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或源于嚴嵩強奪《清明上河圖》故事(2)

時間:2014-05-23 08:30來源:法制晚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北宋的藝術(shù)學(xué)院稱為“翰林院”,徽宗仍不滿意,他開設(shè)了學(xué)堂教授繪畫,自己也曾擔任考試官?;兆诿渴炀蛶е鴮m中收藏的書畫,訓(xùn)練學(xué)生的鑒賞力,自己出考題來測驗學(xué)生,投注熱情之高,遠超過正?;实鄣姆秶?,政治的事務(wù)也不怎么管。在徽宗時代,《清明上河圖》象征的是富饒消費文化的花朵綻放,另一面則是百姓生活清苦,尤其是郁積了對于貪官污吏的不滿。


  雖然如此,徽宗對于藝術(shù)的貢獻相當大。


  在北宋滅亡的七年之前,也就是在1120年,徽宗下令編纂《宣和畫譜》和《宣和書譜》。這是中國第一次真正編纂書畫目錄。


  依照《清明上河圖》題跋所述,這幅畫卷是呈給徽宗的作品,卷首有著徽宗用瘦金體所寫“清明上河圖”五字標題,可卻沒有收錄在宮廷制作的收藏目錄里,原因是什么?


  有一種猜測是徽宗并不喜歡《清明上河圖》和張擇端。然而,既然徽宗寫了五字標題,應(yīng)該是喜歡才會寫,放進目錄也很自然才對啊。


  另一個可能性是政治上的理由,故意把張擇端的作品排除在外。


  書譜中,并未納入蘇軾、黃庭堅、司馬光等當代的一流書法家。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是蘇軾等人屬于“舊黨”,而當權(quán)者是蔡京、王安石的“新黨”.


  新黨王安石等人和舊黨司馬光等人之間彼此對立,即使在王安石退場之后,兩派的斗爭依舊十分激烈。


  但是這個說法不太具說服力。張擇端雖然獲得官職成為派系中的一人,但是他的官位沒有重要到需要刻意把他的作品排除在外。官方?jīng)]有記錄,意味著張擇端不過是個純粹的職業(yè)畫家,新黨沒有必要對付一個職業(yè)畫家。


  還有其他的可能性--《清明上河圖》畫的可能不是北宋時代。認定該畫屬于北宋時代的依據(jù),是金人張著在跋文上寫著呈給徽宗。但在北宋的官方記錄中并沒有記載,跋文不是官方的文書,擁有者很可能依當時的心情寫下了不正確的資訊。


  北宋開封的樣貌,大致可以從《東京夢華錄》中得到佐證。畫風接近宋代的畫作,但如果說是南宋時代畫的,或是活到金代的北宋畫家所畫,也不是不可能。


  對于這些疑點我也沒有確定的答案。但在當時北宋宮廷的畫壇權(quán)威下,像《清明上河圖》這樣描繪社會風俗的作品絕非主流,這是我很容易想象得到的事情。


  張擇端和《清明上河圖》屬于“死后獲得好評”的諸多畫家和名畫之一。


  開封的繁華至北宋到達頂點,徽宗事實上是北宋的末代皇帝,在此畫上了休止符。


  1127年3月金人包圍開封,北宋投降。金人命令繼承徽宗的欽宗退位,將徽宗、欽宗、皇后、皇太子、皇族等三千人帶至北方。連官員、侍女、工匠、藝術(shù)家、演員等所有民間的專業(yè)人士和奴隸也都帶走。不只是帶走人,還帶走了皇帝的座車、儀式用的服裝器皿、青銅禮器等?;兆谝簧鸭臅媽毼镉昧藘汕灏佥v車子運到金的京城。


  依照通說,《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末期畫的,應(yīng)該也在這批運送行李當中。張擇端作為優(yōu)異的畫家,可能也一起被帶去,或者逃到南宋。今天的我們,無從得知真相。


  帶到金的許多名作,有些后來被賣掉并消失于民間?!缎彤嬜V》收錄的作品超過六千件,目前可以確認還存在的不到當初的百分之一。


  徽宗是亡國的皇帝,在中國歷代帝王中,他被形容成無能的人物。只能說徽宗志在藝術(shù),不在政治。不應(yīng)只針對徽宗個人,應(yīng)該說在這個皇帝領(lǐng)導(dǎo)下的北宋王朝,其實是這個時代所造就出來的整體氛圍。


  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時代背景,《清明上河圖》才得以誕生。


  《清明上河圖》上到處可見餐廳或是小酒館擺排桌椅的風光,中國一直到三國時代,生活模式還是以坐在地板上為主,坐椅子是到了唐代逐漸普及,宋代才完全演變進入坐椅子的時代,《清明上河圖》也反映出家具史的珍貴資料。

 

那么,各家餐館的桌上究竟放了什么餐點料理呢?

