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京城曾有多處閱兵場

時間:2015-07-24 08:01來源:戶力平 作者:戶力平 點擊: 載入中...

《八旗閱陣圖》局部

 

《八旗閱陣圖》局部1

 

  閱兵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史籍中已有"觀兵以威諸侯"的記載。但那時人們管閱兵不叫閱兵,而叫"搜".如果是五年一次的大閱兵,就叫"大搜".這種叫法一直到漢代才被"閱兵"一詞正式取代,并且加入了演習(xí)的成分。然而,作為一種軍事儀式、一種正規(guī)軍隊集訓(xùn)制度的"閱兵"是從清代開始的。那么,清代閱兵時都有哪些儀式?清代在京城的什么地方進行閱兵呢?

 

清代閱兵:分為"簡閱"和"大閱"


  清代閱兵有"簡閱"和"大閱"之分。"簡閱"又稱"校閱",是八旗、綠營由王公大臣或督撫定期檢閱(驗)部隊的制度。"大閱"是皇帝檢閱(驗)部隊訓(xùn)練成果,考察部隊?wèi)?zhàn)斗力的隆重閱兵儀式。"大閱"始于清廷入關(guān)前,皇太極曾于天聰七年(1633年)在盛京(今遼寧沈陽)北郊舉行過"大閱".此后,康熙、乾隆、嘉慶等皇帝閱兵的記載不斷出現(xiàn)在各類文獻中。雍正以后,"大閱"制度更加完善、周密。乾隆三年(1738年)明確規(guī)定:"以后大閱,皆按照順治十六年定例三年一次,其辦理事宜照雍正六年(1728年)規(guī)定舉行。"


  每逢"大閱",欽天監(jiān)先擇吉期上奏皇帝,皇帝批準(zhǔn)后,有關(guān)機構(gòu)分頭準(zhǔn)備。首先是由"武備院"(順治十八年,即1661年前稱"兵仗局")在閱兵舉行地搭建御用營帳,營帳后設(shè)圓幄,以備皇帝小憩及更換甲胄用。到了閱兵的當(dāng)天,高奏禮樂,皇帝前往閱兵營地,兵部恭請皇帝更衣,去禮服,換盔甲,然后在王公大臣們的簇護之下,登上閱兵臺,此時軍樂高奏,"大閱"開始。閱兵的規(guī)模盛大,參加的人數(shù)少則四五千人,多則兩萬人以上,所用器械旗纛、槍炮、金鼓、海螺等,數(shù)量極為可觀。


  康熙年間,閱兵地點不固定,到了乾隆年間,閱兵地點基本固定,除了在南苑定期閱兵外,還在香山、西苑檢閱御園護軍將士,并在這兩個地方各修建了一座用于閱兵的"閱武樓".此外清代在盧溝橋、玉泉山、東安門外(今新東安市場)和德勝門外也舉辦過閱兵,相對來說規(guī)模較小。


  清代不僅經(jīng)常舉行閱兵,而且十分注重武備,并多次強調(diào)八旗訓(xùn)練的重要性??滴趸实墼f:"國家武備不可一日懈弛。舊例每歲必操練將士,習(xí)試火炮。爾部(兵部)即傳諭八旗都統(tǒng)等,預(yù)為整備,朕將親閱焉。"乾隆皇帝曾在一次"大閱"后言道:"國之興衰,兵之士氣所彰顯,大閱為懾敵之勢,振民之盛,顯軍之強。"


  除了皇帝親自參加的"大閱"外,"簡閱"的形式也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欽派檢閱,由練兵處、兵部、陸軍部奏請皇帝,欽派知兵大臣數(shù)員前往閱兵。閱兵內(nèi)容有"軍容、軍技、軍學(xué)、軍器、軍陣、軍律、軍壘各項".


  清代的閱兵經(jīng)過一個由簡到繁的發(fā)展過程,到乾隆年間已逐漸成為一種彰顯軍威的禮儀。

 

南苑閱兵場:每三年舉行"大閱兵禮"之地


  南苑位于北京城南十公里處,原是元明清三朝皇帝出游狩獵的地方。清代在此設(shè)閱兵場,皇帝每三年在此舉行一次"大閱兵禮".其具體地點位于今天的西紅門東北側(cè)的南苑機場一帶。據(jù)《大清會典》記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圣祖仁皇帝幸南苑大閱。擇南苑西紅門內(nèi)曠地,八旗官兵槍炮按旗排為三隊。圣祖仁皇帝率皇子等擐甲,前張黃蓋,內(nèi)大臣、侍衛(wèi)、大學(xué)士及各部院大臣均扈從,后建纛。圣祖仁皇帝周閱八旗兵陣,閱畢駕還行宮。特降敕諭,申明軍令,宣示于大閱之地。是日未閱前,官兵均賜食,閱后賜酒。


  乾隆四年(1739年)11月,乾隆皇帝在南苑進行了即位后的首次大閱兵,參加檢閱的八旗精銳部隊近兩萬人。宮廷畫師金昆等人奉命所畫的《八旗閱陣圖》,對這次大閱兵的盛況作了形象逼真的描繪。八旗將士各執(zhí)紅黃藍白等本旗,身著閱兵禮服分陣排列,號角高揚,軍旗獵獵,一眼望不到盡頭,其場面蔚為壯觀。據(jù)清史檔案記載:"上(指乾隆皇帝)躬御甲胄,乘馬出,試射,連發(fā)七矢,皆中的。兵部堂官奏請閱陣,上親閱隊伍,兵部堂官前引,總理大臣、滿洲大學(xué)士、內(nèi)大臣侍衛(wèi)前引后扈,皆擐甲乘馬".由此可見,即位不久的乾隆皇帝意氣風(fēng)發(fā),穿戴盔甲,腰上佩刀,掛著弓袋箭囊,胯下是一匹高頭大馬,英姿勃勃。


