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蔣介石自己謙虛謹慎,兩袖清風,但對周圍的腐化現(xiàn)象他卻采取寬容態(tài)度。他對其夫人家族(指宋子文家族)及其親屬便是如此。 |
本文摘自《蔣介石傳》 作者: (美)布賴恩·克羅澤 出版: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與我們這個時代的其他軍人政治家一樣,蔣介石是個無所畏懼的人,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在精神上都是這樣。然而,他只是一個戰(zhàn)術大師而非戰(zhàn)略家。他的真正天才是善于搞政治陰謀。
蔣介石對希特勒納粹及法西斯主義產(chǎn)生了極大興趣,于是派次子蔣緯國赴德國深造,受到希特勒兩次召見,并組建一個法西斯機構(gòu)“藍衣社”……
蔣介石兩眼長得炯炯有神,經(jīng)常留著光頭,蓄著短須,帶有一股軍人的風度。
但是,他的神情卻不可思議--這并非因為他不擅言辭,而是因為他總是掛著一臉中國人特有的謙恭的微笑。
他演講時帶有濃重的浙江口音,聲音高亢,語調(diào)急促。這使得他有別于來自外省的大多數(shù)僚屬和追隨者。
蔣介石從不費心思去學習北京話--標準的漢語,更不用說外語了。他掌權(quán)之后每月要向規(guī)模宏大的孫中山紀念會致辭。雖然他的方言刺耳難懂,但與會者卻不得不洗耳恭聽。此時的蔣,不僅是一個典型的中國人,而且是一個典型的浙江人。
蔣介石不接受外國的影響,但卻娶了一位中國基督教牧師的女兒,她受過美國教育,后來一直擔任蔣的隨身翻譯。蔣介石不懂外文,他的官方傳記作家董顯光,20世紀20年代后期曾給他做過數(shù)月英文教師。
董后來披露說:“蔣公因政務繁忙,很快放棄了英語。”蔣介石后來教育其子蔣經(jīng)國吸取他的教訓,要學好外語。
蔣經(jīng)國在《我的父親》一書中引用了1922年和1923年他父親的幾封信。這些信要求他必須掌握英語。1943年,當蔣經(jīng)國三十五六歲時,他父親還致信要求他每周花6小時學習英語,尤其是英語語法與閱讀。
老蔣樂觀地說:“吾兒俄文基礎良好,學習英文必易。”
蔣夫人宋美齡是舉世聞名的美人,根據(jù)臺灣的官方傳記,她是蔣的第二個妻子,事實上如果把1912年蔣的一位側(cè)室算上,她則可說是蔣的第三甚至第四個妻子。
蔣委員長及其夫人的確在民眾中樹立了無懈可擊的美滿姻緣形象。1927年蔣介石與宋美齡結(jié)婚時,他的青春之火正熊熊燃燒。
然而,青年時代的蔣介石,是個有名的風流人物,對上海的青樓了如指掌。他一方面放蕩不羈,另一方面又遵循孔道,堅持克己自律。
他的確是一個意堅志強的孔道徒子。由于與基督徒結(jié)婚,他又成了一個虔誠的基督徒。
在他那個時代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中,此種怪誕的姻緣屢見不鮮。此外,其他許多事情同樣是人們了解蔣的生平與性格的關鍵。他參加了推翻清王朝的1911年革命,是“革命之父”孫中山的信徒。他也因此自詡為一個革命家。
蔣介石以為,革命就是民族主義,對內(nèi)推翻封建皇帝,對外結(jié)束民族屈辱。但是,在其他方面,在關于國家組織學說、社會行為方式以及中國傳統(tǒng)社會和森嚴的等級制度等方面,蔣介石卻是一個頑固的保守主義者。有人甚至認為他是一個反動分子。
盡管蔣介石參加過推翻清朝的革命,但他無法理解革命的勇往直前與銳不可擋之勢。
他徒勞地阻止革命潮流的進一步發(fā)展,企圖在軍閥混戰(zhàn)中奪取政權(quán)而黃袍加身。
蔣介石最后失敗了,他被迫下野,并失去了在中國大陸的統(tǒng)治而被迫逃至臺灣,建立起他的避難所。
早期的葡萄牙探險家曾稱臺灣為“美麗的島嶼”。蔣介石晚年統(tǒng)治著一個微型的“大國”。他身后留下了一個富饒繁榮的工業(yè)化臺灣。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