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我與“合肥四姐妹”的緣分(2)

時間:2013-02-07 09:11來源:新聞午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別人都說我們結婚七十多年來沒有吵架,就因為我們的親戚經常向我們的保姆詢問此事。其實我們也有吵架,不過我們吵架不會高聲謾罵,不會讓保姆聽到的,也沒有鬧幾個小時的,一般是三兩句話就吵完了。還有一點,我們吵架通常不是為了兩個人的問題,而是因為其他人的問題。的確,我們的婚姻生活是很和諧的。到了北京,一直到我老伴去世,我們每天上午10點鐘喝茶,有的時候也喝咖啡,吃一點小點心。喝茶的時候,我們兩個"舉杯齊眉",這當然是有一點好玩,更是雙方互相敬重的一種表達。下午三四點鐘,我們又喝茶,又"舉杯齊眉".有朋友來家里特別是記者,看到我們"舉杯齊眉",都覺得有趣得不得了。這就對家庭和諧起到作用。還有,我們相信外國哲學家的一句話:"不要生氣!"許多人問我們長壽之道,我們想不出什么道理,可是我們相信不要生氣。因為,外國一位哲學家說:"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是完全對的。


  對兒子周小平的教育,我花的工夫最少。他在蘇州最好的小學讀書,中學在上海又是最好的,大學是北京大學,后來到科學院工作。本來我想讓他到美國讀書,解放了不能去,科學院派他到蘇聯(lián)去讀書,后來中國開放了,他又到美國最好的氣象研究所待了一兩年。我對他沒有多大幫助,他搞科學,我不懂科學。


  對孫女周和慶,我很遺憾。我們帶了她到小學一年級,后來就"文化大革命"來了,小孩就離開了我們到她媽媽那邊去,因為我們是"反動學術權威",受沖擊,小孩在我們那邊不方便。從此以后,她就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就不受我們的影響,我們沒有方法指導她。



 

  "合肥四姐妹",婚戀皆有趣


 


  與我們相比,大姐張元和與顧傳玠的情況就曲折一些。張元和在上海讀大學,人漂亮,讀書也好,是大學里的"?;?quot;,被捧得不得了,再加上張家地位,對她的婚姻很不利,一般男孩子不敢問津。所以,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朋友。后來,張元和非常喜歡昆曲,擅唱擅演,而顧傳玠是當時著名的昆曲演員。張元和因為喜歡昆曲和顧傳玠相識,顧傳玠想追求她,她不敢接近顧傳玠,因為當時演員的地位很低。所以拖了很多年,到抗日戰(zhàn)爭的時候才在上海結婚。


  我們有一個有錢的親戚,是上海一個銀行的董事長。這位大銀行家也是考古家,自己在上海有一棟七層樓的房子,最高一層是他的古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甲骨文。我和張允和結婚后就去拜訪,受到了他的熱情接待。我早年搞經濟學,在大學教書,因此他很看重我。但是,張元和與顧傳玠結婚后一起去看他,他不見,搞得張元和很尷尬。后來,他們在解放之后到臺灣去了。


  三妹張兆和在胡適做校長的中國公學讀書,沈從文在那里教書。沈從文追求張兆和,寫了很多情書給張兆和。張兆和一封也不看,還生氣了,她拿了信告到胡適那里,說沈從文是我的老師,還寫這樣的信給我。胡適的思想跟張兆和不一樣,他說:沈從文沒有結婚,因為傾慕你,給你寫信,這不能算是錯誤。那是一個思想轉變的時代,有很古老的思想,也有很新的思想,同時存在。胡適甚至講:我是安徽人,你的爸爸也是安徽人,如果讓我去跟你的爸爸講結婚的事,我也愿意。結果,張兆和氣得不得了,就走了……時間一長,兩個人就慢慢好起來,后來還結了婚。他們結婚以后也相處得很好。我們這一生,遇到抗日戰(zhàn)爭、"文化大革命",顛簸是很大的,能夠有這樣的婚姻已經很不容易。


