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而第二件事,譚延闿知道后很是氣憤了一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時勢的變化,他也就釋懷了。事情是這樣的:當年會試的時候,譚延闿本是第一名,理應參加殿試,但因為他和譚嗣同同姓的緣故,主考官們怕惹老佛爺慈禧不高興,于是思量再三,最終決定把他的名字從殿試名單中剔除,后來慈禧看中了劉春霖的試卷,因為當時大清太需要“春風化雨、甘霖普降”了。這個故事我們早有耳聞,卻想不到倒霉鬼居然就是譚延闿。
文章摘自《大清孤兒》 作者:扎不棱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湖南人譚延闿年輕時有兩件事讓他非常難過:一件事是總有人稱他為“小老三”;另一件事則是,他考中的本是進士第一名,但因為是湖南人,又姓譚,所以被一些官員生生給抹下去了。
針對第一件事,他特意問過自己的母親。他的母親哭喪著臉對他講:“因為我是你父親的小老婆,你為庶出,所以大家才叫你‘小老三’呀!”
懂事之后,譚延闿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父親家里的丫鬟,后來被父親納為妾,肚子倒有出息,生下了譚延闿,可待遇與尊嚴上并沒有得到太大改善。全家吃飯時,大奶奶二奶奶舒服地坐在那里吃,她必須站立一旁服侍家主,等大奶奶二奶奶吃得肚皮鼓鼓去睡覺了,她才可以上桌。
譚延闿知道自己因為是小妾的兒子而受到這樣的待遇后,很是憤慨。所以即使他后來老婆死掉了,他也堅持不再娶。
民國五年,他的妻子病逝,此時,譚延闿正值中年,最該有個女人的時候,可他堅持不續(xù)弦。民國九年,他最崇拜的孫中山先生親自為之做媒,也被其婉言謝絕。譚延闿生母去世時,其住宅在譚家祠堂之后進,靈柩出門,須過祠堂大門,族中人謂非正室靈柩,不準從正門抬出去。譚延闿乃仰睡于靈柩之上,聲稱自己已死,令人將靈柩由大門抬出去,族人無法阻撓。這可以看做是為其母親爭了一口氣。
不過,他母親的身份倒是對他后來的為人處世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想想看,一個總看人臉色活著的人,從小就學會了如何委曲求全,如何小心行事。按俗話來講就是,小心走路,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得罪任何人。
而第二件事,譚延闿知道后很是氣憤了一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時勢的變化,他也就釋懷了。事情是這樣的:當年會試的時候,譚延闿本是第一名,理應參加殿試,但因為他和譚嗣同同姓的緣故,主考官們怕惹老佛爺慈禧不高興,于是思量再三,最終決定把他的名字從殿試名單中剔除,后來慈禧看中了劉春霖的試卷,因為當時大清太需要“春風化雨、甘霖普降”了。這個故事我們早有耳聞,卻想不到倒霉鬼居然就是譚延闿。
譚延闿出生于杭州,當時正是他父親任浙江巡撫時。他七歲開始讀書,把書讀得很讓人吃驚。他父親雖然有幾個兒子,但大都不成器,只有這個小兒子譚延闿被他認定是讀書的好苗子。
光緒十八年(1892年),譚延闿從福州回湖南應童子試,入府學為附生。二十三年(1897年)應鄉(xiāng)試優(yōu)貢,中。譚延闿二十八歲時中了舉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中進士,被點為翰林,同年七月到職,但不久,他的老父親死了。譚延闿就請假回到湖南。
回到湖南后,他就遇到了一件古怪事。當時革命黨人黃興、宋教仁等創(chuàng)立華興會,籌備在長沙發(fā)動起義。不過不幸的是,提前就有人把消息放了出來,湖南巡撫密令相關(guān)人等捉拿這二人。譚延闿知道這一消息后,請負責追捕兩人的官員吃飯,替二人說好話。當時,清政府的大部分官員都是只吃飯不干活的懶狗,吃了譚延闿的飯,大家彼此又很熟,就把追捕的步伐放慢下來,黃、宋二人得以逃脫。
湖南人在趕革命時髦上非常有先天優(yōu)勢,大概是盛產(chǎn)辣椒和窮得要死之緣故,但凡湖南的讀書人似乎都看不慣清政府的一切。譚延闿雖然是清政府欽定的進士,可在周圍人的影響下,“立憲”、“改良”等讓清政府非常頭痛的新名詞,譚延闿卻學得很快??梢哉f,這個時期的譚延闿是激進的。
修鐵路,或者說讓鐵路權(quán)掌握在中國人手中,是譚延闿一直為之努力的事情,從他回到湖南直到辛亥革命前,譚延闿一直在鐵路方面奔走籌辦,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辛亥革命爆發(fā)之前,他在湖南投入了“保路”運動,與四川的保路運動遙相呼應。但清政府不讓人民保護鐵路,而是幫著帝國主義爭奪鐵路,保路運動失敗后,譚延闿對清廷失望到極點。但失望歸失望,他還是沒有革命的想法。因為他是立憲派,立憲派是維護清政府的,革命派是要革清朝性命的。譚延闿即使再激進,他老子當年的諄諄教誨還依稀可聞,他也不可能全都給忘了。
當時,革命派與立憲派準備合作,一起跟清政府攤牌。譚延闿參加了談判會議,他旗幟鮮明地表明,即使清政府是沒有救了,但也不至于每個人都要背著一包炸藥沖上去玩命,應該用文明的方式“革命”,即所謂“文明革命”,“換旗換印”。
這一下就把革命派的人惹惱了。想當年,陳勝革命為了什么?還不是為了吃點好的,在社會上有個地位?“文明革命”是什么?不就是清政府把旗換了,把官員的官印換了,然后繼續(xù)當他們的官!
革命派哪里肯干!他們?yōu)槭裁匆锩??目的就是要把清政府推??!這種“換主子不壞尊卑秩序”的思想顯然不能為革命派認可。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