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在瘋狂地掠奪之后,又于10月18日將這座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古典園林焚毀。昔日金碧輝煌的皇家御苑如今成為圓明園遺址公園,其大門位于清華大學西門外的清華西路北側(cè),坐北朝南,多被稱為圓明園正門。其實此稱有誤,它本是圓明三園之一的綺春園正門,而非當年的圓明園正門……
圓明園正門本稱“大宮門”
圓明園由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和綺春園(后稱萬春園)組成,統(tǒng)稱“圓明三園”,其分布呈倒品字形。圓明園位于西北部,從雍正皇帝開始,歷代帝王均駐蹕于此,處理朝政。
大宮門乃是圓明園之正門,位于該園的南部,即今天海淀區(qū)西苑一畝園村北側(cè),為圓明園十八個園門之首,坐北朝南,建在一座寬大的月臺上,為五楹三明兩暗,飛閣流檐,卷棚歇山,門額懸掛雍正御題的“圓明園”匾額。整體建筑高大氣派,彰顯出皇家建筑的輝煌和威嚴氣勢,其內(nèi)外的左右各有朝房五間,內(nèi)朝房之后另有曲尺形拐角,朝房各34間,由此構(gòu)成嚴密的建筑格局。
大宮門作為圓明園的正門,帝后從御園往返皇城去西陵、南海子(南苑)時,主要由大宮門出入?;实厶幚碚?wù)的前朝區(qū)就設(shè)在大宮門內(nèi),所以大宮門是各座園門中規(guī)格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當年清廷主要的國家機關(guān)多在大宮門內(nèi)外朝房設(shè)有分部或值班所,隨時聽旨覲見。
大宮門前是一座“凸”字形廣場,一對巨大的鎏金銅獅分踞大門兩側(cè),為鎮(zhèn)園化煞、旺權(quán)助運之寶器。廣場中央為一條倒“丁”字形石路,往西可通清漪園(頤和園)、靜明園(玉泉山)及靜宜園(香山),往東則是通向京城西直門外的御道。如從南面而來,需經(jīng)過大照(影)壁,左右朝房、大宮門和二宮門(即“出入賢良”門),進入正大光明殿及其他園區(qū)。
大宮門的布局和構(gòu)筑充分表現(xiàn)出圓明園這座大型皇家園林的宏偉氣魄,在圓明三園的所有宮門中,只有大宮門和長春園宮門是供皇帝進出的。可惜的是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焚毀圓明園時,大宮門及附屬建筑也都被徹底焚毀,之后就荒廢不能通行了。昔日恢弘氣派的大宮門舊址上如今是一片松樹林,30多年前修復(fù)圓明園大墻時在此預(yù)留了復(fù)建大宮門的位置。
和珅因騎馬進入大宮門而獲罪
作為圓明園正門的大宮門,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皇權(quán),所以出入該門有嚴格的規(guī)制。其中間的大門稱御道門,專供皇帝、皇后出入。大門左右(東西)各有一座小門,俗稱罩門。其中左門是王公大臣的出入口,右門供太監(jiān)、宮女、雜役等出入。大宮門為御苑禁地,任何人不得隨便靠近或停留。如果沒有皇帝的特別恩賜,即使是王公大臣也不能騎馬或乘轎進入宮門。
在大宮門南面的照壁外,立有一塊石碑,用滿蒙漢藏四種文字鐫刻著“到此止步”,所以任何人到此都須停下來,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然后由太監(jiān)引領(lǐng),步行進入宮門,若有違反,將受到嚴厲處罰。但也有極少數(shù)人(宗室王公及文武重臣)經(jīng)皇帝御賜可以騎馬或乘轎進入宮門,被稱為“賞朝馬”,其實是皇帝給予資歷深久、德高望重或年老體衰臣下的一種賞賜。
和珅本是乾隆皇帝的寵臣,嘉慶皇帝即位后,乾隆皇帝成了太上皇。但和珅仍盛氣凌人,不可一世,甚至把比他小十幾歲的嘉慶皇帝也不放在眼里。嘉慶三年(1798年)正月的一天,太上皇乾隆傳旨,令和珅覲見于長春仙館。和珅接旨后便趕往圓明園,來到大宮門南面的照壁前本應(yīng)下馬,步行進入大宮門東側(cè)的左門,但他卻騎在馬上,大搖大擺地進入了左門,穿過小石橋,繞過正大光明殿,行至壽山口后過小橋往西來到長春仙館門前,這才下了馬,步入館內(nèi)。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駕崩,初八日嘉慶頒布諭旨:“革大學士和珅職,下獄治罪”.十五日嘉慶歷數(shù)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狀,查抄了他的家產(chǎn)。這二十條罪狀中的第二條就是“上年(1798年)正月,皇考(乾?。┰趫A明園召見和珅,伊竟騎馬直進左門(大宮門東側(cè)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無父無君,莫此為甚。”僅憑這一項罪名,就能要了和珅的命。正月十八日,和珅被賜自盡,終年50歲。
