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箋》有一個副題--民國文人書信考。顧名思義,書中皆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書信內(nèi)容考證。四川學者龔明德選了徐志摩、葉圣陶、丁玲、梁實秋、林語堂、茅盾、郭沫若等文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共34篇。其中涉及梁實秋書信的文章計6篇。分別為《梁實秋回復中華書局約稿》、《梁實秋懇薦部下書稿》、《梁實秋自薦譯稿未果》、《徐志摩"喪中"致梁實秋》、《梁實秋致劉英士談·雅舍小品?》、《梁實秋致劉英士再談·雅舍小品?》。
文字之交
《梁實秋回復中華書局約稿》、《梁實秋懇薦部下書稿》、《梁實秋自薦譯稿未果》等信件都是梁實秋1930年代初寫給中華書局負責人舒新城的。其中《梁實秋懇薦部下書稿》一信是梁實秋為費鑒照與趙少侯的作品極盡鼓與呼,希望舒新城可以收購。此二人均為梁實秋在青島大學的同事,梁實秋是外文系主任,二人為外文系教師。
研究梁實秋學術生平的學者龔明德判斷:"在梁實秋執(zhí)編《新月》的時候,費趙二位都是《新月》的投稿者,投來的稿件均被公開發(fā)表于《新月》。這層關系,是文人之間互相支撐的太自然太親密的理由了!但是,要說梁實秋與費趙二位熟悉到什么程度,也很難說,不過是'文字之交'罷了。有個細節(jié),可以證實這一點。梁實秋書信手跡中的'費照鑒',其實是寫錯了費君的大名,正確的寫法是'費鑒照'."由此引出梁實秋對費鑒照與趙少侯二人此后去向的關注,還有研究者專門為龔明德提供了費鑒照的若干研究資料,使這短短一封信有了更多的外延。
只是龔明德先生數(shù)次提到費鑒照和趙少侯二人為梁實秋下屬,似乎為了證明梁實秋的熱情與禮賢,但無意中卻令人略有以今日之腹丈量昨日之心的感覺。憑直覺,民國文人,尤其學校里的教授,確是不怎么在乎這種上下級關系,作為"上司"的人自然謙恭,作為"下屬"的人也極少自認下屬,寧愿以"弟"自稱。我在單位是個不大不小的頭目,向外人介紹自己分管部門的年輕人,常常以"同事"稱之,很少說"這是我下屬".
小道消息
《徐志摩"喪中"致梁實秋》較短,全文抄錄如下:
實秋
前天禹九來,知道你又過上海,并且?guī)砬鄭u的艷聞,我在喪中聽到也不禁展顏。下半年又可重敘,好得狠!一多務必同來?!对娍范趩蔚惹喾截暙I,足下、一多、令孺,乞于一星期內(nèi)趕寫,遲則受罰。
太侔、今甫、一多諸公均候。
志摩
二十八日
文字不長,但信息量大,集中了八卦、邀約、征稿。讓徐志摩在母喪熱孝中也"不禁展顏"的八卦,是聽張禹九講的一個段子,梁實秋應心知肚明,徐志摩也知道梁實秋心知肚明,遂與其一起再度分享,類似"閨蜜"中互傳小道消息時的相對一笑??梢韵胍娢膶W家平常人、平常心的一面;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互為好友,邀約"同來"見面,當在情理中;"《詩刊》二期單等青方貢獻"意思是這期《詩刊》要以發(fā)表青島方面的作品為主,讓梁實秋等人寫稿。
龔明德由此信聯(lián)系到聞一多的一首詩歌《奇跡》并寫道:"如此生動活潑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被一幫毫無情趣的人弄成了讓人頭痛的'專業(yè)',看一看那些什么教授啊博士啊寫的分析聞一多《奇跡》的文章,就可略知一二。"可謂一語中的。
雞毛蒜皮
成為梁實秋代表作的雅舍小品,最初的篇章均刊發(fā)在劉英士編輯的《星期評論》上?!杜f日箋》中梁實秋致劉英士的信均與雅舍小品有關,但極瑣碎,相當雞毛蒜皮。
第一封信中談稿費問題,說《男人》、《女人》的稿費已經(jīng)收到,且"收條亦已補繳".估計劉英士沒有看到收條,詢問梁實秋,梁答復"想必為足下棄置字簏,如須補填,請即寄下收據(jù)可也。茲附上另一收據(jù)乞收。"在另外一封信中,依然提到稿費,開頭就寫:"連發(fā)瘧五次,奄奄一息,奉來書強勉連寫兩篇呈政。這兩篇的稿費大概僅是我一次發(fā)瘧的藥費,慘。"另還提醒《星期評論》總是拖期出版的問題,說"貴刊久不出,讀者均疑有變".
這種短信具體內(nèi)容并不多,類似今日的微信留言或者QQ留言,不可能成為傳記或當事人為文的素材,屬于生活中的細枝末節(jié)。我們平時可以看到的,只是這個人的骨頭,尤其傳記,更只是個骨架,不具生命的活力。只有這些"肉"才能讓骨架豐滿起來。
研究一個作家,一個文化人,必要研讀其作品、日記以及別人寫的側(cè)記,書信卻屢被疏忽。書信是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了有些例外的人,如胡適,無論日記還是書信,一字一句,似乎都做好了傳世的準備,而其他大部分文人尚不具備此種"自覺",只是有事說事,沒事扯淡問安,因此都相對真實、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