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如此類的趣話讓法國人對魁北克的法語十分撓頭。常聽到法國人笑談來到蒙特利爾倒不懂法語了,這正像“雞”能同異族的“鴨”講,卻與同族的“雞”講不通了。為此,著名的旅游書籍出版社Ulysse出版了《歐洲人在蒙特利爾》,列舉了大量魁北克法語的特殊詞匯和表達方式,為從歐洲初來蒙特利爾工作、學習和旅游的人指點迷津。
法蘭西外“最法國”
在北美這塊遼闊的大陸上,英語世界是“汪洋大海”,唯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獨樹一幟,尊崇法語。居住在美國和加拿大其他省份的人們,特別是那些從未到過北美大陸之外、又夜郎自大地以為美國就是世界、英語就是世界語言的美國人,一進入魁北克的蒙特利爾市,突然就像到了另外一個星球,舉目皆為法語的路牌標志,滿耳聽到的盡是一個字也不懂的語言,頓時便傻了眼。抱怨之余,他們不得不承認這里的確有著與北美不同的另一種文化氣息,吸引了許許多多沒有條件去歐洲旅行、又希望體驗法蘭西風情的北美人士。
蒙特利爾市最具法國情調的當屬市中心的拉丁區(qū)和橫貫這個區(qū)的圣丹尼大街了。體驗拉丁區(qū)情調的最好方法是騎上一輛自行車,晃晃悠悠地在拉丁區(qū)里走街串巷。
圣丹尼大街就熱鬧多了。上個世紀20年代,這里曾是法語的知識分子、哲學家、藝術家云集之處,現(xiàn)在留下了一些舊書店和形形色色的藝術品小店。除此之外,大街兩側排滿了大大小小的餐館:法國風味、意大利風味、西班牙風味,拉丁區(qū)嘛,當然沒有麥當勞肯德基的位置了。這些餐館有幾個共同特點,一是裝潢都不太講究,透著拉丁民族灑脫隨意和懶散的風格;二是不論餐館大小,一律設有露天茶座,大的建有街廊和可拉開的落地玻璃窗,小的在路邊隨意放上幾把塑料桌椅。只要天氣好,顧客很少愿意在昏暗的屋里就座,而露天茶座上則座無虛席。
按中國人的眼光,桌上也沒有什么美味佳肴,一盤沙拉,一團意大利面條,一塊煎肉,卻像模像樣擺得一本正經,當然,少不了一杯紅酒。桌邊的人與其說是在吃,不如說是在看,手握刀叉半天往嘴里送一口吃的,有一搭無一搭地與同桌聊著天,眼睛卻懶洋洋地看著街上的行人:身背相機、東瞧西看的游客過去了,背著沉重書包、穿著打補丁的牛仔褲的學生過去了,長發(fā)飄逸、風情萬種的漂亮姑娘過去了,頭上沾著亂糟糟發(fā)辮、穿著皺巴巴亞麻衫、打著彩色綁腿的波西米亞藝術家過去了。似乎露天茶座上的食客坐在那里的唯一興趣就是觀察這些來來往往的過路人,這倒頗具巴黎的神韻。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