 


  前面提過,我曾與卓悟談話,他告訴我“《清明上河圖》上有很多餐飲店登場,但是桌子上幾乎沒有餐點”.


  的確如此。《清明上河圖》上,有人在談天說笑,也有一個人坐著的,桌上幾乎沒有餐點這類的東西。但是在餐廳,應(yīng)該不會只坐著而不點餐。張擇端是故意不畫餐點,或是有其他理由呢?


  既然《清明上河圖》上看不到關(guān)鍵的料理,那就只能依靠《東京夢華錄》。根據(jù)該書,當時有豐盛的下酒菜,稱為“下酒”.


  其中湯類很受歡迎。蝦、雞、腰子等羹湯,意思是比較濃稠的湯,也有一道菜叫“百羹湯”,這類的羹湯也會加面進去。


  在中國稱為“湯”,這是比較晚近的說法。臺灣還有“羹”的說法,像“花枝羹”、“蛇羹”、“赤肉羹”.現(xiàn)在中文的用法上,“羹”是指比較濃稠的湯,其他的都稱“湯”.


  我造訪開封時,也發(fā)現(xiàn)賣湯的店很多,到處都可以看到“牛肉湯”、“羊肉湯”.進入巷子里,就可以發(fā)現(xiàn)好吃的羊肉湯店。出租車司機說,開封人喜歡喝湯,習慣肚子餓就喝點湯。雖然無法斷言,但直覺上認為這就是繼承了《清明上河圖》時代以來的喝湯文化。


  《清明上河圖》也提供了不少與“酒”有關(guān)的話題。前面提到的“正店”,取得特權(quán)可以賣酒。


  北宋時期,酒的專賣事業(yè)是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政府不直接經(jīng)手酒類的買賣,正店就是所謂的批發(fā),此外市區(qū)內(nèi)有兩萬家“腳店”,加上小型的餐館作為買賣網(wǎng)絡(luò)的末端。


  當時喝的是釀造酒,還沒有蒸餾酒也就是所謂的“燒酒”.造酒的蒸餾技術(shù)是在阿拉伯成熟運用,約莫十一、十二世紀時傳到歐洲,大約在元代傳到中國。日本“燒酎”這個詞就是源自于“燒酒”.


  基本上,當時的酒在北方是用小麥加麹,南方是用米。依據(jù)史書記載,它的味道混合著藥草,有點像是帶雜味的日本酒,也有加入柑橘、葡萄、梅子的水果酒或藥酒?!肚迕魃虾訄D》“孫羊正店”的后院,可以看到酒瓶堆積如山。


  說完酒,話題自然就轉(zhuǎn)到茶。


  有人說,茶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英國紅茶或是日本茶的原產(chǎn)地都是中國,甚至可說茶是中國最偉大的發(fā)明。傳說神農(nóng)氏在山野遍嘗百草,如果中毒就用茶來解毒,這好像也和中藥的起源有關(guān)。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北宋,喝茶的風氣更為興盛。在開封,每隔數(shù)十米就有茶館,《清明上河圖》中的茶館也令人印象深刻。


  現(xiàn)在我們體驗“可以吃的茶”有“擂茶”.在臺灣客家文化興盛的高雄美濃就可以喝到這種獨特茶飲。我喝過好幾次擂茶,很像湯的味道,與其說是喝茶,不如說比較像是茶泡飯?!肚迕魃虾訄D》中的茶屋擂茶是客家傳統(tǒng)的喝茶方法,其由來不詳。不過在宋代文獻中,的確記載著將茶葉和芝麻磨碎后煮了來喝的方法。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女人愛你咬死你
  • 《金瓶梅》中美味多?
  • 奸相嚴嵩貪父子貪了3億人民幣
  • 從《金瓶梅》看明朝房價
  • 貪官嚴嵩“美女送上門也不要 終生不納妾”?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