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功勛”——云南昆明西山上靜靜矗立著一座9米高的紀念碑,基座上刻著這四個大字。這塊紀念碑就是“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為了紀念那些抗戰(zhàn)期間為祖國奮戰(zhàn)的華僑赤子。
“當初從南洋回到云南的時候,已經準備好犧牲了,就沒想過要活著回去。”如今已經101歲高齡的羅開瑚老人,是目前云南唯一健在的南僑機工。1939年7月,年僅21歲的羅開瑚隨第八批南僑機工服務團的300多名熱血青年一起坐船回國,經過短暫軍事訓練后,迅速投入戰(zhàn)斗。
全長1146公里的滇緬公路,就是羅開瑚這些南僑機工的主戰(zhàn)場。當時,羅開瑚的任務是和戰(zhàn)友們將臘戍的軍需物資運到畹町。滇緬公路沿途都是崇山峻嶺,行走在懸崖峭壁的羊腸小道上,稍有不慎就會掉入萬丈深淵。
除了行車艱難,南僑機工們還面臨著瘧疾的困擾。不少機工患上這種惡性疾病,犧牲在運輸途中。敵人的轟炸更是家常便飯,一旦汽車被打中,幾乎難以生還。“時常有戰(zhàn)友犧牲在敵人的炮火下。”羅開瑚回憶。
在槍林彈雨、毒蟲猛獸圍追堵截下,南僑機工們日夜不休、風雨兼程,搶運軍需物資及兵員,組裝維修車輛,確保了抗戰(zhàn)生命線暢通。
羅開瑚、廖國雄、陳夢秋……在昆明市大觀街道南僑機工社區(qū)的英名墻上,工工整整刻著3192個名字,每個名字背后,都有一位南僑機工舍生忘死報效家國的故事。
《人民日報》(2018年11月18日08版)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