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唱迎賓歌 以示我尊重
夏日的一天,我隨中央電視臺一個攝制組,來到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一個小村莊。
在一個山坳里,露出了幾頂白色的氈房。陪同人員呼喊了幾聲,隨著狗的狂吠,女主人揭開氈簾子迎了出來。陪同人員笑道,幸虧我們今天沒有騎馬,不然狗狂撲過來,非把京城的貴客嚇壞了。原來,柯爾克孜族很忌諱騎馬到氈房前——那不是來報告壞消息的就是來挑釁滋事的,主人的狗一定會將你撲倒;如果你打了狗,更是對主人的不敬,事態(tài)就嚴(yán)重了。聽到原委,大伙兒都慶幸平平安安進(jìn)了氈房。
看來,男主人放牧未回。女主人利索地鋪褥子、墊餐布,安排大伙兒沿四周坐定。又?jǐn)[上幾盤干果和酸奶疙瘩,示意大家品嘗,然后迅速系上圍裙弄飯去了。
不一會兒,氈房外傳來嘈雜聲,羊的咩咩聲此起彼伏,好像男主人回來了。果然,伴著重重的腳步聲,一位剽悍的中年男子進(jìn)了氈房,與大家相視一笑,挨著和每個人握了手。
消息傳得真快,“北京客人到氈房了”!左鄰右舍都趕過來看稀奇,有幾位年長者,被主人邀到餐布邊入座,還有三五個小伙子不請自來。
女主人也就三十出頭,黝黑的膚色遮不住她的聰靈之氣。她一邊淘米洗萊,一邊唱起了歌。
陪同人員介紹說,這是柯爾克孜族的規(guī)矩,家里來了客人,女主人先要唱一首迎賓歌,以示對客人的尊重。我頭一回聽說這個習(xí)俗,便格外注意聽,但一句都沒聽懂,陪同人員翻譯道:
北京的客人呀,
你們是天上的星星,
遠(yuǎn)行萬里到氈房,
這是柯爾克孜人的福分。
北京的客人呀,
氈房就是你的家,
手抓羊肉你盡興吃,
吃完一只還有一只。
二唱迎賓歌 贊客知我心
抽兩根煙的工夫,一大盤油燦燦的抓飯端到了餐布上。女主人既不給客人遞筷子也不給勺子,就照草原的規(guī)矩,讓客人用手抓著吃。
其實(shí),中央電視臺的幾位編導(dǎo)攝像,已在喀什等地吃過手抓飯了,雖然“手藝”不那么嫻熟,也算能喂進(jìn)嘴里。男女主人見此情狀,樂得合不攏嘴,不停地夸獎:“這是幾位最知心的客人!”
一會兒女主人又端來一大盆煮得爛熟的手抓羊肉,大家你一塊我一塊地大快朵頤,男女主人見北京人吃得這般爽快,不禁又重復(fù)了一句:“真是最知心的客人!”
很快,大家一個個肚皮鼓脹,吃速明顯減緩了。此時,女主人的歌聲又響了起來:
莫嫌我家氈房小,
主人待客的心是熱熱的,
不要怨恨不給你酒喝,
喝多了酒話就不實(shí)了。
遠(yuǎn)方的客人呀,
我們今晚好高興,
牧羊人豈能忘記,
和北京人交了朋友 ……
晚間安排了篝火晚會,怕耽誤了時間,女主人后面的歌沒能再聽下去了。只聽陪同人員介紹說,這是迎賓歌的繼續(xù)。
三唱迎賓歌
主客心頭樂
篝火燃燒,噼噼啪啪地響,幾位柯爾克孜族朋友和中央電視臺的工作人員手拉手跳起了柯爾克孜族的牧羊舞。
最累的要數(shù)幾位編導(dǎo)、攝像了——他們一會兒要做群眾演員,一會兒要拍攝,倒騰了幾個回合,竟然大汗淋漓,濕透了衣服。但我想大家都樂在心頭:這輩子能有幾次極西之地的篝火晚會呢?
忽然,一個婉轉(zhuǎn)明亮的女聲小合唱,響徹在夜色中:
草兒再綠,也有枯黃的時候,
馬兒再駿,也有跑不動的時候,
夜色再黑,總有天亮的時候,
客人要走,心有拴住的時候。
唱啊跳啊,憂愁跑掉了, (責(zé)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