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林公渠” 英雄寫功績(2)

時間:2011-12-28 05:49來源:新疆都市報 作者:文/圖 陳勇 點擊: 載入中...

  據(jù)史料記載,阿齊烏蘇渠龍口導源工程共費時4個多月,用工十萬有余。這條渠現(xiàn)在被稱為“林公渠”、“皇渠”、“人民渠”,從伊犁河北岸蜿蜒西行,載著滾滾的喀什河水,從東向西穿越伊寧縣、伊寧市到達霍城縣,灌溉區(qū)域東西長132公里,包括伊寧縣、伊寧市、霍城縣惠遠鎮(zhèn)以及兵團三個團場的140多萬畝耕地,擔負80多萬群眾的用水安全,是國家級的大型灌區(qū)。整個喀什河灌區(qū)內(nèi)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氣候宜人,水源豐沛,宜農(nóng)宜牧,是天然糧倉和肉食基地。糧油產(chǎn)量占伊犁州總產(chǎn)的40%左右,灌區(qū)內(nèi)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15億元左右。

  20多年前,我居住在伊寧縣一個叫“喀拉蘇”的小村落,夏日里稻田連畦,野鴨成群,年年旱澇保收,人們臉上溢滿滿足的快樂;泉水處處,口渴的時候,隨便選一處掬一捧水,入口甘醇;騎自行車北上,過阿合塔木,在溫亞爾交界處是“林公渠”主干,七月的渠水已是十分的清澈溫暖、平靜,和小伙伴們凌空一躍潛入水底,無比清爽……這一切幸福都來自于林公渠。

  我還記得,冬日里,我們隨著村里的泉流北上,隨便可抓到水雞等“野物”,最歡喜的,還是和父輩們一道給農(nóng)作物澆水,水中魚兒隨水流進莊稼地,水滲沒了,我們便開始拾魚,那種快樂無以言說。

  在喀拉蘇的深處,那時是有葦蕩的,每年深秋總是和父親一道去收割葦子,然后用毛驢車往家里拉。而現(xiàn)在,這一切都成為歷史,隨著渠道防滲化工程的推進,耕地面積不斷擴大,地下水位愈來愈低,泉水愈來愈少,魚和野生動物幾乎看不見了,林公渠的水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作用被發(fā)揮到極致,水更加珍貴了。

  3見證歷史

  林則徐是清廷欽差大臣,生前拜相,死后賜謚,官至極品,功勛蓋世。作為民族英雄,尤為世人敬仰。被貶謫新疆后,他從關系民生疾苦的小事做起,最后的成就就是修渠。

  這位六十多歲的衰病老人,心系民生疾苦,心憂天下興亡。如詩中描述,“短衣攜得西涼笛,吹徹龍沙萬里秋”,奔波于伊犁大地,帶領當?shù)馗髯迦嗣裥耷蚓?,恩澤后世,被人們深深感念,至今還稱“林公渠”。

  林則徐的一生做過許多驚世駭俗的大事(如虎門銷煙),但伊犁人民看得見、摸得著的卻是修渠這樣的小事。一條林公渠,成就了一部傳世的頌歌,為英雄酬壯志。如果今天的為官者,也能像他那樣,給老百姓多辦一些諸如修渠這樣的“小事”,而少一些空洞的豪言壯語、少一些形式主義,那該有多好啊。

  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伊犁喀什河皇渠龍口遺址被正式確定為新增文物點。

  喀什河龍口工程遺址從喀什河老龍口起,南至團結水電站,全長三公里多,是清時期新疆最大的人工灌溉渠,至今也是伊犁河谷最大的農(nóng)田灌溉渠之一。

  就連專家也說,伊犁喀什河皇渠龍口建設雖然至今僅已有一百多年,但無論是從建設的意義還是考古角度來說,都具有重要的保護意義,尤其是在經(jīng)歷了數(shù)代人的辛苦努力和改造后,如今的喀什河龍口已成生態(tài)良好、風景優(yōu)美的旅游名勝,人們在這里既能懷古感慨,也能休閑度假,成為伊犁河谷一道亮麗的風景。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 永登縣:“隴原巧手”基地帶動5600名貧困婦女居家就業(yè)
  • 永登:“春風行動”掀熱潮進村入戶送崗位
  • 永登:“零距離”農(nóng)技服務助農(nóng)增收
  • 永登縣全縣動員“三大行動”22項舉措打造精致永登新名片
  • 舌尖再“開張”——甘肅蘭州餐飲業(yè)復工見聞
  • 甘肅隴南西和:電力架線無人機“變身”春耕幫手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