大宮門外那對銅獅子哪去了
歷史上,大宮門外曾放置過一對麒麟和一對獅子,被視為祥獸與鎮(zhèn)物。
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的花園,胤禛即位后升為御園。雍正皇帝在修建大宮門時標新立異地放置了一對石麒麟。每只麒麟連同基座由兩塊石頭拼疊而成,其造型生動,刻工細膩,為石雕中的上乘之作。乾隆皇帝即位后,在圓明園修建了皇家祖祠安佑宮,但須在宮前安置一對飾物,于是在乾隆五年(1740年)五月傳旨,為大宮門鑄造一對銅麒麟。第二年十二月,新鑄造的銅麒麟被安置在大宮門前,換下來的那對石麒麟被移置安佑宮門前。這對銅麒麟造型雄偉,鑄工精良。但這對銅麒麟在大宮門擺放了22年后,乾隆皇帝覺得它不夠氣派、威武,于是用34000多斤黃銅鑄造了一對碩大的銅獅子,高2.4米,寬1.76米,長2.27米。再加上高約0.8米的石雕巨座,比銅麒麟更為雄偉和壯觀。而換下的那對銅麒麟,被移置到長春園宮門前。
大宮門前的大銅獅子一直放置到咸豐年間,親眼目睹了當年“英法聯(lián)軍”是如何闖入圓明園瘋狂掠奪并焚燒園林的暴行。
由于石麒麟、銅麒麟和銅獅子耐火性很強,所以在圓明園兩次被焚毀時都幸存下來。多年以后,石麒麟被放置于今天北京大學的主樓前。那對銅麒麟只幸存了一只,放置在頤和園仁壽殿前。那對銅獅子,在光緒年間重修頤和園時,被移至萬壽山中軸線上的排云門前面,直至今日尚存。
大宮門旁因何辟有“一畝園”
一畝園位于圓明園大宮門外東南側(cè),為清代帝王躬耕之所。自雍正始,每年春天皇帝出園在此舉行親耕之禮。所謂“躬耕”亦作“耕藉”或“耕耤”,即古代每年春耕前,天子、諸侯舉行儀式,親耕藉田,以示勸農(nóng)。 為何一畝園要設(shè)在圓明園大宮門外呢?原來,雍正皇帝即位后常住圓明園,并設(shè)圓明園護軍營看守。圓明園地處京城西北部,與先農(nóng)壇相距幾十里。雍正皇帝覺得到先農(nóng)壇進行“耕藉禮”路途太遠,特在圓明園大宮門外開設(shè)“耤園”,俗稱“一畝園”,每年春天率領(lǐng)眾臣象征性地在此進行耕種,以祈求五谷豐登。
嘉慶年間,一畝園“耕藉禮”逐漸廢棄,每年春天的“耕藉禮”仍在先農(nóng)壇舉行。光緒年間慈禧“垂簾聽政”,其御前掌印太監(jiān)劉誠印在一畝園舊址修了宅院及家廟,后逐成村落,稱一畝園村。如今百余年過去,原一畝園的大部分建筑均已被毀,但尚有遺跡可尋。
圓明園公園大門實為綺春園正門
綺春園為圓明三園之一,早期原是怡親王允祥的御賜花園,稱“交輝園”,始建不會晚于雍正初年(1723年)。乾隆朝前期改賜給大學士傅恒,易名“春和園”.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十月奉旨將春和園并歸入圓明園,定名“綺春園”,次年三月初九懸掛了“綺春園”匾額。嘉慶皇帝曾經(jīng)效仿他的父皇,把綺春園歸納為“綺春園三十景”.道光皇帝即位后,因暢春園已經(jīng)廢棄,綺春園成為皇太后和皇太妃的居住之處。咸豐十年(1860年)包括綺春園在內(nèi)的圓明三園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同治年間計劃局部重修圓明園,綺春園改稱“萬春園”,作為慈禧的居住之所。后因國庫空虛,重修工程半途而廢,修復(fù)完成的建筑大多在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時被毀。
綺春園的宮門在園子的東南部,建成于嘉慶十四年(1809年),因比圓明園大宮門和長春園二宮門晚建了半個多世紀,所以被稱為“新宮門”.大門面闊五間,兩邊有罩門,門外建有東、西朝房和影壁,門內(nèi)有月河,跨石橋可達二宮門。咸豐十年(1860年)綺春園宮門劫后幸存,同治年間又進行了修繕。1900年再次逃過一劫,幸運地保存下來,它是圓明三園慘遭劫掠焚毀后所幸存下來的一處完整的宮門建筑。1986年主體建筑重建,作為圓明園遺址公園的大門,重建的宮門基本保持了原貌。此后,到圓明園遺址公園游覽的人們多由此入園,并將其稱為“圓明園正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