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沆瀣(hàngxie)一氣”,原指氣味相投的人連結(jié)在一起,典出自宋朝錢易所著的《南部新書·戊集》,講的是唐僖宗乾符二年,中書侍郎崔沆被委派為主試官,主持朝廷考試事宜。在應(yīng)試的考生中,有一位姓崔名瀣,一經(jīng)錄取,很快就走馬上任了。別人見他不但任官快,而且所任官職待遇也明顯與眾不同,因此不免產(chǎn)生懷疑:“崔瀣和崔沆崔大人怕是有特殊關(guān)系吧?”更有人拿二人的名字湊趣道:“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按照唐宋時期的習(xí)俗,主試官被稱為座主,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試官的門生。而恰好“沆瀣”二字都指夜間的水氣或露氣,也有人說是夏天半夜里上升的地氣。例如《楚辭·遠游》中有“餐六氣而飲沆瀣”,王逸注:“沆瀣,夜半氣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中有“呼吸沆瀣兮餐朝霞”,應(yīng)劭注:“沆瀣,北方夜半之氣也。”《列仙傳》描寫仙人陵陽子的神話故事也說:“春食朝霞,夏食沆瀣。”可見“沆瀣”一詞,原來并不是貶義詞。“沆瀣一氣”就是說沆也是氣,瀣也是氣,沆瀣本是一氣,是個中性詞,可作意氣相投解。“座主門生,沆瀣一氣”在《南部新書》中語境的意思說是老師和學(xué)生,都是一回事??!也只是流露了二人同姓,名字又都是水霧“同氣”,感到實在巧合得有趣!并沒有明顯的褒貶,反倒是調(diào)侃的意味頗濃。
但是后來直到現(xiàn)在,“沆瀣一氣”一詞卻被當作貶義語,用來形容臭味相投的人勾結(jié)在一起??磥碓~義的變遷,有時真是神奇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