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wǎng)友拍到安徽蚌埠一中掛出“熱烈祝賀我校女婿埃里克·白茲格榮獲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標語,并把照片發(fā)到了網(wǎng)上。該標語引來無數(shù)網(wǎng)民吐槽,認為蚌埠一中在給自己“貼金”.蚌埠一中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學校初衷并非“貼金”,只是借機宣傳該校優(yōu)秀學生吉娜。(據(jù)10月15日人民網(wǎng))
國人的諾貝爾情結(jié)本就很重,每年都在集體圍觀諾貝爾獎的頒發(fā)情況,一旦有華人獲獎,就會成為輿論津津樂道的話題,不惜耗費大量媒體資源,從各個角度巨細無靡加以報道,民間亦熱衷追捧,視之為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英雄。而在去年莫言拿到諾貝爾文學獎之后,這股熱情也驟然達到了高潮,不僅莫言成為輿論的焦點,其故鄉(xiāng)、故居、親朋好友等都遭到媒體深度挖掘,將莫言成長過程的點點滴滴,都一一公布開來。
不過,諾貝爾獎的重頭戲乃是幾大科學獎項,諸如物理、化學、醫(yī)學等,如能獲獎則證明該國的科學探索和創(chuàng)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并被權威機構所認可,對國力的提升大有幫助。而有限的幾次諾貝爾科學獎華人得主,其國籍均為外國,且其主要受教育階段和科研階段,也都是位于海外,與國內(nèi)的聯(lián)系并不大。因此,雖然國人也替他們感到高興和驕傲,但總是有些遺憾,并以此反思國內(nèi)教育和科研機制,屢屢發(fā)出質(zhì)疑之聲。
此次蚌埠鬧出的“諾貝爾獎女婿”風波,表面上看是想沾點光,給自己的臉上貼金,炫耀下雖然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但諾貝爾獎得主卻是咱的女婿,照樣值得驕傲,頗有些阿Q的精神。不過,刻意與諾貝爾獎扯上關系,終究只是一個虛幻的榮耀,并不能帶來絲毫的社會價值,也無助于提升當?shù)氐慕逃胶涂蒲心芰?。倒不如做深刻反思,改進教育機制和科研機制,自己培養(yǎng)一個諾貝爾科學獎得主出來,那才是真正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