比較緊身的"褶",褶與長褲在當時合稱"袴褶",這是當時最為時尚的服裝。到了開放的大唐,尤其盛行"胡服",男女老少皆以穿褲為榮。但這時的褲管已明顯收束。


  到了宋代,經(jīng)過長期演變之后,褲子又回到了其最初開襠的形制,即以"膝褲"的形式出現(xiàn)。但與先秦時期的脛衣多貼身穿著不同,這種開襠膝褲,多加罩于滿襠褲之外。


  這件煙色牡丹花羅開襠褲出土于福州南宋的黃昇墓中。褲的通長為87厘米,腰寬74厘米,腰高11.7厘米,襠深36厘米,腿寬28厘米,腳寬27厘米,腰帶有所破損。它的面料是花羅,以三經(jīng)絞羅為地組織,花部組織屬平紋組織,提花的紋飾為牡丹。牡丹自唐代以來,就擁有"國色天香"的美譽,它是富貴與榮譽的象征,為唐宋吉祥紋樣中運用最廣的題材之一。


  該褲的褲筒每邊各用長方形單幅縱式折合,頂部每邊各向內(nèi)皺折兩道,略呈弧狀。兩褲筒內(nèi)側(cè)加一三角形小襠,襠以下至褲管縫合,而襠以上至頂部未縫合。上接有腰,于背后正中開腰,兩端系帶。


  黃昇墓中出土的開襠褲尺寸均大于合襠褲,因而推斷當時合襠褲穿在里面,而開襠褲則是套在合襠褲外面的。


  據(jù)中國歷史故事網(wǎng)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古代男女都穿開襠褲
  • 古人消暑:準備低溫房間 用天然冰做冷飲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