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什么,在過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敏感過,因為在強烈的宗族觀念和文化傳統(tǒng)下,姓氏文化擁有絕對的權威,它沒有什么可質疑的,子隨父姓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除了官方犒賞的國姓外,任何改姓易名的行為都會被視為大逆不道。
在以父為綱的傳統(tǒng)意識中,姓氏和血緣是高度統(tǒng)一的,以家族為中心,視血緣區(qū)別親疏,它體現(xiàn)著倫理秩序和公序良俗,也是中國傳統(tǒng)的核心價值之一,是民族的信仰。所以,當立法機關做出在父姓和母姓外可以選取其他姓氏的解釋后,引來強烈質疑是在所難免的。
在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的多元化和個人意識的覺醒,以及西方文化的影響,姓氏文化也發(fā)生了許多變化,姓什么也不再單純局限于以父為綱,既有隨父的也有隨母的,甚至還有自立門戶的,這是多元文化交流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從人性和自由的角度來講,這種趨勢有利于打破傳統(tǒng)宗族的排他性,對思維的開放和社會創(chuàng)新進步有好處,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講,缺少嚴肅性的姓氏文化,或許會因為少了束縛而讓人少了些敬畏之心。即便在思想開放的西方社會,一些家庭的宗族觀念并不比我們差,他們對宗族榮譽感的維護和追求近乎偏執(zhí),有時會把剝奪姓氏作為最嚴厲的處罰。
從廣義的社會學上來看,姓什么也是一種社會價值觀的認同,我們在嚴厲批評一個人的時候,有時會講“不要忘了自己姓什么”,這種詰問其實就是一種責任和擔當,忘了姓什么等同于忘了“本”,一個連自身價值本源標簽都會隨意更改的人,很容易被看作是離經叛道。雖然在今天看來,這無疑是一種非常狹隘的宗族觀念,但在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面前,它就是如此脆弱。
姓什么有關尊嚴,特別是在很多男人看來,姓什么是不可逾越的自尊底線。也正是因為這種偏見,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家庭因為孩子姓什么的問題導致家庭不和,甚至是分崩離析。其實很多家長心里都明白,血緣終究是血緣,自己為父為母的身份不會因為孩子姓什么而改變,但說歸說做歸做,面對現(xiàn)實時還是會非常在意的,因為這牽扯到面子問題。母親有打破陳規(guī)、追求平等的權利,父親擁有絕對權威、不容挑戰(zhàn)的宗族尊嚴。
姓氏文化是民族傳統(tǒng)中一條靜美的溪流,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尊重現(xiàn)實意愿的同時,也要考慮歷史傳承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讓它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隨著人們思想的不斷改變而慢慢改變,有些法外之事,不宜單純的劃出一條線,進行生硬的割裂,那樣對傳統(tǒng)文化無疑是一種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