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保衛(wèi)書店”屢被喊響,一邊是“不讀書”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當我們帶著這樣一份尷尬向墨西哥遠眺時,沒法不羞愧。
墨西哥時間4月21日,悼念加西亞·馬爾克斯的追思會在墨西哥國家美術(shù)宮舉行。墨西哥總統(tǒng)培尼亞·涅托和哥倫比亞總統(tǒng)胡安·桑托斯出席悼念活動。這位身后享受如潮殊榮和追憶的“寫書人”,讓一本名著的地位更加鞏固。馬爾克斯永逝,《百年孤獨》永在。這是書和讀書的榮光。
無疑,紀念偉大的作家,最好的方式就是讀書。而驅(qū)趕我們內(nèi)心的孤獨和蒼白,最好的方式還是讀書。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關(guān)于節(jié)日的“儀式”并不少。南京市第十九屆讀書節(jié)今天開幕,主辦方將贈給讀書人3000支玫瑰。
我們拿得出手的是“儀式”和玫瑰,拿不出手的是關(guān)于讀書的時間和數(shù)據(jù)。2013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zhì)圖書閱讀量為4.77本,遠低于韓國11本,法國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
時間都去哪兒了?新華社記者采訪了解到,讀書時間減少甚至消失是受到學業(yè)、求職、工作等方面壓力的影響。
問題是,韓國人、日本人、法國人……難道就不受上述壓力的影響嗎?近年來法國的失業(yè)率一直居高不下,去年11月法國本土連同海外省的失業(yè)率達到了10.9%.法國人為什么照樣有時間多看書呢?
今年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說:“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
很多人都推說“忙”得沒時間讀書。相形之下,何異于自欺欺人?
“沒時間”只是借口。事實上,我們越來越缺失對書的敬畏和熱愛。正因如此,讀書才沒有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全民閱讀立法工作正在推動。立法確實是一種辦法。然而,立法并非萬能。昨天播發(fā)的“新華時評”也直言:全民閱讀,僅靠一個“立法”顯然不夠。
知名古董鑒賞家馬未都有一次發(fā)現(xiàn),高鐵車廂里就他自己拿一本雜志,剩下的人拿的不是手機就是iPad.
這說明,在今天,因為書太貴買不起,并不是“不讀書”最大的原因。
紙質(zhì)書的“落伍”一度被認為影響閱讀率。然而,當我們拿著iPad的時候我們在干什么呢?“基本上都在那兒‘切西瓜'.”馬未都說。
“大家切西瓜”的事實充分說明,我們?nèi)钡牟⒉皇菚r間,而是不讀書的荒蕪感甚至是恥辱感。
時間并沒有遠去,遠去的是一個民族“敬書”的傳統(tǒng);買書的錢并沒有遠去,遠去的是“藏書為樂”的風氣。
別再為不讀書找借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