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應(yīng)對上史書心存敬畏

時間:2015-07-31 08:01來源:大西北網(wǎng)-北京晚報 作者:張麗 點擊: 載入中...

上訪

 

  周末的時候,看到一條很有意思的新聞:南方都市報7月25日報道,陜西旬陽政府網(wǎng)近日刊文稱,今后該縣重大纏訪赴省進京非法上訪者將進入縣志留"惡名".26日,旬陽官方回應(yīng)稱此舉本意不是為了阻止民眾正常信訪,而是專門針對專業(yè)鬧事者,通過一種"記錄在案"的方式予以曝光,引導(dǎo)公眾對他們進行評判譴責(zé)。


  對于上訪這個老問題,各地想出來的應(yīng)對措施林林總總,也算是百花齊放了。旬陽"上史書"的辦法仍舊能夠脫穎而出,一下子讓人覺得陜西真是個人文積累豐富、歷史深遠綿長的地方,在別處冷得不能再冷的地方志編纂工作,經(jīng)旬陽這么一搞,成了對付"鬧事者"的利器。這種形而上的處罰,可比某些大動干戈的方式來得既高大上又穩(wěn)準狠。畢竟,對于國人來說,雖然是非功過留待后人評說,但誰也不想留有罵名。一直以來,人們都在批評公開逮捕、公審大會的做法是違背文明社會初衷的,但把鬧事者"記錄在案",讓他不僅活著的時候成為負面典型,在其死后也要"遺臭萬年".只要這本地方志還在,其子弟親族就永遠都無法免于這種羞辱。這樣的處理,透出一種深入骨髓的冷酷和嚴厲。


  同時,這樣的處理也讓人們開始注意幾乎從來沒有留心過的地方志。我國歷來有"易代修史、當代修志"的說法。梁啟超曾經(jīng)說:"最古之史,實為方志。"縣志作為地方志的一種,按照著名學(xué)者顧頡剛在《中國地方志綜錄》一書的序言中所說:紀地理則有沿革、疆域、面積、分野,紀政治則有建置、職官、兵備、大事記,紀經(jīng)濟則有戶口、田賦、物產(chǎn)、關(guān)稅,紀社會則有風(fēng)俗、方言、寺觀、祥異,紀文獻則項有人物、藝文、金石、古跡。


  今日之志,就是明日之史料;修志之人,不啻于當年之史官。在我國歷史上,史官一直有秉筆直書的美譽。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隨心所欲地想讓史官寫或者不寫什么。歷史上,唐太宗和宋太祖都有畏懼史官之筆的故事流傳。史官中,更有齊太史四兄弟、南史氏、晉董狐以及北魏崔浩、唐代吳兢、南宋袁樞等持公心、"寧負鄉(xiāng)人,不可負后世天下公議"的大家。溫故知新,相信當代地方志的編纂也是與前代史家一脈相承的。


  所以能進入縣志并成為歷史資料的事實,都應(yīng)該是全面、真實的。旬陽方面既然開啟了"上史書"這扇門,就必須要了解,不光是一些鬧事的人會被記錄,他們所鬧之事、地方上的政策應(yīng)對等等都會一一被保存起來。此乃公器,不是不可以用,而是在使用的時候,須有敬畏之心,要站在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的角度來對待自己的決策。歷史從來都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既然說到了歷史,最后,不妨就回到歷史中去看看。


  史有明文的一次著名上訪是"緹縈救父".這個西漢時期的山東小姑娘為了洗清父親的冤屈,直接跑到現(xiàn)在的陜西西安,上書漢文帝。此舉不光救了父親,進而還促進廢除了律法中的"肉刑".這是古代的雙贏,或許也會對當下有些啟發(fā)吧。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