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縣的職業(yè)農民平常在接受種植方面的技能培訓。富平縣農業(yè)局供圖
大西北網訊 “面朝黃土背朝天”曾是很多人心中農民的形象,現如今,一些農民正在通過學知識學技術改變傳統(tǒng)的務農方式。近日,陜西省20名農民收到了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今年9月,他們將跟其他大學生一樣走進校園,接受為期3年的全日制高等職業(yè)教育。
這20名農民來自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其中2名女性,平均年齡將近38歲,最大的今年50歲,最小的22歲。據富平縣農業(yè)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是當地的種植大戶或規(guī)模經營戶,最多的一家承包了500多畝地。
他們即將就讀的大學是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記者從學校方面了解到,這些職業(yè)農民走的是學校自主招生渠道,經歷了網上報名、審核、文化課考試和面試等“多重考驗”,最終被成功錄取。
同時,這也是陜西省首次錄取職業(yè)農民上大學。
縣農業(yè)局:學費政府買單,農民只要付出時間
記者了解到,這20名將步入大學的職業(yè)農民全部來自陜西富平縣,而負責組織他們報名的是該縣的農業(yè)局。
該縣農業(yè)局的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參加學校這次自主招生主要有兩個條件,一是高中以上學歷,必須有高中畢業(yè)證;此外,“全部都是職業(yè)農民”。
什么是職業(yè)農民?他們和普通農民有什么區(qū)別?記者從陜西省農業(yè)廳的相關文件中看到,職業(yè)農民意為將農業(yè)作為主業(yè)來經營,以農業(yè)經營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以期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
2013年富平縣農業(yè)局啟動對職業(yè)農民的培育,平日里請農廣校的專家給農民培訓種植、養(yǎng)殖、果蔬栽培等方面的技術。去年4月,富平縣和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合作成立了專門的“富平職業(yè)農民培育學院”,此次錄取的20人都曾是職業(yè)農民培育的對象。
據富平縣農業(yè)局負責人介紹,從2013年至今,該縣共培育出初、中、高級別的職業(yè)農民722名。級別的認定有一定的標準和基本條件,如年齡在16歲到55歲之間,同時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在收入方面,初級職業(yè)農民應達到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到10倍。
“他們的學費都由政府來買單,不用擔心學費,他們只要付出時間去學就行。另外我們也在跟學校方面溝通,看能不能有一定的靈活設置,畢竟這些農民也都有很多的活兒要干”,據富平縣農業(yè)局負責人表示,該縣對職業(yè)農民還有一些相應的扶持政策。
校方:將獲得跟普通學生一樣的大專學歷
錄取這20名職業(yè)農民的學校所在地為楊凌,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農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示范區(qū),也是中國首只克隆羊“陽陽”的誕生地。
從2013年開始,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與一些地方政府聯合設立“農民培育學院”,教授農民專業(yè)知識,目前已經和渭南市富平縣、延安市洛川縣和咸陽市彬縣開展了合作。
據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初期的報名和篩選,共有28個人進入文化課考試,最終錄取了20個人。”考試內容和普通高考生一樣,筆試分為數學、語文、英語,滿分各100分。
筆試之后的面試“共有5名面試官組成面試小組,主要考查社會、生活和邏輯方面的綜合知識,此外還涉及一些與職業(yè)農民所報考的專業(yè)相關的內容。”通過筆試和面試的加權排名,學校最終確定了錄取名單。
此外,記者了解到,因為課程設置和學習內容的區(qū)別,這20名學生將單獨設班。3年的全日制學習之后,這些職業(yè)農民將獲得跟普通學生一樣的大專學歷。
■ 釋疑
學習與務農兩者如何兼顧?
