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常說一句話,叫“人有七情六欲”.那么七情六欲都包括哪些“情”和“欲”呢?
咱拆開來說。
所謂七情,就是指人的七種感情。哪七種呢?儒家的說法是:喜、怒、哀、懼、愛、惡、欲。
這說法從哪來呢?如果你看過《還珠格格》,應(yīng)該記得,乾隆皇帝罰小燕子抄寫一百遍《禮運(yùn)大同篇》,是《禮記》中的一篇,“七情”就出自其中。
那么為什么七情包括這些呢?說來還挺復(fù)雜的。
最初,古人只說人有四種感情,就是在《中庸》里出現(xiàn)過的“喜、怒、哀、樂”.后人解釋說,人遇到所喜好的就會“喜”,遇到所厭惡的就“怒”,得到所愛的就“樂”,失去所愛的就“哀”.
那么你肯定注意到了,“怒”因為“惡”而產(chǎn)生,“樂”因為“愛”而產(chǎn)生,所以在“喜、怒、哀、樂”之外,加上了“惡”與“愛”,情感就從四種細(xì)分為六種了。
祖先們對情感的劃分,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按說六種不少了吧?可是古人說,人在“怒”“哀”這兩種情緒“將至而未至”--也就是情緒還沒到“點(diǎn)兒上”的時候,還會產(chǎn)生“懼”,所以六種情感又被細(xì)分成了七種,這就是“七情”的由來了。
細(xì)心的朋友一定會問,剛才不是說七情里有“欲”嗎?為什么解釋的時候,沒有提到“欲”,反而提到了“樂”?
問得好,古人早有解釋。“樂”和“欲”是相通的。那么這個“欲”,是什么意思呢?古人說,是貪欲。“貪欲”這個詞,在這里并不全是貶義,它指的是本能的需求,比如眼睛需要看到東西,耳朵需要聽到聲音--《禮記》里說,七情是“弗學(xué)而能”.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用學(xué)就會,是本能。
至于“六欲”的說法,比較簡單了,最初是來自《呂氏春秋》。其中說:“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這話的意思就是,“全生”的人,“六欲”都是得到了適當(dāng)?shù)臐M足的。所謂“全生”,是人修養(yǎng)身心的最高境界。這里古人沒有指出“六欲”都包括什么,后來有人注釋說,是“生、死、耳、目、口、鼻”,就是泛指人的各種欲望。
七情六欲,都因本性而生,本性最難控制,用它來做開脫之詞,確實再合適不過。據(jù)華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