  這次閱兵,規(guī)模之大,陣勢之強,前所未有,史籍多有記載。此后每隔三年,乾隆皇帝在此舉行"大閱兵禮".咸豐年間,隨著清王朝的衰落,"大閱兵禮"被逐漸取消。

 

西苑閱武樓:檢閱御園護軍之地


  西苑閱武樓位于頤和園東宮門外東南側(cè)不遠處,也稱西苑校場,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繪制的《五園圖》中有所標(biāo)注。它處于"清漪園(頤和園)之東,暢春園之北,圓明園之西,乃護軍訓(xùn)演及圣上閱武(兵)之地。"


  閱武樓建于乾隆年間,坐北朝南,其建筑結(jié)構(gòu)為三層。第一層為月臺,南北長,東西窄,高6尺6,外側(cè)用條石包砌。第二層為方城,前后平列三門,城高1丈9.第三層為城樓,為歇山廡殿頂,上懸"詰戎揚烈"之匾額,其抱柱上有兩副對聯(lián),一聯(lián)為"輯寧我邦家,以時講武;懋戒爾眾士,于茲課功",另一聯(lián)為"講武惟期征有福,居安每念式無愆",均為乾隆皇帝御書。


  閱武樓南側(cè)是一處設(shè)有圍墻的碩大閱兵場。按照八旗軍的訓(xùn)練制度,每月初二、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在本旗小教場進行操練、步射、騎射。每年的春秋二季,皇帝要在此檢閱御園護軍(也稱"槍營")。槍營由各旗挑選的官兵組成,除列隊行進儀式外,還有騎射表演,對擊中目標(biāo)的優(yōu)勝者,皇帝都有賞賜。


  據(jù)記載,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春,乾隆皇帝在此檢閱御園護軍后龍顏大悅,即興賦詩《閱武樓作》,并邀請30位前鋒校(相當(dāng)于排長)以上旗營官員到清漪園內(nèi)賞景赴宴,將宮廷御酒"菊花白"賜予將士們品嘗。


  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除了將京西多座皇家園林焚毀外,還將距清漪園咫尺的閱武樓焚毀,只留下月臺,從此清廷再也沒有在此舉行過閱兵儀式。清末民初在閱武樓附近形成聚落,遂成街巷,仍稱閱武樓,其尚存的月臺等殘跡在2007年被開發(fā)商拆除,而今已無蹤跡可尋。


  在香山南麓有一座橢圓形的城池建筑,這就是清代皇帝閱兵的場所,也是清朝特種部隊"健銳云梯營"演武操練之地--團城演武廳。它是北京僅有的一組別具特色的城池式武備建筑,距今已有260多年的歷史。


  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皇帝發(fā)兵平定四川境內(nèi)大渡河上游的大金川土司叛亂。叛兵憑借當(dāng)?shù)馗叽蟮牡飿穷B強抵抗,戰(zhàn)事久拖未決。于是乾隆皇帝下令按照云梯攻城的戰(zhàn)術(shù),在北京西郊香山腳下組建云梯部隊"健銳云梯營",進行訓(xùn)練。不久,這支精銳部隊再赴金川,平定了叛亂。


  團城演武廳始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其團城又稱"看城",為平面橢圓形的城堡建筑,東西長50.2米,南北寬40米,墻體內(nèi)外皆為青色大城磚砌筑,高9.8米。城的南北各有拱形門洞,南門額為"威宣壁壘",北門額為"志喻金湯",城上建有南北城樓,南城樓面寬五間,北城樓三間,四周圍廊,重檐綠琉璃瓦剪邊歇山頂,東、西城垣各有一條馬道通達城頂。團城南側(cè)為演武廳,廳南為寬闊的演兵場。


  閱兵演武廳位于整體建筑的中軸線上,坐北朝南,面寬五間,寬21米,進深二間,深10米,兩側(cè)有廊,前三間出軒,單檐歇山頂,黃琉璃筒瓦,綠琉璃瓦剪邊。廳內(nèi)設(shè)皇帝寶座,兩側(cè)懸掛乾隆皇帝御書的對聯(lián):"選士勵無前遠宣偉績,練軍垂有久永視成規(guī)".


  健銳營作為特種部隊駐扎香山后,平時在各自營房訓(xùn)練,定期到演武廳進行合練,并接受皇帝的檢閱。有史料記載,自團城演武廳興建后,乾隆、嘉慶、道光等多次到此閱兵。尤其是作為健銳營的創(chuàng)建人的乾隆皇帝,每次閱兵之后還即興賦詩,鼓勵八旗將士。僅《日下舊聞考》就記載了御制閱武詩15首。


  據(jù)傳,有一年秋季,乾隆皇帝在演武廳檢閱完八旗將士后,即興換上一身戎裝,騎上駿馬,手勒馬韁,腰挎劍囊,隨即策馬揚鞭,馳騁于演武場上。眾將士一見,山呼萬歲,隨即也策馬揚鞭,尾隨其后,演武場上塵土飛揚,殺聲一片,場面好不壯觀。清代畫師曾繪制《健銳營演武圖》,形象地描繪了乾隆時期健銳營士兵進行合練,接受檢閱的情景。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清代京城也曾“禁放”煙花爆竹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