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介紹『節(jié)孝碑』的來歷 華商報記者 張林 攝
大西北網(wǎng)1月26日訊 村民建房,從地里挖出一塊“墓碑”,赑屃(bixi)神獸底座、3米多高的青石板碑體,以及雕刻精美龍紋飾的碑帽都保存完整,村民覺得“墓碑”是先輩所留,組裝起來立在院內(nèi)。
1月23日,在興平市阜寨鎮(zhèn)塔耳村村民淡志博家的后院里,華商報記者看到這塊“墓碑”,“墓碑”底座連同碑帽高約4米、寬有40厘米,整體為青石材質(zhì),底座為形似烏龜?shù)纳瘾F赑屃,碑帽上雕刻有精致的龍紋造型,而在碑帽的前后兩面還分別刻有“皇情”“圣旨”字樣,墓碑正面也刻有“勒旌處士淡公之妻劉氏孺人節(jié)孝碑”字樣,石碑正面右側(cè)刻有“大清同治十二年歲次癸酉四月吉日立”。同治十二年為1873年,距離現(xiàn)在有142年。
村里73歲的老人王文團說,從他小時候記事起,這塊碑就在村邊地里放著,后來“破四舊”時,石碑被推倒埋進地里,去年年底村民建房挖土把底座和碑帽又給挖了出來。“從碑文內(nèi)容看,是村里一位淡姓老先人的妻子死后,為表彰她生前在家含辛茹苦伺候老人、撫養(yǎng)孩子,朝廷立此節(jié)孝碑,讓其節(jié)孝事跡廣為流傳。”村里一位“淡”姓老人認為,這是自己祖輩留下的東西,隨即找來吊車重新把底座、石碑以及碑帽安在一起。
趕來現(xiàn)場的興平市文物旅游局稽查隊工作人員表示,“石碑應(yīng)該是清朝的東西,但因此前沒有做過記錄,其是否具有文物保護價值,還需要文物專家進一步確認。”據(jù)了解,“節(jié)孝碑”在古代較多,一些婦女在丈夫去世后,既要撫育兒女又要伺候公婆,受人敬重,所以朝廷會立碑予以旌表。
http://news.hsw.cn/system/2015/0126/212137_2.shtml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