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1月11日,321國道廣西廣東交界路段,外出務(wù)工者駕摩托車返鄉(xiāng)。
特寫:每日萬五摩托回家過年
盡管裹著塑料袋,穿著厚厚的襪子。但寒風下,甘釗鈴的小腳仍然冰冷。2歲半的她,與父母一起第一次乘著摩托車奔波在回家過年的路上。與他們一樣,昨日有1.5萬余輛摩托車經(jīng)過了肇慶封開縣的專門服務(wù)站,沿著321國道前往廣西梧州方向,趕往他們掛念的家。
南都訊 昨日下午,據(jù)封開縣交警大隊大隊長冼炳坤統(tǒng)計,當天在長崗收費站休息區(qū)短暫休整的摩托車總數(shù)超過1 .5萬輛。而這一高峰,從1月25日起形成。今年春運返鄉(xiāng)摩托高峰期與往年相比,在冼炳坤看來提前了2天左右。
冼炳坤稱,因擔心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每當聚集在長崗休息區(qū)的摩托車過多時,守在現(xiàn)場的交警就用警車引領(lǐng),壓下摩托車的速度,同時用喇叭提醒卷入摩托車流的其他大型車輛減速或退出。
昨日上午11時許,一隊100多輛的摩托車隊,由警車引路勻速駛出長崗休息區(qū)。從長崗出發(fā),到與封開接壤的廣西梧州省界,仍有40公里。肇慶市交警支隊副隊長伍健稱,每次摩托車流較大時,肇慶市交警部門都會出動警車壓速,以確保返鄉(xiāng)民工的安全。
通過肇慶境內(nèi)的諸條道路中,321國道、324國道和263省道是騎摩托返鄉(xiāng)民工的主要出省通道。伍健稱,三條道路在肇慶境內(nèi)總長約500公里,“我們設(shè)了23個點,每隔30-40公里設(shè)置一個,321國道是重點,每年往返的摩托車數(shù)量在10萬輛左右。”
長崗休息區(qū)醫(yī)療點當值醫(yī)生曹先生稱,自1月19日以來,該醫(yī)療點每天接待返鄉(xiāng)途中因受寒感冒、手部長時間握車把淤青、途中不小心擦傷的返鄉(xiāng)民工人數(shù),“多的時候80來人,少也就40人左右”。他說,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途中因身體不適必須住院的路人。
在該休息點為過往返鄉(xiāng)民工提供熱粥的工作人員說,昨日,長崗休息點為路人免費供粥超過一萬碗,按照目前的儲備,路人經(jīng)過休息的需求無虞。
特寫 甘釗鈴:兩歲女童回家的達喀爾之旅
1月27日,晴。321國道肇慶封開長崗收費站,一百多輛突突的摩托車馬達聲,時高時低,如交響樂。
頭戴絨絨的帽子,白色的圍巾緊裹頸部,甘釗鈴騎坐在父親甘偉國的摩托上,嫩嫩的臉,被冷風吹紅,眼角還可見北風勁吹造成不適后留下的淚水。2歲半,甘釗鈴第一次回家過年,第一次乘著摩托車,加入了這場漫長如達喀爾拉力賽的回家之路。昨晨4時許,甘偉國從佛山順德出發(fā),目的地廣西桂平。
與那些穿著雨衣、護腿用具的大人相比,甘釗鈴的打扮更可人。摩托車與穿梭人流涌動中,這個兩歲半的孩子很顯眼。那些大人操控著摩托車返鄉(xiāng)過年活動,甘釗鈴沒有發(fā)言權(quán)。她睜大眼睛,看著周圍的人。嘴中嚼著父親喂的方便面,時間已是上午10時30分。
距離長崗收費站休息點約2公里的地方,甘偉國的摩托車以50公里左右的速度前行。甘釗鈴在母親懷里,“我的鞋丟了”。甘偉國停車,女兒稱鞋子掉了很長時間了,她不敢告訴爸媽,但她抵不住寒冷,只好跟媽媽說。甘偉國心中難過了好一陣,不知道孩子的鞋丟在了何處,他從行李中找出一個塑料袋,將女兒的右腳包起來。沿路沒有商店,他們就這樣來到了長崗休息區(qū)。
