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40余座古城遭多重危害文保人員緊缺

時間:2013-11-20 12:42來源:中新網(wǎng) 作者:馮志軍 點擊: 載入中...

圖為位于甘肅張掖市境內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黑水國遺址地?!钇G敏 攝


圖為日漸失落的甘肅景泰永泰古城現(xiàn)貌?!钇G敏 攝


圖為位于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洮州衛(wèi)城全景。 甘肅省文物局供圖


 
  大西北網(wǎng)11月20日訊 據(jù)中新網(wǎng)報道,風吹日曬雨淋等自然破壞,日益頻繁的人類生產(chǎn)生活影響,加之地方政府對文物保護措施落實的“興趣”缺失,目前甘肅保存較完整的40余座古城正面臨著多重危害。面對這些刻不容緩的保護任務,文物保護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嚴重緊缺最令官方“頭疼”。
  
  “事實上,高素質、高質量的文物勘察設計人員和咨詢專家在全國來講都是比較少的。”甘肅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處副處長王旭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面對大量的文物保護任務,甘肅現(xiàn)有的文物保護專業(yè)技術人員及保護技術顯得“捉襟見肘”,二者矛盾日益突出。
  
  據(jù)了解,甘肅境內現(xiàn)存較完整的40多座古城基本以夯土筑成,包括古代城市和古代戰(zhàn)爭防御作戰(zhàn)體系的古城堡,建造時間始于漢代以來,一直延續(xù)至明清時期。這其中,至少有五六座古城目前仍有民眾居住,且生產(chǎn)生活正常。
  
  甘肅現(xiàn)存的40多座古城中,有十幾座已經(jīng)公布成全國重點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存不太完整的古城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或者一般文物點。
  
  王旭坦言,與需要正常進行的文物保護任務相比,甘肅現(xiàn)有的“穩(wěn)定性”文物保護人才缺口至少在一半以上,而在一些保護領域,這種缺口則更大。這不僅會延緩工作進度,文物保護的工作質量也受到影響。
  
  甘肅古城保護現(xiàn)狀堪憂
  
  近期,中新網(wǎng)記者相繼探訪了位于甘肅境內的永泰古城、黑水國遺址等這些或已被廢棄,或依然被后人至今沿用的古城村落,滿目盡是歷史謝幕后的斑駁殘垣和日益凋敝的荒涼。
  
  事實上,如同這些動輒數(shù)百年,甚至數(shù)千年的著名歷史古城,在作為中國文物大省的甘肅境內數(shù)不勝數(shù)。它們都曾在歷史長河中或長或短的繁盛一時,但眼下紛紛盡顯“疲態(tài)”,有的成為無人為津的古城遺址,有的雖有后人“堅守”,但多為“生計所迫”。
  
  近幾十年來,受周邊自然環(huán)境急劇惡化和頻繁的人為破壞,位于騰格里沙漠邊緣的著名明代永泰古城遭損毀嚴重,城內原有的200余戶村民在大約半個多世紀里紛紛“逃離”,如今只剩下70多戶“留守村民”,并且多數(shù)人表示“隨時想離開”。
  
  在位于河西走廊荒灘之上的黑水國遺址如今已成瓦礫遍地、雜草叢生的荒城,除了用土坯夯筑而成的一圈布滿豁口的高大城墻外,城內無一座建筑遺跡。
  
  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這些地處荒郊野外的古城四周基本無有效的保護隔離設施。由于遠離城區(qū),當?shù)卣嗍遣扇【徒O立文保員“看護”或者定期派人巡視的方式進行保護。
  
  多重危害考驗凋敝古城
  
  記者了解到,風吹、日曬、雨淋、洪水、地震等自然因素,居民正常的生產(chǎn)生活與古城保護的矛盾,地方政府在文物保護措施的落實上還有缺失等多種因素共同構成了對甘肅現(xiàn)存古城的危害。
  
  “人為破壞較自然因素對古城保護影響更大。”王旭向記者介紹,古城內或周邊居民的生活生產(chǎn)與古城保護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矛盾,除過保障民眾生活的基礎設施建設外,還有一些古城被作為居住和耕地在使用,比如灌溉或直接在古城墻上開鑿窯洞用于養(yǎng)牲畜的圈舍。
  
  不過,王旭認為,與可控的人與自然危害相比,地方政府對文物保護措施落實的“興趣”缺失,無疑對古城保護影響最大。他說,比如古城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劃定滯后不明確,即使有法律規(guī)定以后,老百姓也并不了解,周圍單位也不清楚,依然按照原來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進行,他們的行為也未被地方政府及時有效的規(guī)范。
  
  王旭說,幾十年來,能給地方經(jīng)濟產(chǎn)生效益的項目或工作會得到高度重視,而甘肅多數(shù)古城知名度不是很高,可觀賞性也不是很強,除了專家學者感興趣,普通人對此沒有興趣,沒有門票收入,地方政府對這種文物保護沒有太大興趣。
  
  在王旭看來,編制緊張亦是一些古城保護困難的要因。他說,沒有專門的人來管理和保護,甘肅目前針對40多座古城設置的專門管護機構不超過10個,絕大多數(shù)沒有專門管護機構,當?shù)匚牟┎块T在力量容許的情況下,一兩個月去現(xiàn)場看一下有沒有破壞,日常保護依靠保護管理水平比較低的“業(yè)余文物保護員”,他們起到“通風報信”的作用。
  
  這一說法與記者此前在永泰古城采訪時的見聞基本吻合。一些古城墻被挖開的洞穴成為生活垃圾的存儲場所,一些電影攝制組為取景搭建并遺留下來的“建筑”內外遍地散落著生活垃圾,一些搬離村民留下的宅子周邊成為了“公廁”和垃圾堆放地。
  
  人才緊缺為保護“首難”
  
  王旭介紹,這些古城都需要盡快加強保護,并根據(jù)不同影響特點制定保護方案,最重要的是制定保護規(guī)范,作為當?shù)卣Wo管理的法律依據(jù),也作為當?shù)匚奈锊块T開展文物保護一個基本手段。
  
  據(jù)了解,最近幾年,中央財政對甘肅文物保護的力度逐年增強,國寶單位的保護工程和保護規(guī)范經(jīng)費能滿足需要。
  
  目前,針對駱駝城、鎖陽城、玉門關、黑水國、永泰古城等的保護方案已經(jīng)編制完成,包括洮州衛(wèi)城在內的六七個古城保護方案正在進行中,剩下的古城保護方案計劃在“十三五”內完成。
  
  眼下的尷尬是,在保護資金充足的情況下,一些保護項目進度較慢,還有一些項目暫時還不能列入議事日程,其主要原因為“文物保護專業(yè)技術人員、保護技術和大量的保護任務矛盾突出”。
  
  王旭將“人才緊缺為保護‘首難’”與中國文物大省陜西進行了比較,從而證明甘肅目前在此方面的實際困難。他說,陜西省級有三支以上的文物保護專業(yè)隊伍,且有諸多專業(yè)高校的支持,其不少市級也有相對比較強的保護力量。但在甘肅,市級的力量非常薄弱,基本上沒有專業(yè)文保隊伍。
  
  王旭坦言,對于著手開展文物保護工作較遲的甘肅而言,目前面臨的古城保護任務較重,因此“迫切需要甘肅境內的大中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社會力量參與到文物保護中來”。以往雖有個別專家、教授主動參與甘肅文物保護,但這種“業(yè)余愛好”未能形成團隊效應,由此工作效果也大受影響。(完)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