專家到田間上課,每周4天課,農忙時可放假
為了方便職業(yè)農民處理家務和農務,他們一周上4天課,還會根據農忙情況設立芒假和秋假等,“他們家里有地,有時要摘蘋果,有時要施肥打藥,要讓他們在教室坐著上課就不太符合實際了。”
校方負責人告訴記者,因教學對象是職業(yè)農民,所以在教學培養(yǎng)和課程設置上和一般學生略有區(qū)別,“實踐方面的課程會增多,甚至可以請農業(yè)方面的專家到田間地頭兒去上課,比如樹怎么剪枝。普通學生有英語課,對職業(yè)農民來說可能要弱化。”
■ 對話
職業(yè)農民:最盼學到農業(yè)新技術
今年23歲的翟晨是富平縣軍寨村人,因為規(guī)?;洜I,他家共承包了300多畝地,種植梨、葡萄以及蔬菜、小麥和玉米;與翟晨明顯不同,今年50歲的于鄭州是20個被錄取的職業(yè)農民中年齡最大的,他經營著30畝的園子,專門種植蘋果。
新京報:平常在種地的過程中遇到過什么問題?
翟晨:去年冬天種的白菜和今年種的有機菜花銷售都不行,去年白菜種了80畝,價格很低,當地是1毛錢1斤,我們運到青海西寧能賣到四五毛錢,但是太多了拉不過來,最后賠了將近10萬塊錢。
于鄭州:家里的果樹平時套袋、收花和摘果子都要雇人,忙的時候要雇十五六個人,每個人每天的工價是80塊,支出還是很大。
前幾年果子收成不好,對施肥和農藥研究不透,果子雖然長得不錯,但是面向上脫不了肥,很難看,賣不上價格去,比如人家的能賣3塊錢,我只能賣一兩塊。
新京報:當時為什么選擇報名參加學校的考試?
翟晨:村里像我這樣的年輕人很多在外面工作,我們留在村子里種地也不容易,我對這些東西比較感興趣,關于規(guī)?;N植和科學種植,想了解更多的知識。
于鄭州:我種果樹有20多年了,雖然懂怎么種,但是現在農藥和化肥發(fā)展得很快,地下的營養(yǎng)調節(jié)和病蟲害也在變化,會產生抗藥性,我們平常只是摸索出一些實踐經驗,但是理論上還差得遠。之前農廣校的老師講種植方面的技術,我覺得挺新鮮的,所以這次就報名了。
新京報:當時考試考了什么內容?有沒有難度?
翟晨:考了數學、語文和英語,題比較簡單,我2012年高中畢業(yè),學起來比較容易,好像考了270分。
于鄭州:我1986年高中畢業(yè)的,但是考試成績還不錯,上學的時候就喜歡學英語,今年兒子中考,我平常也看了看他的英語書。
新京報:最想從學校學到什么?
翟晨:我現在還比較年輕,種植的經驗不足;我爸是老一輩兒,種植方面比較傳統(tǒng),沒有科技性。最想學科學化種植,不是傳統(tǒng)的。專家各有各的辦法,我希望根據他們教的內容自己琢磨,看能不能得出自己的方法。
于鄭州:現在農業(yè)上總出新技術,比如水肥一體化,把水和肥料放在溶解池里,直接灌溉到樹根上,肥料就不會揮發(fā)。這些新技術都要慢慢學,最想了解的還是對果園的施肥、農藥管理。
新京報:家人對你去學校學習是什么態(tài)度?還有什么顧慮?
翟晨:挺贊成的,我也比較感興趣,我爸種了大半輩子的地,他那么辛苦,但是并沒有特別成功,所以我想改變一下方法,試一下看看能不能做得更好。
于鄭州:老婆一開始不愿意,說家里一大攤子事兒需要管理,后來我給她做工作,說技術要是學好了才有收益,她就沒話可說了。還是擔心跟不上進度,因為像我這個年齡再學東西,時間和精力上都沒辦法安排,所以我打算在學校集中學習,然后回家之后自學。
另外雖然我記憶力不如年輕人,但是實踐的時間長了,有這個基礎,我估計也不會太難。
專家說法
最重要的是保障“學有所得”
對于高校中的農業(yè)教育,中國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暉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在農民和農業(yè)教育方面,產出轉化有限,總體來說還處在比較落后的水平,尚缺乏相應機制,一些學生在學校里接受相應的教育,但在就業(yè)時比較困難。
儲朝暉表示,對于職業(yè)農民走進高校,要看有沒有明確的專業(yè)方向,最主要的是要保障“學有所得”,同時在教學方面,應該著重考慮實際生產的需要,甚至其中每個地域都有自己的生產種植特點,要多聽學生在教學方面的需求,從而為實際生產服務。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