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wǎng)2月21日訊,為圓高中時就萌生的“支教夢”,她利用寒假時間遠赴甘肅山區(qū)支教?;貋砗笕詫?23名山里娃念念不忘,自發(fā)組織起為孩子們送溫暖的網(wǎng)絡(luò)愛心募捐。
“人生需要一場說去就去的支教”
20歲,正是人生最多夢想的年紀。而對于20歲的保定淶水女孩李玥來說,放棄溫暖舒適的生活,遠離呵護備至的親人,獨自去遠方支教,卻早已是一個念念不忘的情結(jié)。
她的“支教夢”緣于兩年前。當時正讀高三的李玥偶然聽說一個關(guān)于支教的故事,深深為之感動。李玥說,從那以后,她腦海里常浮現(xiàn)一個畫面:支教老師離開山村小學(xué),孩子們哭著喊著,不讓老師離開……她把自己想要去支教的想法說給同學(xué)聽,大家都覺得她是異想天開。“別不信,我一定會去支教的。”倔強的李玥說。
兩年后,李玥已經(jīng)就讀于承德醫(yī)學(xué)院護理專業(yè),但仍對支教念念不忘,2013年10月,李玥報名參加了自費的“春暖啟夢助學(xué)團隊”。身邊的很多同學(xué)也報了名,但因路途遙遠,大都放棄了,而李玥則頂住壓力,一路通過簡歷篩選、活動策劃等考核,成功入選。怕父母反對和擔(dān)心,李玥最初沒有告訴父母。直到臨近出發(fā)的日子,她才成功說服了父母。
“都說人生需要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對我來說,人生需要一場說去就去的支教。”采訪中,李玥笑著說,“我是90后,可能更堅持夢想!”
那些可愛而懂事的孩子們讓她感動
2014年1月13日,李玥啟程出發(fā)、一路向西,經(jīng)過兩天的顛簸勞頓,來到了甘肅白銀市會寧縣楊崖集鄉(xiāng)劉咀小學(xué)。
這是一所地處海拔2000多米的大山中的小學(xué),只有123個孩子。因師資匱乏,一間教室得容納兩個年級的學(xué)生。李玥負責(zé)三、四年級課程。她一邊傳授知識,一邊盡可能多地給孩子們介紹外面的世界,可環(huán)境的艱苦還是遠遠超出設(shè)想:天寒地凍、沒有干凈的水、黃沙肆虐、糧食和蔬菜短缺……
天氣寒冷,爐子一天滅四五次,她時常凍得兩手通紅;不會做飯的她頭一次做飯,被胡麻油嗆得流淚,切菜時一不留神切傷手指……好幾次,在與家人的電話里,李玥都差點落下淚來,但倔強的她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一切都因為那些可愛而懂事的孩子們!”
有一次李玥變魔術(shù)需要水,向一個孩子借水。那孩子羞澀地說:“老師,我的水不好,是溝水。我能喝,你別喝。”所謂的“溝水”是從路邊溝里直接舀起來的水,沉淀一下就直接喝。這句話讓李玥感動得心酸。
中午時,李玥給孩子們熱飯,可許多孩子都把飯藏了起來,“藏起來的饃饃像硬邦邦的石頭,他們怕我見到了心疼。”更讓她感動的是,孩子們怕老師吃不好,總會想方設(shè)法讓家長送些可口的飯菜來給老師。“一個家里特別貧困的學(xué)生,央求父母殺了家里的大公雞,做好了送到學(xué)校來,說給老師補一補。”李玥至今回憶起來,仍感動得聲音哽咽。
“我想為孩子們多做點事”
荒山野嶺,寒冬臘月,近半個月的支教,讓李玥收獲良多、感觸良多。但她沒有和孩子們正式告別,而是在支教兩周期滿后選擇了悄然離開。
“有個叫化亞鵬的小男孩,多次在作業(yè)里夾紙條問我,‘老師,你明年還會來嗎?’我擔(dān)心正式告別會太傷感。”李玥告訴記者,家訪中曾有家長問她能不能留下來,她心中十分難過,眼淚都流了下來,“作為還在校就讀的大學(xué)生,我現(xiàn)在還無法長期支教,但是我想為孩子們多做點事。”
會寧山區(qū)氣溫極低,山風(fēng)一起,刺骨寒冷。為了御寒,李玥羽絨服里面穿著羽絨馬甲,還穿著兩層棉褲,可還是覺得冷。而孩子們則普遍衣衫單薄,瑟縮地趴在冰冷破爛的課桌上,哆嗦著小手,吃力地寫字。“很少看見穿羽絨服的,他們冬天還穿著家里做的單布鞋。”李玥回憶起一個叫趙康飛的小男孩,在撿毽子時被另一個孩子踩到了手,頓時裂開一個大口子,血流不止。李玥用濕紙巾給他擦手,發(fā)現(xiàn)孩子小手紅腫,都是凍瘡,“用了兩張濕紙巾都擦不干凈。”
為孩子們募集棉衣,成了李玥回來后最迫切的心愿。近半個月來,李玥堅持不懈地在網(wǎng)上發(fā)帖、微博上求助,獲得了網(wǎng)友的廣泛稱贊和支持,石家莊、衡水、邯鄲、保定、北京、深圳、合肥、杭州等地的愛心人士紛紛電話聯(lián)系她進行捐贈。截至目前,已募集到100多件衣物。“我會繼續(xù)想辦法,把這作為我全年的奮斗目標。”李玥說。
期待更多的好心人幫助遠方的山里娃,李玥愛心熱線:18232273633。
(責(zé)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