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我們對文旅市場復蘇還持謹慎樂觀態(tài)度,現(xiàn)在已經是相當樂觀了。”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qū)單日迎客近3000人次,景區(qū)服務中心主任李瑛感嘆。
截至4月6日,敦煌市內莫高窟等六大景區(qū)今年已累計接待游客30.5萬人次,同比增長214.61%,比2019年同期增長25.86%。
4月5日,觀眾在敦煌研究院蘭州分院敦煌藝術館參觀。新華社記者陳斌攝
近10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絲路旅游持續(xù)火爆。2013年至2019年,敦煌年接待游客從402萬人次增長至1337萬人次,每年的游客增長量都超過百萬人次。高速增長突遇剎車,曾給從業(yè)者帶來沖擊。
如今,春到敦煌。上午9點,莫高窟數(shù)字展示中心已座無虛席,觀眾靜靜欣賞著古老洞窟的“青春模樣”;曾經春風不度的玉門關,如今游人不斷,人們置身關隘感受滄桑……
“跟做夢一樣,一天說了八百遍震撼。”從魏晉壁畫到大漠落日,敦煌給了來自南方的游客小陳無數(shù)驚喜。她穿上古裝拿起琵琶,拍攝了一組黃沙為背景的照片,用影像留下了這段記憶。
絲綢之路的深厚文化,吸引著五湖四海的人們前來懷古。
有莫高窟“姊妹窟”之稱的榆林窟,地處甘肅瓜州的榆林河谷,西夏和元代洞窟尤具特色。從最近的機場出發(fā),光是往返就要花費四五個小時??v然路途遙遠,卻擋不住游客的熱情。榆林窟文物保護研究所介紹,截至4月6日,榆林窟今年累計接待游客1.18萬人次,同比增長251%,比2019年同期增長149%。
世界文化遺產點麥積山石窟,今年的旅游形勢同樣喜人。截至4月6日,麥積山石窟今年接待游客已近9.8萬人次,為歷年最高。“不僅游客人數(shù)增多,大家對文化的需求也更多了。要講解的、看特窟的,都明顯比以前多,我們忙得停不下來。”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講解員黎澤坤說。
4月1日,游客在麥積山石窟參觀。新華社記者方欣攝
面對獨特的風景文化、蓬勃的旅游需求,文旅從業(yè)者不斷創(chuàng)新業(yè)態(tài)。
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有霞介紹,根據(jù)游客的個性化需求設計定制游成為新發(fā)力點。“游客可以體驗陽光早餐、星光晚餐。大漠中享用當?shù)貢r令的蔬菜水果和新鮮牛羊肉,別有一番趣味。西餐等新菜品正在研發(fā)中。”
可帶走的文旅產品,讓旅游不再止于“此情此景”。
夜幕低垂,敦煌書局燈火通明。這里集納的1萬余冊各類敦煌書籍,吸引著眾多敦煌文化愛好者前來參觀購買。已營業(yè)44年的敦煌賓館里,也開起了文創(chuàng)商店。從香氣撲鼻的咖啡到各類絲巾、背包,店里滿是年輕人喜歡的東西。
3月16日,游客在敦煌夜市游覽。新華社記者陳斌攝
“我們研發(fā)了20個系列2000余款具有敦煌特色的文創(chuàng)產品,累計發(fā)售了13期數(shù)字藏品,在文化、藝術、科技的碰撞中探尋著新可能。”敦煌文旅集團總經理王立軍說。
敦煌市委書記石琳說,文旅產業(yè)正在從“賞風景”向“品文化”迭代,針對這一變化,敦煌正在加大力度培育研學等深度游、創(chuàng)新文化消費場景,讓更多人理解中華文化、增進文化自信。(新華社記者張玉潔)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