這樣類似的故事,每年年底在長崗休息區(qū),都有發(fā)生。甘偉國面帶笑容,說還有四五個小時就可以回家。踩響馬達前,他摸了下女兒的腳,“感覺很冰啊,怎么辦?”他問妻子,妻子也無奈,“沿路看有沒有商店,有就買一雙吧。”五金店員工甘偉國再次出發(fā)。
周女士:擺開小攤守候客人也守候丈夫
長崗收費站位于321國道邊的前莊村,村民周女士,在路邊擺開了小攤。三天來的連日陰雨,讓她的生意很是清淡。
甘偉國的摩托,經(jīng)過周女士的小攤前。周女士向他推薦喝點提神的飲料。天冷,也不便宜,甘偉國善意地拒絕。周女士的小攤,在四天前開張。雖然每年返鄉(xiāng)的摩托大軍都轟隆經(jīng)過前莊村,但地道的農(nóng)民周女士,是第一次下海,擺起了小攤。說起何來的勇氣做起小生意,“我看人這么多,休息區(qū)也忙不過來,他們提供的是茶和粥什么的,我就賣點別的。”
和甘偉國不一樣,年輕的周林偉選了一瓶提神的飲料。昨日之前連續(xù)三天陰雨,讓周女士很是感慨做生意之難。她想在年前掙點錢作過年費,11歲的女兒和5歲的兒子,也來為她站攤。但第一天,她只賣掉一瓶飲料,收入5元。第二天,20元。第三天,100余元。昨日是第四天,到中午12時30分許,她已得了100多元。生意愈加紅火。
在這些來來往往的摩托大軍里,她也有自己的守候。丈夫雖在封開本縣做工,但平日也無暇回家。“他也騎摩托,這幾天差不多回來了”,周女士羞赧地說。緊鄰周女士的小吃攤,檔主是廣西人王先生夫婦。一碗米粉加一個雞蛋,還有一碗排骨老火湯,很熱乎,只需5元。每天,他們都能賣出100多碗米粉。
他們的生意比周女士紅火很多。“和路邊快餐比起來,這實惠多了,也不貴”,正在扒拉米粉的劉風宇說,凌晨4點出發(fā),到長崗時感覺全身沒了什么熱氣,人也覺得愈加疲憊。吃了一碗熱米粉,他感覺好一些。“我在順德打過工,也開過五六年摩托車回家過年,我知道有多苦”,王先生和妻子賓女士說,因此,他們決定每碗米粉賺一點錢,“但不能過分,都不容易。”
忙完這幾天,王先生夫婦也將從長崗出發(fā),騎摩托回梧州過年。
蒙舒欣:一個志愿者的溫情熱粥
上午11時,封開縣交警大隊大隊長冼炳坤的身后,10來個人圍著三鍋粥,熱氣騰騰的水汽后,是凍紅的臉和干裂的嘴唇。蒙舒欣忙著為他們盛粥,1月19日,她來到這個長崗休息點,與供職于封開縣工會的哥哥一起,為騎摩托車返鄉(xiāng)過年的人服務(wù)。
蒙舒欣17歲,封開縣江口中學高二理科四班學生。如果按照昨日1.5萬余輛摩托在長崗休息點休息,每個摩托至少兩人的數(shù)量統(tǒng)計,“這幾天,差不多盛了三萬碗粥了。”蒙舒欣說確實有點累,但她覺得比寒假待在家休息更能讓自己感受生活的不易。蒙舒欣與休息區(qū)同在19日出現(xiàn)在長崗,過路休息的人逐漸增多,煮粥的大鍋也從一個增加到了三個。
每天最忙的時候集中在上午10時至下午1時許,用蒙舒欣的話說,“只要有手伸過來接粥,我們都遞過去,沒時間抬頭看。”每天下午2時后,路上的摩托車流漸次減少,她也得空休息。下午6時,回家休息,第二天早上7時許,她再返回長崗。
算賬 坐大巴一人280騎摩托兩人158
孔德誠供職于佛山順德一家具廠,去年,是他第一次騎摩托返回廣西桂平過年。在嘗試吃騎摩托車回家過年這只螃蟹前,他已多次搭乘老鄉(xiāng)的摩托回家。春節(jié)期間票難買,“還很貴,坐大巴一人要280元左右”。
在孔德誠心里,春運回家的費用分配,是一筆精細的賬。“自己騎摩托回家,需要加一次油,總共算起來大概130元。路上吃個盒飯,花8元;經(jīng)過六個收費站,每個收費站2元,一共12元。這樣算起來,我和弟弟兩個人一共花158元左右就夠了。”
采寫:南都記者 許方健 實習生 柳雨青 通訊員 李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