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出家的傳說,事出有因,正如史學大師陳垣先生所說:"彼據(jù)《清涼山贊佛詩》等模糊影響之詞,謂順治果已出家固非,然謂絕無其事者亦未為的論。"陳垣老還曾撰有專文,說明"順治出家之說,不盡無稽,不過出家未遂而已。"據(jù)有關佛教典籍,如《憨璞語錄》、《續(xù)指月錄·玉林傳》及《玉林年譜》、《北游集》等書記載,從順治十四年起,他與當時南北名僧木陳、玉林、憨璞聰、溪森等都有密切交往,順治曾封玉林為"國師",并請玉林為自己取法名"行癡",號"癡道人",且執(zhí)弟子禮。他還請茆溪森為自己化度剃發(fā),《續(xù)指月錄》曰:"玉林到京,聞森首座為上凈發(fā),即命眾聚薪燒森。上聞,遂許蓄發(fā)乃此",說明順治本已決心出家,經(jīng)勸阻方罷(見陳垣《湯若望與木陳》載《陳垣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0月版)。吳梅村的《清涼山贊佛詩》與各種野史、演義中關于順治出家的傳說,似乎都是緣于順治好佛的事實。
截至目前清史學界有關順治的研究成果,較為一致的看法也都是認為順治晚年確信佛、好佛,也有出家之念,但終未成為事實。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對于中國歷史上的各朝各代都有不少演義和傳說,而關于清代宮廷的傳說尤多,原因何在?我想主要是:其一,清朝乃由滿族居統(tǒng)治地位,滿族作為一個少數(shù)民族,有著不同于漢族的各種社會習俗,人們從有趣與好奇心理出發(fā),編撰各種引人入勝的傳說;其二,在明清易代之際及辛亥革命時期,一方面由于"華夷之辨"的觀念支配,另方面出于反滿、排滿的政治斗爭需要,多有敵視與鄙棄滿族的心理,出于宣傳需要,人們編撰了各種帶有丑化和夸大其詞的傳說。今天,從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之間的團結(jié)友愛出發(fā),對之應有科學地分析;其三,宮廷內(nèi)部的政治權力之爭異常尖銳和復雜,加之宮闈之內(nèi)又十分神秘與森嚴,發(fā)生在宮廷內(nèi)的各種事件,經(jīng)過口耳相傳,難免失實。再加各朝統(tǒng)治者,又常常根據(jù)政治風云變幻而篡改各種官書檔案,因此,今人對于社會上流傳的各種清代宮廷的傳說,應明析有關史料的真?zhèn)?,科學地予以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