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特別愛唱歌,學了無數(shù)家鄉(xiāng)的民歌。12歲那年,我被選中代表中國少兒藝術團去法國演出。那是1988年,中國不像今天物質(zhì)這么豐富,超市也還沒有。我記得,我在巴黎進了一家巨大的超市,一進去,眼花繚亂。好多不同口味的酸奶,還有各種各樣的巧克力,我特別想買。可是一摸口袋,沒有幾個錢,買不起。
晚上在舞臺上演出的時候,我唱起家鄉(xiāng)貴州各種不同的民歌。我唱完以后,全場的老外站起來,啪啪啪啪地鼓掌。而且,此后我們到哪兒演出,好多觀眾就跟到哪兒。12歲的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通過唱歌、通過音樂,可以把所有人的心都連到一起。
因此,我有了一個夢想,長大后我要當一名歌者,要把中國的音樂傳到世界,這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夢想。
我要走自己的路
后來我考上了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和大學,學了7年的中國聲樂。大學畢業(yè)以后,我又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中央民族樂團,成為一名專業(yè)歌手。我覺得自己可以在舞臺上大干一場了。
有一次,我去南方的一個城市演出。要唱的是那個城市的市歌,但我直到演出前一天才拿到譜子,然后我進錄音棚,把這首歌錄下來。第二天演出的時候,我最后一個上場。穿著華麗的服裝,我徐徐走上舞臺,卻發(fā)現(xiàn)自己忘詞了。但反正也沒關系,是假唱。為了不讓人看出我在假唱,我把麥克風死死貼著我的嘴,顧盼生姿。然而,當我看到上萬雙觀眾的眼睛,每一雙都真誠地看著我時,我突然覺得它們像一把把利劍,全都扎到我的心里。
我這是在做什么?我在欺騙觀眾。我像一個沒有靈魂的木偶在舞臺上假唱。那一刻,我明白這不是我要走的路。我決定拒絕假唱,辭掉工作,我要走自己的路。
傳統(tǒng)要靠創(chuàng)新才能激活
這個勇氣從哪里來?中國有一句老話說,氣沉丹田。丹田在人肚臍以下一個拳頭的部分,我就是這樣練氣的。人活一輩子,就是這口氣。有了這個底氣,我什么都不怕了。
但是,光有氣,我還沒找到中國音樂的魂,還沒找到我們音樂的根。細想一想,中國音樂有民間音樂和文人音樂,民間音樂里有民歌、戲曲和曲藝,因此我要從根開始學習起。比如,就光一首《茉莉花》,每一個地方的民歌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的戲曲有幾千年的歷史。我就想,中國戲曲跟西方的歌劇在演唱上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西方的歌劇有高音、中音、低音,按照聲部來劃分的,也就是音律。中國戲曲有花旦、老旦、青衣、老生、花臉、小生,是按行當、按年齡來劃分的,不同的行當就有不同的音色。而音色,就是我學習中國戲曲的最根本的部分。
這一下,我覺得自己找到了中國音樂巨大的寶藏。如果把各種各樣戲曲的聲音都收集起來,我就可以創(chuàng)新了,任何傳統(tǒng)都要靠創(chuàng)新才能激活出新的生命。因此,我唱《忐忑》就運用了各種各樣戲曲的發(fā)聲方法,層層遞進,把我心中所有的能量都抒發(fā)出來。
做一名中國的歌者
我和丈夫老羅十多年來一直在做中國的音樂。今年,我們有了一個機會,跟美國的一個樂團合作,唱一首叫做《屈原》的歌。在紐約的舞臺上唱這首歌的時候,我感到特別自豪。
如今的歌手都越來越國際化,都在追求唱英文歌,唱得要像誰誰。其實,國際化不是模仿別人的文化,而是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來告訴別人,我們跟別人的不一樣。我之所以能夠在舞臺上唱出這么多的歌,并且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就是因為我始終不離中國文化的精氣神。
我認為,在當下我們更要珍惜自己的文化,愛護自己的文化。只有扎根在自己的文化上,才不至于總是跟著西方文化跑,才不至于丟掉自己的根。
(摘自音樂教育項目“聲音行動”創(chuàng)辦人、音樂家龔琳娜,近日在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學堂舉辦的TEDxBNU “放膽卓越”冬季論壇上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