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乩洗迕褚笾ッ簦?年前自愿組織村民去山上義務守護紅軍墓。他們輪流進山,拔除墳頭荒草,新砌被雨水沖垮的墳塋。有游客來便提供茶水,充當免費講解員。
紅軍墓前的義務講解員
|
“你看,這塊無字墓碑就是紅軍當年給犧牲的戰(zhàn)友立下的。”老殷一邊用手清理著墓碑上的雜草,一邊給前來祭拜的人熱心介紹。這些天,殷芝敏開始每天到墓群去義務講解。
老來看護紅軍散墓,是他多年前的心愿。
殷芝敏土生土長在沙溪大城寨,70多年前紅四方面軍在通江幾場英勇慘烈的大仗,他從小就聽父親講過無數(shù)遍。“那時候,通江很多貧苦百姓看到紅軍打土豪分田地,踴躍參軍。我父親的兄弟叫殷占華,就在戰(zhàn)斗中犧牲,堂兄殷占禮也犧牲在這里。”戰(zhàn)事慘烈,紅四方面軍1934年將總醫(yī)院遷到通江王坪鎮(zhèn),由于當時缺醫(yī)少藥,重傷的紅軍戰(zhàn)士無法得到治療,長眠在了王坪。總醫(yī)院附近掩埋不下,就抬到后山散葬。殷芝敏家的兩個紅軍烈士伯叔就是散葬的,“不曉得葬在何處”。
而今百姓日子越過越滋潤,前幾年,殷芝敏的兒子外出打工掙錢,他和老伴只需在家侍弄田地,負擔小了不少。不過,看到大城寨附近山上散落的紅軍墳塋,他的心總不能平靜,“很多人還不知道,這里掩埋著紅軍烈士。不能讓這些革命先烈被遺忘!”
山上小屋留有紅軍遺物
2004年,殷芝敏住進大城寨山上一座寺廟旁的小屋,開始守護長眠在此的烈士英靈。他的這個舉動自然遭到家人反對。“不在家享福,腦殼進水了。”村子里也有人嘲笑他。他苦口婆心給家人做工作,“我無非就是花點時間,出點力氣。”殷芝敏游說村子里的幾個老村民和他一起自愿做這件事。
殷芝敏等人住在一間土墻平房,墻體因為年代久遠,有些風化開裂,于是用編織袋釘在墻上遮風蔽雨。奇特的是,這間房屋至今還有紅軍當年留下的一些遺物:石制大水缸、條石砌的菜板、石床、專門杵中藥材用的大石窩,為祭奠犧牲戰(zhàn)友沒刻完的無字墓碑。
剛開始,殷芝敏從家里背米解決一日三餐。時間長了,殷芝敏和幾個老村民干脆開荒自己種地,種下時令蔬菜,解決自己生活的后顧之憂。
去山上守墓,要繞過幾道寨門,途中還要經過幾道梁和峽谷。有一年農忙時節(jié),守墓的幾個村民有事抽不開身。連日大雨,殷芝敏放心不下,抽空上山。結果回家途中天色已晚,不小心腳下一滑,溜下山七八米,他緊緊抓住路旁的灌木,才沒有摔下山崖。
殷芝敏他們住進山里后,從荒草叢生的山林清理出紅軍墳塋。他們還摸清了紅軍散墓的數(shù)量,251座墳墓里掩埋了800多位紅軍。“其實,我們也就只是檢查一下,哪些該加固的加固而已,并沒做啥子事情。”殷芝敏說。
年過六旬的殷芝敏和4個老村民,一守就是7年。“今后,誰來繼續(xù)守護紅軍長眠之處?”據悉,殷芝敏他們心中的這個問題即將得到解決:王坪即將打造成國家AAAA級紅色旅游景區(qū),屆時將把大城寨納入整體規(guī)劃,并聘請專門的人員進行陵園管理。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