  張兆和和沈從文結婚是在北京,我們沒有辦法參加,不在一個地方。那時候風氣改變得很快,大概到他們結婚的時候,比我們結婚更現(xiàn)代化,更簡單了。我們結婚后準備到日本去,嫁妝都不買。


  小妹妹張充和是在北京大學跟外國老師傅漢思相愛,傅漢思是德裔美國人。沈從文家也在北京,張充和在北京大學,星期六就到姐姐家里去,她的老師也到沈從文家里,傅漢思研究中國漢代的賦,把漢賦翻譯成英文,翻得好極了。他是研究古代希臘文的,在北京大學教希臘文。張充和與傅漢思二人后來發(fā)生戀愛,他們結婚很簡單,結了婚很快到美國去了。


  今天,顧傳玠、張元和、張允和、沈從文、張兆和、傅漢思都離我而去,張充和還生活在美國。張充和受到的傳統(tǒng)教育最多,是書法家。張家的叔祖母喜歡張充和,把她過繼了。叔祖母請一流的國學家教張充和,所以她的古文造詣比其他姐妹都高。2004年10月,她在北京和蘇州舉行了個人書法繪畫展覽。



 

  "周百科",連襟沈從文給我起外號


 


  沈從文這個人了不起,連小學也沒有畢業(yè),我們親戚的小孩小學畢業(yè)了,去告訴他:"我小學畢業(yè)了。"他說:"真好,你小學畢業(yè)了,我小學還沒有畢業(yè)。"我們在上海,他們在北京,所以人家講笑話,說沈從文是京派,我是海派。倒是解放后,我到北京來,這樣就跟沈從文經常在一起了。


  1955年我到了北京,沈從文也在北京,我們就經常來往。而解放前,因為我在國外,與他沒有什么往來。沈從文是一個很"奇怪"的人,他生于湘西鳳凰,那兒今天都比較閉塞,更不用說當年。但是他家是書香門第,后來慢慢衰敗。他小時候閱讀了很多古書,但連小學都沒有畢業(yè),為找工作糊口,當了軍隊里的一個文書員。當時軍隊很窮,他就把箱子當桌子在上面寫字。在"五四"時代,北京、上海出版了很多譯著,特別是外國小說,這些東西引起沈從文的很大興趣,也使得他受到了新思想的影響。后來,他想辦法進了北京,"鄉(xiāng)下人進城了".但是他了不起的是,什么都是靠自修成才。他沒有進過新式學校,不懂英文、法文,但是他大量閱讀了法國譯著,自己寫的小說很像法國小說的味道。


  沈從文還有一點了不起,解放以后沈從文被郭沫若定性為"粉紅色文人".因為沈從文與胡適關系好,胡適當年被貶得一無是處,所以沈從文也受到牽連,被安排到故宮博物院當解說員,別人都以為他很不高興,他一點都不在乎,他說:"我正好有這個機會接觸那么多古董!"于是,他就研究古代服飾,后來寫成《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這也證明,沈從文度量大,一點架子沒有,這也是他了不起的地方。沈從文如果多活兩年,很有可能得諾貝爾文學獎。


  "周百科"是沈從文跟我開玩笑的話。說來有趣,改革開放時期,中美兩國要搞文化合作工作,其中有一項就是要翻譯美國的《不列顛百科全書》?!恫涣蓄嵃倏迫珪繁緛硎怯模且驗槎?zhàn)期間英國的很多東西都賣給了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也是如此。


  我們翻譯《不列顛百科全書》,當時國內購買力很差,二三十本都買不起,壓縮成為《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到了1985年以后,又擴大翻譯。中國方面三個人是劉尊棋、錢偉長和我,美國方面有三個人,六個人成立了聯(lián)合編審委員會。這樣子,人家更給我開玩笑,叫我"周百科".這個外號就是這樣起來的。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