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畫家集中于如意館,被稱為“南匠”.他們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帝后生活的宮廷畫,紀錄重大事件。如意館和畫院處的畫家,無論是由大臣引薦還是獻畫自薦,均需經過嚴格的考試才可入選。根據(jù)其繪畫水平分三個等級,并有試用期。
清順治年間,初見于文獻記載的宮廷畫師只有黃應諶一人,康熙時有唐岱、焦秉貞、冷枚等。到了雍正時期,宮廷繪畫機構慢慢趨于規(guī)整,雍正本人也比較注重對宮廷畫家的培養(yǎng),還設立了畫家獎懲制度。同樣據(jù)《清檔》記載,雍正曾賞賜一位宮廷畫家豪宅一間。房子有多大呢?光是房間數(shù)量就有24間,遠遠超過當時造辦處里匠人們的俸祿。
雍正至乾隆前半期是清宮廷繪畫的鼎盛時期,西方畫法的融入是這個時期宮廷人物像的重要特色之一。畫家有丁觀鵬、金廷標、陳枚等等,而在宮中供職的外國畫家里最為著名的莫過于郎世寧。
郎世寧將西洋畫的寫實技巧帶到了宮中,在人物肖像作品中,一方面強調透視,一方面又結合中國特色,適當吸收中國傳統(tǒng)“寫真”的要素,既保留解剖準確、略帶敏感的歐洲風格,又具五官清秀、中國“寫真”的特點。
不過,經學者考證,目前看到的這些雍正畫像,并不是出自郎世寧之手,因為無作者題款,所以無從知曉作者的確切身份。但從繪畫技巧來看,可以推測大部分繪畫作品是中國畫家繪制的,這些宮廷畫家運用中西融合之法,把雍正皇帝的個性特點和審美趣味通過畫像的形式更形象、直觀地彰顯出來,表現(xiàn)出了濃郁的文人筆墨與意趣。
閑話帝王行樂圖
“行樂圖”是中國人物畫的一種,通常描繪人物的日常娛樂與休閑生活的場景。根據(jù)中國最早的繪畫著錄《梁太清目》記載,早在南齊時就出現(xiàn)了行樂圖。此后,行樂圖逐漸成為一個較為常見的繪畫題材。行樂圖也可以解釋為“自己畫或別人為自己畫的小像”.袁枚《隨園詩話》卷七有云:“古無小照,起于漢武梁祠畫古賢烈女之像。而今則庸夫俗子,皆有一行樂圖矣。”
不僅“庸夫俗子”喜留行樂圖,就是皇帝嬪妃也不能免俗,如明宣宗朱瞻基、明憲宗朱見深、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道光皇帝等等帝王皆有行樂圖,這些行樂圖以集體肖像畫或是個人肖像畫的形式留存。在現(xiàn)存的帝王行樂圖中,以明宣宗和清雍正的作品居多。
明朝第一個充分享受宮廷生活的帝皇,無疑是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除了享受前輩們留下來的優(yōu)越生活外,宣宗皇帝還主動開創(chuàng)了許多新的內容,使宣德時期的宮廷生活多姿多彩。而讓史學家能夠得出這個結論的,就是大量描繪其日常休閑娛樂的行樂圖。
雍正帝的行樂圖以超現(xiàn)實非主流聞名。畫像中的主角雍正皇帝的形象異常豐富,其中,最具代表的作品就是《雍正行樂圖》冊頁,圖中描繪雍正各種休閑活動:著袈裟進山、著儒服撫琴、執(zhí)弓視孔雀、練功見飛龍、讀書觀泉、石壁題字、山洞打坐、水畔觀瀑、臨海觀濤、林間逗猴、與兔共憩等。在帝王行樂圖中,這種超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手法,在其他帝王畫像中從未出現(xiàn)過。而其作品數(shù)量和雍正豐富多變的造型設計也是其他帝王無法比擬的。
故宮博物院現(xiàn)在館藏的雍正行樂圖包括《雍正十二行樂圖軸》《胤禛行樂圖冊》《雍正行樂圖》等,其中《雍正十二行樂圖軸》是一組表現(xiàn)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12個月的順序排列,分別為“正月觀燈”“二月踏青”“三月賞桃”“四月流觴”“五月競舟”“六月納涼”“七月乞巧”“八月賞月”“九月賞菊”“十月畫像”“十一月參禪”和“臘月賞雪”.這12幅行樂圖展現(xiàn)了雍正皇帝生活的各個場景,也表現(xiàn)了12個月的不同節(jié)令風俗。
乾隆時期的《弘歷雪景行樂圖》也是帝王行樂圖中的傳世名作,這幅作品由郎世寧、丁觀鵬、唐岱、陳枚、孫沈源合作繪制,再現(xiàn)了清乾隆帝偕子賞雪的情境,也體現(xiàn)了清代宮廷繪畫的極高水平。 王游之 整理
帝王行樂圖
顧名思義是一種描繪帝王日常閑暇生活的畫幅,此類作品與通常所見的皇帝穿戴整齊的朝服像不同,更有生活氣息。
要秀氣,要文雅
“四爺”的審美
要秀氣,要文雅
評硯臺:“做法文雅,甚好!”“照此樣再做一方,略放大些。”
評紫檀木座:“肚子去了,往秀氣里收拾。”“照怡親王進的活腿四方香幾做二件,或漆的或木的,做秀氣著。”
評鼻煙壺:“此鼻煙壺款式甚俗,不好!可惜材料!爾持出放在無用處。”
參考資料
耶耳 《另類雍正 行樂圖引發(fā)的迷思》 中國收藏 2008,009
林姝 《從造辦處檔案看雍正皇帝的審美情趣》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4,006
李理 《郎世寧與清代宮廷畫》 北京檔案 2012,003
王偉 袁藝 《現(xiàn)存雍正畫像研究》 美術大觀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