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思明
考察當代紀實類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歷史現(xiàn)狀,舉凡堪可烙印“成功”二字的作品,需要滿足三個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條件:重要的選題和宏大的題材;權威性文獻性在場的真材實料;知識分子良知立場和作家的獨立思考與獨家發(fā)現(xiàn)。讀了劉斌先生25萬言的報告文學《崛起水晶城》,感覺作品在這三個方面都有可圈可點的臻達。其敏銳之發(fā)現(xiàn)、靈秀之筆觸和探索之勇氣,賦予這部橫跨建筑高科技與現(xiàn)代體育兩個陌生領域題材的報告文學作品以獨特而豐滿的文體表現(xiàn)。緣此,我以為,稱之為一部優(yōu)秀的科技體育題材報告文學作品,當非溢美。
劉斌寫作《崛起水晶城》,并非一時沖動、心血來潮,實為基礎雄厚、準備充分:從北京來深圳工作十年,之前曾在北京一家中央媒體工作,其間采訪過1990年北京亞運會,1999年第22屆萬國郵聯(lián)大會,還有幸現(xiàn)場觀看了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2001年北京大運會閉幕式。正是因為這些特殊非凡經(jīng)歷,數(shù)月前他接到深圳大運中心規(guī)劃與建設指揮部電話,邀請其寫作大運場館建設報告文學。深圳是一座幾乎天天都能見證奇跡的城市,值得書寫的素材太多太多,傾其一生精力也寫不完的感人故事。作為一名作家,生活在深圳是幸運的。2007年,劉斌創(chuàng)作長篇報告文學《深圳1號——深港西部通道建設實錄》并獲獎;2008年,他寫作報告文學《紅樹成林傲海天——殘友兄弟的故事》引起熱烈反響。在重大事件發(fā)生的時候,作家不能缺席,劉斌常以作家鐵凝這句話自勉。寫現(xiàn)實生活中重大題材,進行宏大敘事,無疑是個苦差事,個中甘苦,非過來人難得體會。筆墨當隨時代,文與歷史同行,這是一個義務,更是一種責任。大運會即將在深圳舉辦,全新的大運場館也已交付使用。以“深圳速度”加“深圳質量”建設這些偉大建筑,僅僅用了三年多時間。報告文學《崛起水晶城》以審美藝術的筆觸,成功呈現(xiàn)期間那許許多多震撼心靈、鮮為人知的故事,在短短4個月時間內,作者采訪600余當事人,占有大量第一手材料,嘔心瀝血,扎實寫作,終于拿出這部25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并由人民日報出版社于近期正式出版。毋庸置疑,大運會將會在深圳歷史乃至中國、世界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關注體育賽事的同時,人們也許最容易忽略大運場館的建設者們,難以看到他們用心血與汗水創(chuàng)造的一個個人間奇跡。也許,正是在此意義上,劉斌的報告文學寫作就有了不一樣的價值。
就藝術審美角度看,作者采用散文筆法,揭示場館建設全貌。在采訪和寫作中,劉斌對大運中心、大運村的價值、作用、影響、意義的認識也在步步深入。如果把大運場館理解為一座座普通的場館建筑,就太平庸和蒼白,它們的誕生同這個時代有關,不僅僅是深圳發(fā)展中的里程碑式建筑,也是一座賴以體現(xiàn)國家精神的豐碑。通過大量采訪,作家有緣認識了大運中心、大運村建設的組織者、指揮者——深圳建筑工務暑,他們不愧為政府工程集中管理的鐵軍,他們在建設過程中提出的“精品、專業(yè)、高效、廉潔”口號在項目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豐富升華。面對大運中心、大運村的多年規(guī)劃、建設歷程,面對多個局(委)、多個規(guī)劃、科研、設計、監(jiān)理、施工單位、怎樣編織出一張經(jīng)緯分明、條理清晰的文字大網(wǎng),怎樣搭起結構密實、布局合理的框架,劉斌展露了一個作家的獨特才智,他用詩化形象語言,舉重若輕地建構起龐大的工程構架。多年記者生涯,較深的散文寫作功底,以及不止一部報告文學作品的寫作基礎,使得《崛起水晶城》的許多章節(jié)寫出了精彩,展示了優(yōu)美,如“鋼鑄輝煌寫春秋”、“風光獨秀大運村”等章節(jié)的敘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讀之如入其境,人物呼之欲出。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是詩與畫的綜合創(chuàng)造。一般寫建筑容易陷入枯燥,大運中心一場兩館的設計風格令人傾倒,感染了作者,使他參透建筑是有生命的,不只居住和使用功能,還承載著厚重的精神和文化意義。作者非常喜歡建筑,多年來收藏上萬張中外建筑明信片,拍攝無數(shù)建筑風光照片。建筑背后是一段濃縮歷史,他深諳個中三昧,并通過個人的獨特寫作,讓更多的人得以了解這段鮮為人知也不可復制的歷史輝煌。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